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5 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2-06 16:3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打破常规进行图形联想。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并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将替换、变形等手法运用于单个图形联想中,从形和意两方面来加以联想,从而产生富有意义的作品。
3、通过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做一个敢想、能想、善想的人。
2学情分析
此届六年级学生在三年级时曾接触类似课程《图形联想》,所以对图形联想的方法并不陌生。但年级越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越发清晰,由此造成了想象力逐渐被写实所取代的现象!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重新的投身于奇妙的想象之中,运用一系列方法来对图形进行合适巧妙的联想。在形的联想的基础上再慢慢过渡到意的联想,做到形与意的结合,将联想的事物像招贴一样应用于生活中,成为一件艺术品。
我将《奇思妙想》分为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单个形的联想,运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表现。第二课时解决多个形的组合联想,若条件允许,将电脑软件与学生作品进行结合。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替换、变形等方法对单个形进行联想。
教学难点:形与意的巧妙结合,将以意为主的图形联想巧妙的应用于表现生活现象中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环节
教师做“自我介绍”,一个会“吹牛”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吹牛”,让学生们也来“吹牛”。(吹牛能让学生改变对事物常态的认识,为下面的奇思妙想做好铺垫)。
活动2【讲授】介绍大师,进入奇思妙想的世界
师:吹牛的内容跟现实一样吗?其实,在你的生活中,还在做一件事,跟现实不一样的。是什么呢?
生:做梦。
师提问:
(1)你喜欢做梦吗?为什么
(2)你是否曾经想过将梦境中的事物搬到现实生活中?
学生作答
师:也许,你会觉得将梦境搬到现实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就有这么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他都在孜孜不倦的将自己梦境中的场景描绘于现实当中,他就是来自于西班牙的艺术家——达利。
师:简介达利,与学生共同欣赏他的作品。
《时间的永恒》——最吸引你的眼球的是哪一样东西?
生:时钟,歪歪扭扭的。
师: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变形
师:再次出示作品《圣安东尼的诱惑》(局部)——最抓住你眼球的是?
生:大象细长的腿,在“走”的房子、烟囱。
师:这又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夸张、替换
师:你看,达利就是这么一位敢将自己的想法如实画出来的伟大艺术家。今天,就让我们像大师学习,运用夸张、替换、变形或者添加的方法来进行奇思妙想,重新的表现这个世界。
活动3【练习】探究方法,运用方法进行奇思妙想
师:奇特的思维如何变成巧妙的想法呢?其实方法就已经出现在了黑板上。让我们来试试看吧。
师:你们喜欢看书吗?你们有关注过书的这样东西吗?——条形码。这是方便图书管理的图形标识。但除了细微的一些差别之外,我总觉得每本书的条形码都长的一模一样,多希望他们变变样啊!你们能帮帮我吗?对它进行奇思妙想,让它变个样吗?能运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改变呢?(像哪些物品的哪个部分)
生:可以运用替换的方法把它变成牙刷、窗帘……
师:出示展板,在老师的书架上有各种不同类别的书,人物类的,动物类的,生活类的,美食类的。你能够为它们设计符合的条形码吗?
生:进行创作
师:将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贴于书的右下角,并作简单的点评。
我在想,如果真有一天,我们的条形码变成了由我们奇思妙想得到的样子,那么热爱买书、看书的人也许会变得多!
师:接下来,唐老师想跟你们一起玩个游戏。抬起你们的双手,放松放松。好,你能用双手变出一只小鸟吗?小狗的脑袋呢?这是在什么时候玩的游戏呢?需要什么?因为光线的照射会产生什么?
生:需要光线,会有影子。
师:你们关注过影子吗?只要有光就会有影子,比如倒影。倒影的形状跟物体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生:形状相同。
师:你对影子进行过奇思妙想吗?我们能运用什么方法,将影子变一变呢?
师:出示两个杯子,它们的影子各可以变成什么?
生:棒球棒、坐着翘尾巴的小猫咪
师:继续出示一只小狗,一个人,他们的影子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变成了骨头和狼人?
生:因为够爱吃骨头,这个人是坏人。
师:原来,影子不仅仅只可以是外形相似,更可以去表达相应的意思,让原本的图形有寓意起来!再次出示酒瓶,你觉得这时你所看到酒瓶的影子又变成了什么呢?
生:盐水瓶,狼牙棒,血……
师:继续出示时钟、蜡烛、剪刀,让学生来说一说,它们的影子可以变成什么,有什么寓意。
师:都说影子就好比是另一个自己,它能展现你的现在,亦能看到你的过去。出示两棵树,他们为什么会有区别?(一棵枯死,一棵茂盛)
学生将原因通过影子的方法表现出来。
活动4【作业】由形到意,对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从有感到创造的转变
师:树木的枯死就像一面镜子,又似影子,已经慢慢揭示了现在社会的一个严重的现象——环境的破坏,你了解环保吗?生活中有哪些现象需要我们制止,又有哪些现象需要我们提倡和歌颂呢?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学生回答
师:出示几类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能运用黑板上的哪几种方法来对屏幕上的现象进行奇思妙想呢?通过你的奇思妙想能更直观的表现出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或者去更好的表现出那些保护环境的人和事呢?
生:作答并绘画。
师:将部分学生作品贴于展板上,进行点评。
活动5【讲授】总结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能力。期望学生继续去做一个敢想、能想、善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