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检测)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检测)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6 07:55:06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构建于1944年,此时二战仍未结束,因此英、美、苏、中等大国的合作关系仍在继续,D项正确。
答案:D
2.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解析: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向世界银行进行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收支,A、B两项不提供贷款,故选D。
答案:D
3.下列有关世界银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依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要求而成立 ②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 ③它的使命是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④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与作用。故选A项。
答案:A
4.下列体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宗旨的是(  )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全面恢复
C.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
解析: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答案:D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的调整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包括(  )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银行
④联合国安理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迫在眉睫。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取代英国在全球长期的首富地位,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霸主。西欧国家曾经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主宰力量,现在已沦为二三等国家。在欧洲和日本忙于清理战争的废墟瓦砾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影响则在进一步扩大。它一方面担负起援建盟国的任务,另一方面又乘机扩展它的世界霸权。这些任务当然牵涉到巨额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于是,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霸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以便于外汇的流通和结算。
——摘编自赫国胜等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摘编自洪国起等《人权·主权·霸权:
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美国迫切需要建立世界统一货币汇率体系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协定》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的理由。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概括。第(2)问,回答《布雷顿森林协定》对美国称霸世界的有利影响。
答案:(1)原因:美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霸主;西欧国家和日本衰落为世界二三流国家;美国要扩大经济影响,称霸世界。
(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布雷顿森林协定》所规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的原则使美元取得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因此,美国掌握了控制其他国家经济的手段,这就为形成和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创造了条件。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1944年,美、苏、中、法等44国在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并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下列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与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有(  )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银行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金融机构。
答案:B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  )
A.军事体系
B.政治体系
C.贸易体系
D.货币体系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货币体系。
答案:D
3.从世界历史研究发展的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
A.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B.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C.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较好地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解析:注意题眼“从世界历史研究”“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稳定世界货币金融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答案:D
4.1947年美国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的目的是(  )
A.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B.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C.保持美元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
D.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贸易
解析:A、C两项都是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而美国倡议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目的是扩大世界市场。D项是美国拓展市场的手段。
答案:B
5.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确立的标志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世界银行的成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国际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的标志是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答案:D
6.被称为战后世界“三大经济支柱”的是(  )
A.联合国、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联合国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解析: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经济支柱”。
答案:C
能力提升
7.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最终按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其主要原因在于(  )
A.美国是会议的发起国
B.布雷顿森林环境优美
C.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
D.二战尚未结束,美国召开会议的环境较安全
解析:由于美国在二战期间大发战争横财,因此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则实力大降,在此实力对比下,美国在会议上居主导地位,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35美元等价于1盎司黄金,各会员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这本质上说明(  )
A.实行了固定汇率制
B.美元在货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C.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美元与黄金价值相等
解析:这一规定使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答案:C
9.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解读此题关键要解读题干信息。从“世界银行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说明④正确,“借贷国在使用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表明②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①错误。③不能从材料反映出来。
答案:C
10.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初期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呈现制度化、体系化的趋势,故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相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加、荷、比、瑞典和瑞士等),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解决世界金融危机,你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第(1)问要依据“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无政府状态”“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盟主”等信息分析背景。根据“以美元为支柱”等信息概括特征。第(2)问要依据材料二中“超过”“捉襟见肘”“与西欧联手”等信息来概括。第(3)问要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间合作,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历史背景: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二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或答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实力空前强大亦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特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3)加强国际间合作;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31张PPT)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国家类别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
129美元
22
185美元
预习导学精练梳理
巧学妙
科技、交
通通讯、三个原因
三个贸易扩大
表市场扩大、
两极格
局结束
拉大贫
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分工成熟
引发生二大间题
建立国际
一个经济政治
态危机
展望
新秩序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要求联合和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其原因是(  )
A.欧洲各国的经济水平相似
B.欧洲各国的矿产资源互补
C.文化遗产和文化心理相同
D.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压力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普遍衰落,逐渐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欧洲一方面受美国控制,一方面受苏联威胁,这就迫切需要欧洲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应对美苏。
答案:D
2.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解析:欧洲国家走向联合进行最初的实践是1951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答案:B
3.有人以“一个大块头,带着两个小个子”来形容北美自由贸易区,这说明(  )
A.加、墨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B.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主导的
C.美国对加、墨两国进行剥削
D.实现三国合作是美国的最终目标
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三个国家中,美国的综合实力远远强于加拿大和墨西哥,材料形象地说明了这个特点。
答案:B
4.“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联合国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亚太地区;从成员看,既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有发达国家和地区,故B项正确。
答案:B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
解析: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是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当今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点?
