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必修2鲁科版_期中检测题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必修2鲁科版_期中检测题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2-06 16:32:14

文档简介

期中检测题(二)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90Th和90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90Th可以转化为92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B.Th元素的中子数为232
C.Th转化成U是化学变化
D.Th和Th的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Th元素未指明哪种核素,A错误;Th的中子数为232-90=142,且Th是一种核素,B错误;通过核裂变Th可转化为U,该转化不是化学变化,C错误;Th和Th的质子数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
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
解析:A项,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但不能填埋处理;B项,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项,有的燃烧反应是需要吸收一定热量才可以反应的,如碳的燃烧。
答案:C
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B.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浅
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D.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
解析:F2为淡黄绿色气体,Cl2为黄绿色气体,Br2为深红棕色液体,I2为紫黑色固体,故B错误。
答案:B
4.(2015·上海卷)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分解属于吸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A.由题图可知:H2O2分解放热,错误;B.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但是反应的热效应不变,错误。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而且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存在平衡转化率的提高与否,错误。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答案:D
5.已知溴(Br)是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ⅦA族元素,关于溴的性质判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强
B.溴的含氢化合物可以HBr形式存在
C.溴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氯化氢差
D.溴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BrO4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故A错误;溴的含氢化合物有多种,可以是含氧酸,也可以是溴化氢,以HBr形式存在,故B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非金属性Cl>Br,则溴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氯化氢差,故C正确;溴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价为+7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BrO4,故D正确。
答案:A
6.A和B是短周期元素,A2-和B+的核外电子总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B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B.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C.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3
D.A、B原子核外电子数总和可能为11
解析:A2-与B+电子总数相差8,A、B又为短周期元素,则A、B有两种组合:①A为O,B为Li;②A为S,B为Na,逐项验证可得答案。
答案:D
7.A、B、C都是金属,A和C分别放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A的反应速率比C快,A与B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时,A的质量增加。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   
B.A>C>B
C.B>A>C
D.C>A>B
解析:金属越活泼,与同浓度的酸反应时就越剧烈,故A比C活泼;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更活泼,且负极金属失去电子,质量减小,故B比A活泼,C正确。
答案:C
8.已知镓和铝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氮化镓可把手机信号扩大10倍,让电脑的速度提高1万倍,将CD缩减到1英寸……下列有关氮化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化镓是由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B.氮化镓能把白铁变成黄金
C.氮化镓中氮元素显+3价
D.氮原子最外层比镓原子最外层多2个电子
解析:由于镓与铝位于同一纵行,可知镓为ⅢA族元素,最外层有3个电子,氮元素位于ⅤA族,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A错,D对;B项说法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错;氮化镓中氮显-3价,镓显+3价,C错。
答案:D
9.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
mol
Cu与1
mol
Ag2O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u2O与
2
mol
Ag具有的总能量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
C.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Cu→Ag2O
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解析:由题意知,该装置组成了原电池,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错误;Cu在反应中失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故电流方向为Ag2O→Cu,C项错误;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OH-移向负极,D项错误。
答案:B
10.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O4
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C.X与W可以形成W2X、W2X2两种物质
D.Y、Z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解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3倍的情况只有一种,即X为氧,则Z为硫;Y为第3周期的氯;W与氧、氯不同周期,可见W为氢元素;HCl比H2S更稳定,故D项不正确。
答案:D
11.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Ⅰ       图Ⅱ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Ⅰ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Ⅱ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A.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正确;B.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错误;C.图Ⅰ所示的装置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因此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错误;D.图Ⅱ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错误。
答案:A
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右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
D.a和b用导线连接后,Fe片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故铁能置换出铜且附着在铁棒上,A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其中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B项正确,D项错误。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都被氧化生成Fe2+,C项正确。
答案:D
13.如图所示,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b位于ⅥA族,有+6、-2两种常见化合价
B.五种元素中,元素e的性质最稳定
C.元素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d
D.元素c和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e
解析:图中,a为稀有气体元素氦,是5种元素中最稳定的;b是氧元素,没有+6价;c的非金属性比d弱,因此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d的弱;c的非金属性比e强,因此c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e强。
