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②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________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艾青对他的保姆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________的。
A.庄严
肃穆
激动
刻骨铭心
B.寒冷
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寒冷
萧条
感激
耿耿于怀
D.庄严
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解析:选A。“庄严、肃穆”能与诗人的“深切的悼念”之情吻合,用在句中很恰当。“激动”指(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感激”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根据语境,应选“激动”。“耿耿于怀”指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用在此处不合适。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人善于以日常生活口语和朴实的描述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解析:选D。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曾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③①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③①⑤
D.④②③⑤①
解析:选C。解答连贯排序题,判断首句很关键,根据句中省略号前面的“德国有……埃及有尼罗河”可判定②句是最恰当的衔接,然后④紧承②叙述一些人对“大堰河”的误解,接着根据“但是”“那么”“它……这个……”等连词或代词可排定后面三句顺序为③①⑤,故答案应选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答案: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 ②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 ③他却是高视阔步的王者
5.下面是一幅题为“一个劳动母亲的手”的图片,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这双手”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用来赞美母亲的辛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4分)
答:
答案:这双手,被生活划满了伤口;这双手被贫困淘洗尽了红润;这双手,被岁月打磨得粗糙;这双手,被艰辛雕刻成干瘦……但是啊,这双手,挡住了饥饿,拂去了忧愁,收获了温暖。
如何解答图片类图文转换题
图片主要是指绘画、摄影或剪纸等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因为是艺术,所以在转换时就要特别凸显艺术的形象性,要尽可能使语言鲜明、生动。
第一,激发感官,转换画面。
注意观察、捕捉图片的细节,把握图片的深层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画面信息。
第一步,要细致观察画面的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片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第二步,要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和人物,看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
第三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观看图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内容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精神。
6.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足诗句。(4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执着把成功的门推开了 时间把梦想的门推开了
二、阅读提升(2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9题。(9分)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3分)
答:
答案: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8.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9.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答:
答案:比喻、排比。整首诗将自己比喻为一只鸟来抒发感情,形象而生动。“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运用了排比手法,很有气势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苦难的关注和由此引发的激愤。
(二)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10~12题。(10分)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笔,看着海洋……
10.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发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答:
答案:《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
11.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4分)
答:
答案:《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12.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礁石”这一形象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答案:诗人对于礁石这一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赠傅都曹别
鲍 照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13.对应一课一考点
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依傍、孤寂彷徨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
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