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会动的“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增强对传统美术的了解和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2重点难点
了解和感知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同形式间的联系,充分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能够用其中的一种形式创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
老师请来了一位民间艺术大师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他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奖。来,让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这位艺术大师。
多媒体播放《手影表演》视频。以诙谐幽默的艺术形式吸引学生眼球,仅仅两分钟的视频就将学生的热情充分点燃。使学生通过观看、表演、亲自体验中感受到会动的画的魅力。从而提示课题——《会动的画》。
(二)抓住目标,讲授新课
全面了解艺术形式的类型并感悟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出示综合图片)。教师展示中国民间的走马灯、皮影戏、诡盘、抽拉框、动画片、flash动画等不同制作技术及不同材料的会动的画、阐述知识点.。
逐一认识,深入感悟。
(1)走马灯:走马灯也是我们传统艺术中用特殊形式展现出的一种会动的画。走马灯又名马骑灯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灯笼的一种。每年正月十五的元霄节我们都能看到很多精美的走马灯。它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所以称它为走马灯。走马灯虽然是一种玩具式的灯,但它的原理和近十几年才研制成功的燃气轮机是一样的。通过这一点我们深刻的感觉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超群的智慧。设问:在我国古代既没有电,也没有电机,走马灯上的画是如何动起来的?(引导学生自探究)
(2)皮影:皮影也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最早诞生在2000年前的西汉。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西汉,是借助灯光照射出人物剪影在大屏幕上以表演故事情节。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唱,配以音乐,并通过控制人物脖颈前的主杆和手端的两根耍杆来做各种动作。
通过欣赏优秀皮影戏——《龟与鹤》,使学生更直观感觉到其独特艺术魅力。
(3)诡盘:在诡盘边缘画有连续动作形象、而内圈刻有一些直条的细缝。圆盘中心安装一个可活动的固定转轴。当圆盘快速运动时,透过细缝,从对面的镜子中便能看到活动起来的物像。
(4)抽拉框:通过
“视觉暂留”的原理从而引出抽拉框形式。
设问:通过观看《大闹天宫》动画片,想一想,影视动画片中的画是如何动起来的?(引导学生探索动画片制作流程及原理)
(5)动画片:动画片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会“动”的画,和电影一样,而它不同于电影之处在于:它的拍摄对象不是真实的演员,而是由动画师画出的动画形象等。
①欣赏图片了解动画片发展历程。
重点介绍中国动画片的镇山之宝
《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拍摄于1961年,是国产影片中第一部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片的镇山之宝,通过这部动画片,全世界更多的人认识了孙悟空这个经典形象,它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出示分解图及教师制作的小动画使学生充分理解其制作原理。
(5)flash动画:现代互联网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形式的对比使学生认识传统美术与当代艺术的差异。
观看《俏夕阳》视频
嚷学生感悟皮影与其特有的魅力融入到现代艺术当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皮影最重要的是哪个关键部位在动。从而更好的在情境中引出学生作业形式——皮影。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作业形式亲身体验民俗艺术的魅力所在及会动的画的艺术特点。
(三)学生作业:
师:
看了这么多形式的会动的画,有的同学看到这里就坐不住了,也想自己亲手做一幅会动的画,今天
在课堂上老师带大家一起制作一幅皮影动画,等会一起来演绎一出震撼的皮影戏。在同学的手边就有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皮影,(师表演)大家看看皮影戏表演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哪些关键部位在动?
生:关节。
师:同学们想想制作皮影过程是怎么样,第一步我们要干什么?
板书:
1、画稿
2、着色。
3、成形
4、拼订
5、装杆
教师示范皮影戏制作流程。在示范过程中讲解画稿、着色、成形、拼订、装杆各步骤要点。
(四)作业展评:
教师在课堂上与同学共同表演一段皮影戏——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真假美猴王》,使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在西游记经典曲目和学生兴趣盎然的表演中轻松完成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及课后拓展: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中国传统的走马灯、皮影戏、手影等动画形式,知道了走马灯的制作原理,皮影的艺术特点还了解了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并亲自演绎了一段精彩皮影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希望同学们有机会、有能力将我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更加的希望这些艺术形式通过同学们的双手给你们的生活带来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