答案:D
14.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不变,0.01
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分别与0.1
mol·L-1的H2C2O4溶液和0.2
mol·L-1的H2C2O4溶液反应,后者退色时间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2O3和H2SO4混合液放在冷水和热水中,放在热水中的混合液先出现浑浊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体系的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
将少量MnO2粉末加入盛有10%双氧水的锥形瓶内,在化学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催化剂虽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过程
D
一定条件下,分别在容积为1
L和容积为2
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氢气和碘蒸气,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获得等量HI时需要的时间前者少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气态反应体系的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C.催化剂虽然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变,但是由于参加了化学反应,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所以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大加快,错误。
答案:C
15.一学生用如图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2)  
(3)    
A.(3)图中锌片增重质量与铜棒减轻质量的比值为65∶64
B.(2)图中如果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则说明锌片不纯
C.(1)图中铜棒上没有气体产生
D.(2)图与(3)图中正极生成物质质量比为1∶32时,锌片减轻的质量相等
解析:A项,装置(3)属于原电池,Zn是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质量减轻),Cu是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质量增加);B项,装置(2)属于原电池,如果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则说明锌片不纯;C项,装置(1)不属于原电池,在金属Cu上没有化学反应发生;D项,装置(2)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装置(3)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所以正极生成物质质量比为1∶32时,锌片减轻的质量相等。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10分)(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
①煅烧石灰石 ②木炭燃烧 ③炸药爆炸 ④酸碱中和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2)用铜、银与硝酸银设计一个原电池,此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
g,铜表面析出了氢气________L(标准状况),导线中通过________mol电子。
(4)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若E1>E2,则该反应为________热反应,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______。
中和反应都是________热反应,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③④⑤⑥ ① (2)铜 Cu-2e-===Cu2+
(3)1.12
L 0.1 (4)放 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释放出来 放 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水:H++OH-===H2O
X
Y
Z
17.(12分)有X、Y、Z、T、U五种短周期元素。X、Y、Z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41。X和T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T2X(白色固体)和T2X2(淡黄色固体)两种化合物。U单质在Z单质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1)各元素的符号是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T________,U________。
(2)Y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Y与T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X2和U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
解析:首先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框架确定X、Y、Z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ⅢA族~ⅦA族之间(短周期)。设X元素原子序数为a,则Y元素原子序数为a+8,Z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9,由题意得出:a+a+8+a+9=41,可求出a=8,所以X、Y、Z分别为O、S、Cl。根据元素化合物及有关知识:①T2X、T2X2分别为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可推出T为Na元素;②U单质在Z单质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可确定U为H元素,生成物为HCl。其他各问根据有关知识即可答出。
答案:(1)O S Cl Na H (2)
(3)
(4)2H2S+SO2===3S↓+2H2O SO2 硫
18.(11分)某温度下,在2
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1)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t1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____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____。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
C.生成3
mol
Y的同时生成1
mol
Z
D.生成1
mol
Z的同时生成2
mol
X
(2)①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
mol
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则至t1
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在此t1
min时间内,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甲说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反应中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同学。
解析:(1)Δn(X)=(2.4-1.6)mol=0.8
mol,Δn(Y)=(1.2-0)mol=1.2
mol,Δn(Z)=(0.4-0)mol=0.4
mol,故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8∶1.2∶0.4=2∶3∶1,反应方程式为:2X3Y+Z。生成Z是正反应方向,生成X是逆反应方向,且生成X的物质的量是生成Z的2倍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t1
min时有(2.4-1.6)mol
NH3分解,反应吸收的热量为0.8
mol×46
kJ·mol-1=36.8
kJ。v(H2)==mol·L-1·min-1。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甲同学的观点错误,但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答案:(1)①2X
3Y+Z ②平衡 D
(2)①36.8
kJ mol·L-1·min-1 ②乙
19.(10分)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甲中A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乙装置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2)在甲装置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装置中,若把稀硫酸换成CuSO4溶液,试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形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乙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锌片上产生气体,可能是由于锌片不纯,锌与杂质形成原电池。(3)若将稀硫酸换成CuSO4溶液,则Cu2+在Cu极上得电子,铜极上会析出Cu。
答案:(1)化学 电 化学 热 (2)锌片不纯,锌与杂质形成原电池 (3)Cu2++2e-===Cu
20.(12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1)Cl2的电子式为:。(2)利用Cl2+2KI===2KCl+I2,说明氧化性Cl2>I2,反应生成的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3)Cl2通入B中,发生Cl2+2Br-===2Cl-+Br2。(4)将C中生成的Br2滴入D中的KI溶液,Br2+2KI===2KBr+I2,可证明氧化性Br2>I2。(5)为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碘,应避免Cl2与D中KI反应,所以应当确认C中无Cl2干扰。(6)氧化性Cl2>Br2>I2的原因是非金属性Cl>Br>I,由原子的结构决定。
答案:(1)
