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回延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4 18: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二十七 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会重点字词的读音。
3、了解有关延安的历史和“信天游”这种艺术形式。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请同学想一想,如果你踏上离别多年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作者明片: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信天游”的特点:
文体介绍
本诗采用“信天游”民歌的形式
字词学习
肚 糜

méi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
【登时】即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整体感知
(1)通读全诗,根据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填写下表: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2)再读该诗,概括每一部分的中心意思。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3)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找出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
回延安
兴奋
澎湃激情
忆延安
感激
养育深恩
聚延安
喜悦
亲人心声
看延安
赞颂
崭新面貌
颂延安
热爱
伟大贡献
细节解读
仔细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诗的开头运用祈求的语气“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运用祈求语气,写自己的感情激动到需要压抑的地步,以及拂去挡住视线的灰尘的急切,感受到诗人回延安在将要看到延安身影时的昂扬情绪。
仔细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2.第二小节中有“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山水怎么也有亲疏之分呢?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与延安的血肉联系。
1.体会第一小节中“回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把延安当成自己的家,可见对延安热爱之深,眷恋之切。
3.第六小节“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所蕴含的感情是什么?
永远思念,永生不忘。
仔细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白窗纸、红窗花
1.找一找具有陕北特点的事物。
2.最后一节的含义是什么?
由延安说到全国形势。
如果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的过程;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
“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
仔细阅读第四、五部分,并结合全文思考:
写作特色
选用生动恰当的动词
如:一“抓”“一贴”。阔别十载,一朝回归,情难自禁,这发自内心的激昂奔放的感情,化作一系列强劲有力的动作,以潜声的语言酣畅地传达出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动词“抓”给人一种急切以至于不顾细节的感觉;“贴”紧紧地挨近。这两个词形象而精练地表现了诗人已抵达延安时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如:一个“搂”字,诗人几处异地,心系延安,写尽怀念之情。
如:一个“扑”字诗人此时的感情是用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用“扑” 尽在不言中。
②成功运用多种修辞
a.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延安比作母亲。为什么作者要把延安比作母亲?
答:因延安哺育了诗人和千千万万个革命者。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见到母亲就是回到了家,足见诗人对延安的敬爱。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唱、笑、招”有拟人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b.夸张修辞方法的运用。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表达了作者眷念、热爱之情。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以夸张的手法传达极强烈的感情。
“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
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
d.运用比兴手法(比,比喻;兴,先说其它事物来引起所要说的事物。)
c.运用叠词,排比。
写出了延安10年的巨变,如第四节诗人看到了延安的变化。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人亲。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 “糜子和谷”借指写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 “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 “书”指学习马列、毛泽东著作。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通过联想,延安在革命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课堂小结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大变化,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信天游的歌曲、影片。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创作一首信天游,注意信天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