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内容有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二、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能力目标: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
习近平与奥巴马在中南海会晤
教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会谈并深入交换意见: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元首亲切会谈,那么这两个曾经二十多年没有握手的国家,关系是如何走向正常化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一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风采。
第一篇章
跨洋握手----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教师: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0页第1、2、3自然段并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如何?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向正常化的?
展示:材料一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包围军事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四: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
讨论:新中国成立20年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态度?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改善?请你分别从美国、中国两个方面去考虑。小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发言。
小组1: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到了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小组2:从美国来说:
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
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小组3:从中国来讲:
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
2.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
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设计意图: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我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史料分析法突破本课的难点。同时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师总结:国家处理外交事务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正如外交史上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过渡:中美两国关系是如何走向正常化的呢?
1、
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展示:“乒乓外交”的故事
1971年3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赛程过半时,有一天美国选手科恩错上了中国队的专车。突然上来个美国人,满车的中国运动员都不禁有些好奇,但谁也没有说话。这位美国运动员也知道上错车了,站在车门口一直沉默着,大家心里都紧绷着根弦儿。一番思想斗争后,中国队主力队员庄则栋不顾队友的阻拦,毅然走上前去,主动和这位美国运动员握手交谈,并送给他一块杭州织锦留作纪念。可谁又能想到,第二天,科恩刻意早早地等在了中国队经过的地方,把一个准备好的礼物,别着一个美国纪念章的运动衫送给了庄则栋。很快,报纸上就登出来了。第三天,美国副团长哈里森来到中国驻地请求接见,希望也能邀请美国队访问中国(当时中国已邀请了其他几个国家的乒乓球队访华)。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把文件压了3天,反复考虑后最终决定,欢迎美国队访问中国。
教师: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是美国代表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这就是轰动世界的以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2、旋风之旅----基辛格访华
展示:基辛格秘密访华
教师: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这为
一年之后的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基础。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教师:1972年2月,尼克松正式访华,与周恩来在上海进行会谈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展示:图片
“历史性的握手”。
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
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
伟大的国家。”
教师: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刚走下飞机舷梯,就把手远远的伸了过来,尼克松六次对他的随从人员说:“在我下飞机的时候,你们别跟着我,我和周恩来握手的镜头,要让全世界看得更清楚”。无数镜头,定格住了这个历史的瞬间,两位伟人的手此刻紧紧握在了一起,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
教师:此次握手被誉为“历史性的握手”。后来尼克松总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
展示:
材料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教师:
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
学生:中美敌对的时代结束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开始了。
教师: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思考:1972年到1979年中美建交经历了七年的时间,七年啊,为什么又经历了漫长的七年中美才正式建交?
展示:中方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
思考:从建交公报中,你能看出,影响中美建交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学生:台湾问题
总结: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展示:图片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教师: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教师:随着美国、日本这些强国与中国关系的改善,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从1971年7月《中美联合公告》发表到1972年底,一年多时间里,就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展示:1949~今与我新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图
教师: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目最多在什么时候?
学生:70年代。
总结: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大发展时期。
过渡: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外,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二篇章
扬眉吐气----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展示:图片
《乔的笑》
外交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
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教师: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什么如此开怀大笑?
学生:因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教师: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联合国大厅里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欢迎场面,乔冠华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扬天开怀大笑。这美妙的瞬间被新华社记者拍照下来,化作永恒的纪念。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乔的笑》及讲述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展示:视频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展示:图片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教师: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什么意义?
学生: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第三篇章
再续辉煌------新世纪的外交成就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本三分钟。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并在课本标出:
①“APEC”是什么意思?
②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③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其意义是什么?
④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
教师: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英文名称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目前该组织共有21个成员国,经济实力占全球的一半,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示:
小组活动: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并有幸参加了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报道工作,请你为大家做现场报道。(时间、地点、主题、意义)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有些枯燥,通过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除了上海APEC会议,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突出成就你们还知道哪些?
展示:中国外交一组图片
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欣赏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崛起,走向世界,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示:
歌谣:
美日总统来访华,促进关系正常化。
联合国的大厦前,五星红旗迎风扬。
新世纪,新挑战,APEC首脑上海见。
多边外交规格高,唐装引领时装潮。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清政府时期,被迫签定了大量不平等条约,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问题1: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什么?
