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2-03 17: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  )
A.回到M点B.在M点正西方C.在M点正东方D.在M点东南方
2.O和P两点的纬线距离约是(  )
A.4
440千米
B.3
330千米C.2
220千米
D.1
820米
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解析:1.C 2.C 3.D 第1题,向正南、正北都是沿经线走,所有经线长度相同。向东、向西都是沿纬线走,越向高纬,纬线圈的长度越小,故其最终位置位于M点的正东方。第2题,O、P位于同一条纬线(60°S)上,两点之间的纬线距离L=40×111×cos60°≈2
220
km,选项C正确。第3题,M、N点均位于南半球,故最短航线为先向东南,再向东北,选项D正确。
图1示意我国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C.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西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下沉气流
解析:4.C 5.A 第4题,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受热力环流的影响而形成,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因此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受热力环流而形成的气压变化,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由于受热空气上升而形成,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第5题,①②相比,①为高压,②为低压,故b为下沉气流,d为上升气流,B、D两项均错;该地位于北半球,a为近地面风向,风向与等压面斜交,c为高空风向,据图中方位关系及风向判定方法可知a为西北风,c为南风。
如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6~7题:
6.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7.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解析:6.A 7.B 第6题,从图中山体呈现出的明显的断层面可以看出该山是由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第7题,该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山体海拔较高,山顶气温较低,尤其是冬季,降雪天气多,所以山顶会出现“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的景观;山顶海拔高达3
099米,热量不足,并且该山地形成的原因是断裂上升,地势陡峻,因此不宜开垦梯田;山顶为山地针叶林景观,不会有桑园和桃花盛开的景象。
水量和水质是反映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以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开采、万元GDP用水量、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等为指标综合评价出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脆弱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过度开采
B.地表水污染严重
C.水体矿化度较高
D.万元GDP用水量大
9.为实现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减弱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脆弱性,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实行海水淡化
B.增加地下水开采
C.进行跨流域调水
D.完善灌区排灌水网
解析:8.C 9.D 第8题,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体矿化度较高。第9题,增加地下水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海水淡化水量有限;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大;完善灌区排灌水网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该区土壤盐碱化。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射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联合国宣布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10~11题:
10.“地球工程”旨在遏制下列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
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
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
11.依据整体性原理,判断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解析:10.D 11.B 第10题,“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第11题,在此过程中,太阳辐射强度会减弱。
二、综合题(共56分)
36.下图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图中①河峡谷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深的峡谷,简述该峡谷的形成过程。
(3)乙地形区东南部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东南部多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简述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4)图中山脉③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山脉北侧的盆地多半固定沙丘而南部多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青藏高原,由此判断两地外力作用类型。第(2)题,峡谷是流水侵蚀最强烈的表现。第(3)题,形成青藏高原谷地的外力作用一是冰川侵蚀,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一是流水侵蚀,多分布于东南部边缘。第(4)题,图中③山脉为天山,呈东西走向,因降水差异形成南北两侧沙丘类型的差异。
答案:(1)甲: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甲位于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风力强劲,多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乙: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作用;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发育,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侵蚀作用强。
(2)板块碰撞,地壳隆起,河流下切侵蚀。
(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而成,呈“U”状,东南部谷地多为河流侵蚀而成,呈“V”状。
(4)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区,沙漠地区水分条件优于南部,因而多半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的,降水很少,所以沙漠中多为流动沙丘。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3)辽河平原水资源短缺,试分析辽河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
(4)试分析“引松济辽”工程实施对辽河流域水循环及水文特征的影响。
解析:第(1)题,要抓住“水”“沙”二字分析,“水”多的原因需要考虑水的来源,“沙”多主要考虑含沙量的大小,从影响含沙量增大的原因分析。第(2)题,从地下水减少和河床升高两方面分析。第(3)题,从水资源的需求量、利用率、水污染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河流含沙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3)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4)地表径流(水量)增加、下渗加强,地下水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