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中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中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5 18: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3.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
二、初读感知,理清线索
l.认真听范读。
要求:注意字音、语调、语速、重音、节奏。
2.自由诵读,师生作简要点评。
4.思考:
文中诗人的感情基调前后是一样的吗?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感情的变化?
三、研读赏析,深入探究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小组合作、探究,每组回答一个问题,各小组选派代表参加。
1.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繁杂,这是为什么?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哪些具体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3.诗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呈现出明显的色调变化,如前半部分是冷色调,后半部分为暖色调,请找出相关词语加以分析。
4.诗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含有丰富的意蕴,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加以分析。
四、深情诵读,深入体会
同学们再次深情吟诵戴望舒的不朽之作《我用残损的手掌》,深切感受他切肤的沦亡之痛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戴望舒的《雨巷》,说说两首诗在感情上有何异同,并说说理由。
六、当堂检测
七、作业
1.背熟诗歌,能准确默写。
2.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
“悲伤”“欢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