问题2:60多年来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1、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
3、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教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国际地位和声望也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正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新中国的今天是几代人的无私奉献实现的
,而新中国的明天需要靠你们去创造,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强则中国强。
展示:视频播放
梁启超的《少年强则中国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设计意图:用梁启超的《少年强则中国强》结尾,激励学生们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六、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2.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的八国之行是一次面向全非洲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中非友谊历史悠久,毛泽东当年曾深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1945年中、苏、美、英等50多个国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B.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表达了亚非人民要求独立的共同愿望
C.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中国加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
3、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这是在哪件事之后
A、中日建交
B、中美建交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D、基辛格访华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当时参会的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副国务卿史密斯在佩服中国总理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才能的同时,只能摇摇周恩来的胳膊。
材料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当尼克松走下旋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前来欢迎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
阅读材料请回答:
1、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拒绝同中国代表握手?
2、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政府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大史实有哪些?
3、从20世纪50年代的拒绝握手到20世纪70年代的主动握手,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七、板书设计
第
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一篇章
跨洋握手------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2)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第二篇章
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三篇章
再续辉煌------新世纪的外交成就
乒乓外交
1971年基辛格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共37张PPT)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0页第1、2、3自然段并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如何?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向正常化的?
第一篇章
跨洋握手----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长期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四: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
背景资料
讨论:
新中国成立20年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态度?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改善?请你分别从美国、中国两个方面去考虑。小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发言。
从美国来讲:
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
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得出科学结论
从中国来说:
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
2.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
安全压力;
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得出科学结论
“乒乓外交”
1、试探之旅-------
1971年3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赛程过半时,有一天美国选手科恩错上了中国队的专车。突然上来个美国人,满车的中国运动员都不禁有些好奇,但谁也没有说话。这位美国运动员也知道上错车了,站在车门口一直沉默着,大家心里都紧绷着根弦儿。一番思想斗争后,中国队主力队员庄则栋不顾队友的阻拦,毅然走上前去,主动和这位美国运动员握手交谈,并送给他一块杭州织锦留作纪念。可谁又能想到,第二天,科恩刻意早早地等在了中国队经过的地方,把一个准备好的礼物,别着一个美国纪念章的运动衫送给了庄则栋。很快,报纸上就登出来了。第三天,美国副团长哈里森来到中国驻地请求接见,希望也能邀请美国队访问中国(当时中国已邀请了其他几个国家的乒乓球队访华)。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把文件压了3天,反复考虑后最终决定,欢迎美国队访问中国。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这为一年之后的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基础。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
了世界最辽阔的海
洋和我握手,25年
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
到了你们伟大的国
家。”
历史性的握手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P.61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
,中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常化的开始。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乒乓外交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中美建交公报
问题:
从中说明决定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什么?
1972年9月27日
接见日本
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
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
中日建交
1949~今与我新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图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第二篇章
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什么如此开怀大笑?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三篇章
再续辉煌------新世纪的外交成就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本三分钟。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并在课本标出:
①“APEC”是什么思?
②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么?
③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其意义是什么?
④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
上海APEC会议的内容有哪些?上海APEC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APEC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在上海举行的这次APEC
会议时间在哪一年?
主题是什么?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并有幸参加了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报道工作,请你为大家做现场报道。(时间、地点、主题、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6月15日,
中国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
行了首次会晤,并
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
正式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
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
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
织。
在新世纪的征程中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你还知道中国外交的哪些大事?
风雨六十年
50年代
打破封锁
并步入世界舞台
70年代
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开始敞开国门
新时期
进一步敞开国门并融入世界
能力提升
问题2:60年来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时期,被迫签定了大量不平等条约,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问题1: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什么?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满载而归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以来21世纪的外交成就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考试题分析
1.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2.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的八国之行是一次面向全非洲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中非友谊历史悠久,毛泽东当年曾深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1945年中、苏、美、英等50多个国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B.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表达了亚非人民要求独立的共同愿望
C.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中国加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
中考试题分析
3、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这是在哪件事之后
(
)
A、中日建交
B、中美建交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D、基辛格访华
材料一: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当时参会的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副国务卿史密斯在佩服中国总理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才能的同时,只能摇摇周恩来的胳膊。
材料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当尼克松走下旋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前来欢迎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
阅读材料请回答:
1、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拒绝同中国代表握手?
2、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政府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大史实有哪些?
3、从20世纪50年代的拒绝握手到20世纪70年代的主动握手,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