 (2)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Br-===Br2+2Cl-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期中检测题(一)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报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2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氢气是一次能源
C.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
D.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H2是二次能源;H2是清洁能源,不会增加温室效应。
答案:D
2.2016年3月12日联合国作出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决定,原因是朝鲜继续进行核试验。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1H与D互称同位素
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1HO与D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解析:氘的符号为H,其核外有1个电子,A正确。1H和D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B正确。H2O和D2O均为化合物,二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C错误。1HO和DO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0,D正确。
答案:C
3.(2015·北京卷)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解析:
A.状态Ⅰ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Ⅲ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从状态Ⅰ、Ⅱ、Ⅲ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O原子间一直有化学键。C.由图示可以看出,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形成极性共价键。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并不是CO与O2的反应过程。
答案:C
4.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
解析:钠、磷、硫、氯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因为非金属性Cl>Br>I,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I。
答案:D
5.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O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液面呈现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U形管内右侧液面高于左侧,说明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NaOH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NH4NO3晶体溶于水吸热,CaO与水反应放热。
答案:B
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解析: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NH4Cl,A项错误;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B项正确;有的元素有同位素,如16O和18O,这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C项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弱,D项错误。
答案:B
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D.Al在氧气中燃烧时将Al片改成Al粉
解析:A.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无气体,所以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不变,错误。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因为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Fe在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制取H2时的速率反而减慢,错误。C.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水是液体物质,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也不变,错误。D.Al在氧气中燃烧时将Al片改成Al粉,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正确。
答案:D
8.在恒定温度下使NH2COONH4(s)
2NH3(g)+CO2(g)达到平衡,不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v正(NH3)=2v逆(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解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两个: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等均恒定不变.A项指明正逆反应这一属性,并且两种速率比值说明了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B、C两项都体现了混合气体的质量、浓度等恒定不变,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D项NH3与CO2都是生成物,按比例生成,故无论平衡与否,氨气体积分数均不变,符合题意。
答案:D
9.两种金属A与B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A的金属性一定强于B
B.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C.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氢前面
解析: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是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作正极,但有时A的金属性强于B,如:镁 铝 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镁作正极、铝作负极;电子由负极B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在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可以排在氢前面也可以排在氢后面。
答案:C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
Y
Z
W
A.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两倍
B.Y、Z单质的活泼性可能是Y>Z
C.X、Y形成气态氢化物时,氢化物的稳定性XD.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均为强酸
解析:由题图可知,Y、W位于同一主族,如Y为O,W为S,则W的原子序数是Y的两倍,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非金属性Y>X>Z,则Y、Z形成单质时,单质的活泼性可能是Y>Z,故B正确;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Y>X,则X、Y形成气态氢化物时,氢化物的稳定性X答案:D
11.如图是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只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B.t2时,反应达到限度
C.t2~t3,反应不再发生
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的。A.在t1时,由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反应正向进行,但逆反应方向也在进行,错误。B.在t2时达到了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状态,正确。C.t2~t3,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反应与逆反应仍然在进行,只不过是单位时间内的任何物质的浓度都不发生变化,速率也都不发生改变,错误。D.t2~t3,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是它们的浓度不一定相等,错误。
答案:B
1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已知12
g石墨或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Q1和Q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1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解析: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总能量低于金刚石的总能量,所以金刚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A、C项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项错误;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D项正确。
答案:B
13.锂电池反应原理如下:FePO4+LiLiFePO4,内部为能够导电的固体电解质。下列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放电时,Li发生还原反应
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e-+Li+===LiFePO4
