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公舞》
教学内容:
听赏《师公舞》。
教学目标:
1、按节奏念儿歌。
2、演奏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
《师公舞》是根据壮族民间音调改编而成的一首乐曲,由四句规整的乐句组成一段体
结构。其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广西宁明花山壁画人物形象的影响,有一种显示男性刚劲
有力、粗犷豪迈的感觉,加上休止符和切分音的运用,更赋予乐曲独特的动感。在写作手法
上,前两句与后两句所采用的音乐元素截然相反,在乐句的进行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但乐
曲第二、第四乐句是第一、第三乐句的变化和发展,从而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最后
落音在主音上结束全曲,再一次突出了乐曲坚定有力、饱满结实的音乐形象。
这首乐曲在广西壮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广为流传,深受喜爱,常在喜庆欢乐的民间、民俗
聚会上,用于舞蹈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
2
3
4
|
3
1
|
5
5
|
5
—
|
5
6
5
4
小花猫在门口喵喵喵,小山羊在
3
1
|
2
2
|
2
—
|
1
2
3
4
|
3
1
|
6
6
|
6
—
树下咩咩咩,小鸭子在河里嘎嘎嘎,
5
6
5
4
|
3
1
|
2
2
|
1
—
||
小青蛙在水里呱呱呱。
要求:能正确的模仿各个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新课教学
(一)复习《板凳龙》并做游戏。
复习时注意间奏的准确并配上打击乐的节奏。
(二)听赏《师公舞》。
1、初次听赏,学生认真聆听。
2、请学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3、教师讲述小金凤的故事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壮族的神话故事。
4、再次听赏,学生跟着旋律哼唱。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一”。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
如:一拍休止0。
2、现在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响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演奏打击乐器。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5、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并演奏打击乐器。
(五)舞蹈律动
1、“广西是金凤凰的故乡,让我告诉你这个美丽的传说”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本套教材面向少数民族、面向农村、面向山区的特点。用故事传说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感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2、右脚往右迈一步,左脚跟上,脚尖放右腿旁,右手托掌,左手按掌,身体稍向右倾斜。
3、动作同上,换相反的方向。
“○”表示拍腿。
4、教师播放舞蹈律动的片段,学生跟着屏幕一边演唱一边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