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竹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竹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2-06 17:59:05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0课

胸有成竹
作者:宋代
文同
墨竹图轴(中国画)

说说你知道关于竹子的诗句、词语及故事?
竹子的品格:
高风亮节
刚直不阿
有节气
有骨气
虚心豁达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毁其节
宁死不屈
名家作品
淇渭图(中国画)明代
王绂
拳石新篁图(中国画)元代
顾安
清閟阁墨竹图(中国画)元代
柯九思
元代
吴镇
元代
吴镇
清代
吴昌硕
现代
齐白石
画法探究
竹叶比较坚挺,叶子尾部较圆。
中锋淡墨画竹竿。(中锋用笔,一波三折篆书法,稳中求圆)
浓墨中锋画竹节。(上抱“乙”字,下抱“八”字)
中锋用笔画竹枝。(用笔参照竹竿,可从不同的方向开始画)
浓墨中锋画竹叶。(藏锋起笔,速度稍快,有大有小有转折)
学生作品
①画多根竹时要注意每根竹子的竹节位置要有错落有别。
②忌三根竹竿或竹节相交于一点。
③多跟竹竿时要注意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作业要求:
1、创作一幅竹的中国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2、要求:中锋用笔,墨色分明。
课后拓展:
竹子浑身是宝,它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10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画一幅竹的中国画作品。
2.了解传统的竹文化,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对水墨画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水墨艺术特点的把握、水墨画的韵味,宣纸的特殊效果和丰富的肌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的教学内容更是进一步感受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大家都知道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品格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又与兰花、菊花、梅花一起被称作“四君子”,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墨竹更成为花鸟画的基础画种之一,中国画画家几乎都会画竹子,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诗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课本通过对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清代郑板桥的'《兰石图》及现代石增泉的《中国精神》等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竹子是中国文人画家借画言志的重要表现题材。学生从竹子的图片、竹的画法示意图中了解竹子的品种及结构,自主探究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和水墨竹子的画法,掌握竹的形态、构图要点、疏密关系等要素。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所具有的优秀品格。
难点:在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时,能较好地掌握画墨竹时用笔用墨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第一步
一.成语故事导入,出示课题。
(1)出示成语:胸有成竹
了解成语意思,讲讲《胸有成竹》的故事,引出文同《墨竹图》,
(2)欣赏作品《墨竹图》。
(3)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竹》。
活动2【讲授】第二步
二.深入感知,了解竹子。
(1)说说关于竹子的诗句、词语及故事等。引导学生谈论竹子的品格并作一个总结,教师板书。
(2)教师小结。
文人用诗词来歌颂竹子,抒发心志,历代画家们也喜欢表现竹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竹子不仅具有优秀品格的寓意,也是中国花鸟画基础练习方法之一,所以中国画画家都会来几笔墨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画竹的名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欣赏作品
出示历代墨竹精品,让学生欣赏并谈一谈感受。
教师总结并讲解。
活动3【活动】第三步
三、技法探索,体验笔墨。
(1)观察示范。
①投影出示竹子,引导学生观察。
②边示范边讲解竹子的画法。
提示作画过程中的注意点:A、中锋淡墨画竹竿。(中锋用笔,一波三折篆书法,稳中求圆。)浓墨中锋画竹节。(上抱“乙”字,下抱“八”字。)中锋用笔画竹枝。(用笔参照竹竿,可从不同的方向开始画。)浓墨中锋画竹叶。(藏锋起笔,速度稍快,有大有小有转折。)
(2)尝试练习教师指导
活动4【练习】第四步
四、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尝试练习,了解作品步骤。
1、出示作品
2、师生共同讨论,找一找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了解创作步骤。
3、针对竹子特点,尝试练习,重点了解创作方法。
教师适时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特别是画多根竹时要注意每根竹子的竹节位置要错落有别。忌三根竹竿或竹节相交于一点。画多根竹竿时要注意千湿、浓淡、粗细的变化等。
活动5【练习】第五步
五、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
要求学生创作一幅竹的中国画作品,并题上咏竹的诗词。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6【作业】第六步评价
六、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1、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表现的竹子,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学生自评、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小结。
活动7【作业】第七步教师总结
七、课堂小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