解析:若加入H2SO4,则Li与H2SO4发生反应,A错误;放电时,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错误;放电时,Li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放电时,原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e-+Li+===LiFePO4,D正确。
答案:D
14.(2015·上海卷)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解析:A.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是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影响更大,所以对该反应来说,对逆反应速率影响更大,错误。B.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正确。C.减小反应物浓度,使正反应的速率减小,由于生成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逆反应速率不变,错误。D.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逆反应速率改变的倍数相同,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同,错误。
答案:B
15.现有甲、乙、丙三种元素,其原子序数都不超过20。有关信息如下:
元素代号
相关信息

n为电子层数,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n2-1

在周期表中它的周期数为k,主族序数为2k+1

电子层数大于最外层电子数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种元素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单质难溶于水
B.乙的气态氢化物遇湿润的pH试纸变红色或蓝色
C.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易溶于水的强碱
D.甲、丙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解析: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以及原子序数不超过20,确定可能的电子层数,分别讨论对应的元素。对于甲元素,若n=1、2,则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7,即甲为氢、氟元素。对于乙元素,若k=2、3,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7,对应元素分别为氮、氯。对于丙元素,若n=2,则丙为锂;若n=3,则丙为钠、镁;若n=4,则丙为钾、钙。甲的单质有氢气和氟气,其中氟气与水剧烈反应:2F2+2H2O===4HF+O2,A项错;乙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或氯化氢,氨水呈碱性,氯化氢水溶液呈酸性,B项正确;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钾,其中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氢氧化钙不属于易溶于水强碱,C项错;甲、丙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氢化钠、氟化钾等,D项错。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11分)X、Y、Z三种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三者之间可以两两发生反应生成分别是双核、三核和四核的甲、乙、丙三种分子,且乙、丙分子中含有X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名称是________,丙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若甲与Y单质在常温下混合就有明显现象,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和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化合物丁含X、Y、Z三种元素,丁是一种常见的强酸,将丁与丙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后所得物质戊的晶体结构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选填序号)。
a.只含共价键
b.只含离子键
c.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解析:从分子的特点和单质为无色气体去分析可确定:X、Y、Z分别为H、O、N;甲、乙、丙分别为NO、H2O、NH3;丁为HNO3;戊为NH4NO3。在NH4NO3晶体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
答案:(1)氢  (2)NO 4NH3+5O24NO+6H2O (3)c
17.(10分)在1×105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3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
共价键
H—H
N≡N
N—H
键能/(kJ·mol-1)
436
945
391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g)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298
K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号)。
A.Q1>Q2
B.Q1C.Q1=Q2
你作出此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N2+3H22NH3的反应中断键共吸收的能量为945
kJ+3×436
kJ=2
253
kJ,成键共放出的能量为2×3×391
kJ=2
346
kJ,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2
346
kJ-2
253
kJ=93
kJ。(3)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平衡时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93
kJ。
答案:(1)放热 (2)93
kJ (3)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因而放出热量小于93
kJ
18.(12分)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电池的正极为________。当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mL气体时,消耗的电极质量为________g。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甲烷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甲烷应通入______极(填“a”或“b”,下同),电子从________极流出,电解质溶液中OH-向________极移动。
解析:(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Al作原电池的负极,在正极溶液中的H+得电子生成H2。(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由于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故Mg作正极;n(H2)=0.01
mol,根据电子守恒,消耗Al的质量为:0.02
mol÷3×27
g·mol-1=0.18
g。(3)在燃料电池中,都是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答案:(1)2H++2e-===H2↑ (2)Mg 0.18 (3)b b b
19.(11分)已知反应A(g)+B(g)
C(g)+D(g)。回答下列问题:
(1)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的A和0.80
mol的B,若反应初始6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
s时c(A)=______mol·L-1,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1)Δc(A)=0.003
mol·L-1×6
s=0.018
mol·L-1,6
s时c(A)=0.20
mol÷5
L-0.018
mol·L-1=0.022
mol·L-1。n(C)=0.018
mol·L-1×5
L=0.09
mol;加入氩气后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未发生变化,则A的转化率不变。(2)该反应属于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则反应过程中容器的压强不会发生变化,密度也不会变化,单位时间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因此a、b、d三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A)不改变说明单位时间生成的A与消耗的A相等,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1)0.022 0.09 不变 (2)c
20.(11分)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
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反应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
min内,vA=________,vB=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y=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
(3)反应平衡时,D为2a
mol,则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故A、C的计量数之比为2∶1,从反应中A、B、D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a∶∶a=2∶3∶6,故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1、6。(1)vA==mol·L-1·min-1,vB=vA=
mol·L-1·min-1。(3)平衡时,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n(B)消耗==a
mol,故B的转化率=×100%。
答案:(1)
mol·L-1·min-1 
mol·L-1·min-1 (2)2 3 1 6 (3)×1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