(3)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你认为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积极意义?
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一中“共同的文化遗产”“毁灭性的世界战争”等信息回答。第(2)问结合欧盟的成立及欧元的发行回答。第(3)问主要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作答。
答案:(1)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特点:结成经济政治联盟(或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统一货币。
(3)两大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积极意义: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1950年,法国政府计划“成立一个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其高级联营机构管制之下,其他欧洲国家都能参加的组织”。你认为各国政府对此计划的评论最符合事实的是(  )
A.英国:他们企图吞并英国的炼钢工业
B.美国:这是对美国的公开挑战
C.德国:将促使欧洲大陆两大宿敌的和解
D.苏联:这将恢复西德的战争工业
解析:实行煤钢的联营,可以避免矛盾的产生,也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是应该肯定的,故答案为C。
答案:C
2.20世纪中期,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一个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统一的欧洲
B.加强西欧各国的政治联盟,稳定欧洲政局
C.发展西欧资本主义,抑制来自苏联的威胁
D.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解析:欧洲国家建立共同体是为了解决内部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共同与外部的强大势力抗衡,以联合自强。
答案:D
3.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
解析: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答案:C
4.《汉城宣言》确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  )
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B.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
C.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稳定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解析:A项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B项指欧盟;C项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D项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
答案:A
5.美国著名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墨西哥时非常困难,今天沃尔玛公司在墨西哥的分店超过600家。沃尔玛公司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沃尔玛公司的商品不适合墨西哥人的生活习惯
B.是经济侵略的表现
C.是商品输出的表现
D.各种贸易障碍的逐渐取消
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消除协定各方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贸易壁垒,为商品和劳务在区域内的流通提供了方便。
答案:D
6.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
①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发展 ②推动了成员国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③加快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步伐
④实现了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③所述情况都属于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所产生的影响。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亚太地区远未达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答案:A
能力提升
7.“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指(  )
A.发展为福利国家
B.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C.加入了世贸组织
D.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政策调整是对自身的“修补”;以欧共体等经济区域集团的成立为代表则是“修正民族国家”的具体表现,就是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
答案:B
8.2016年欧洲杯足球赛在法国举行,现场各国观众使用最多的货币应是(  )
解析: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法国是欧元区国家之一,所以2016年欧洲杯足球赛现场观众使用最多的货币应该是欧元。
答案:B
9.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据此判断该组织的性质是(  )
A.区域政治合作组织
B.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C.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合作组织
D.区域经济和政治合作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来看,欧盟的宗旨是“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这说明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组织,故选D项。
答案:D
10.在一节讨论课上,学生甲说“2001年APEC上海会议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学生乙认为“APEC上海会议通过的决议我国不一定执行”。对甲、乙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A.学生甲正确,学生乙错误
B.学生甲错误,学生乙正确
C.学生甲和学生乙都正确
D.学生甲和学生乙都错误
解析:APEC议事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实施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等决议不具有强制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允许资本、货物在三国间自由流通。该协定还就制成品、农产品、运输、环境、银行、保险、知识产权等问题作了详细规定。
材料二 据新华社2009年1月14日报道,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14日发表声明说,200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持续增长,区域联合”。声明说,亚太经合组织一直为促进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发展做着不懈努力,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环境下,保持经济增长、促进亚太地区合作显得更加重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活动。
(3)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案:(1)性质:区域性经济组织。目的:在成员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增加相互贸易和投资机会,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就业,保护知识产权,解决贸易争端等。
(2)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往来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中国引进的外资绝大部分源于亚太地区,积极参加亚太区域合作是中国的既定方针。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使这一地区的合作有了美好的前景,没有中国的参加,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不可能更好地实现的。
(3)说明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程度加深。(共34张PPT)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名称
亚太经合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盟
背景
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两极格局结束后
成立时间
1989年
1994年
1993年
成员
组成
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合作领域
经济
经济
经济、政治等
权力机构
无超国家的权力机构
有超国家的权力机构
性质
经济贸易
合作论坛
贸易伙
伴关系
经济政治
一体化组织
特点
论坛式合
作方式
以美国为主导
合作程度高,规模大
预习导学精练梳理
巧学妙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大过程
社会背景
欧洲联盟
○四大青历史教训
对欧洲
外部威胁
对世界大影n

欧洲觉醒
个合作方式APEC方式
二个特点差异性明显和互补性强
三个宗旨促进成员国经济的依存;加强多边贸易体
制;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
四项原则_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
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渐进方
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曾比喻说:“它好比一个党支部,美国现在是书记,中国是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美国担心中国以后会跟他作对,于是趁你要求入党时好好考验一番。我们为了入党,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来看,中国为了加入此组织“从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经过了很多年的谈判,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D项。
答案:D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体制保障是(  )
A.市场经济制度广泛建立
B.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
C.国际形势日益走向缓和
D.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主要因素有科技因素,这是根本推动力;有体制因素,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有交通、通讯方面的发展等。
