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5 11:01: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实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揣摩,品味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小石潭的特征,品味文中词句,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21岁中进士,后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我们之前学习过的“黔驴技穷”就是出自他的文章没,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王国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的山水游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作者内心的隐秘世界,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
(设计意图:从作者入手,直接导入课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做铺垫。)
二、预习课文,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寻找特征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用这样的句式概括小石潭的特征:读完此文,我仿佛看见了一个 的小石潭,理由是:文中这样写道:“……”,我是从“……”这几个词中看出来的。(注意: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找景物,说特点)(多媒体展示)
例句:读完此文骂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怪石嶙峋的小石潭,理由是:文中这样写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我是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个词语看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的高地,嵁:不平的岩石。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明确:
怪石嶙峋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树木青葱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群鱼戏水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水清见底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源头曲折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岸势崎岖 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
环境凄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指导学生落实重点实词,请学生读一读每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特征来理解句意进行概括,在这个环节落实重点实词,并且让学生初步明确本课文章的基本内容,为后边体会情感做铺垫,并且解决了课后探究练习一。)
四、品读课文,探究情感
请同学们边读边试着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同桌两个同学议论一下。
句式:这是一个让人感到 的小石潭,我从“……”中读出来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品味词、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那为什么前面提到“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明确: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之后,游遍永州山水,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有情。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柳宗元的的永州情结)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地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设计意图: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对本课的情感进行探究。)
五、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起来,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石,他们寄情于阔达宁静清寒灵动的山水。他们在这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
请同学们最后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并且在最后一次朗读中融入情感)
六、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怪石嶙峋 心乐之
树木青葱
群鱼戏水
融情于景
水清见底 似与游者相乐
情景交融
源头曲折
岸势崎岖
环境凄清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