答案:A
3.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C.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D.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解析:由于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
答案:C
4.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是(  )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促进贸易自由化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实现贸易自由化。
答案:D
5.如图是国内某一财经杂志上的一幅漫画,对其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压力加大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机遇与挑战并存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抛弃贸易保护主义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加入WTO的主题,从图中的“是时候把伞(保护)收起来了、竞争”的信息可知,加入WTO须降低关税,这对国内企业和经济来说,会失去关税这一项的保护,国内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说明加入WTO对中国是利弊同时存在的,B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截至2007年11月,世贸组织共有成员151个。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以来哪些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贸组织的任务。它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你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怎么办?
解析:第(1)问实际上是考查推动全球化的因素和全球化的趋势;第(2)问应注意结合世贸组织的宗旨和作用作答;第(3)问应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说明。
答案:(1)交通运输技术、通信技术(或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任务: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意义: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3)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开始于(  )
A.16世纪初    
B.17世纪后半期
C.18世纪中期
D.20世纪90年代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隔绝走向整体,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建立起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
答案:A
2.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自(  )
A.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
B.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
C.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
D.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解析: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相对缩小,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答案:A
3.“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它”是指(  )
A.国际贸易
B.工业革命
C.通信技术
D.世贸组织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可以推断“它”在15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15世纪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国际贸易扩展,推动了世界走向一体化,故A项正确。
答案:A
4.“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这一观点(  )
A.认识到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结论正确
C.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精神
D.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呼声
解析:“敲门砖”说明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故A项符合观点。
答案:A
5.韩国某一汽车产品要用到美国的变速器、荷兰的轮胎、日本的车身、新加坡的无线电。这一现象的本质是(  )
A.韩国是世界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B.韩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向国际化
C.汽车生产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
D.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从材料中“用到美国的变速器……新加坡的无线电”可以看出生产的国际化,即全球化趋势出现。
答案:D
6.对如图反映的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外贸发展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
C.世界银行大力支持中国经济发展
D.中国大力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结合图片信息提到的“WTO”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能力提升
7.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A.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主要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
解析:材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紧密,互相影响。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8.2015年6月,中澳签署了协议: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服务领域和投资领域双方相互开放,同时大幅降低企业投资审查门槛。该意向声明(  )
①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要求,有益于中澳双方的互利合作
②对中澳双方要求完全一致,双方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
③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赢得竞争机遇
④暂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国内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澳双方均降低关税为零,适应了全球化的趋势,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化大趋势下积极赢取竞争机遇。但是适应全球化的同时也使更多的境外产品和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一些产业特别是成本高、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压力。所以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B
9.在历史研究当中新闻图片因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往往受到学者的关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列四幅图为一篇新闻报道中引用的图片,有关这篇新闻报道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瑞士关贸总协定总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A.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B.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C.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D.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是贸易体系,这些组织的建立都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10.事实上,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发展来看,尚无一个缔约方和成员方因为加入该组织后导致该国经济的衰退,反而是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顺应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有益无害
B.世贸组织成为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C.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必然有利于经济发展
D.闭关保守整体上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中的“尚无一个缔约方和成员方因为加入该组织后导致该国经济的衰退,反而是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闭关保守整体上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及特点。
(2)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1)推动因素: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②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是最大的受益者。
(2)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趋利避害。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新挑战等。(共29张PPT)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预习导学精练梳理
巧学妙

美元
会员
货币

以美元(国)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大体系(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三大支柱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经济全球化
三大体现(体系化
制度化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