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6 15: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引入 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1.契丹的兴起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逐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10世纪初916-1125耶律阿保机上京1.契丹的兴起1.契丹的兴起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货币契丹鸡冠壶相关史事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2.党项族的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党项族11世纪前期1038-1227元昊兴庆(今宁夏银川)2.党项族的兴起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一.契丹族与党项族位于内蒙古宁城的辽大明塔西夏铜牌1.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相关史事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二.辽与北宋的和战2.澶渊之盟 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后来,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宋岁币。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知识拓展 宋与辽、西夏的互市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于是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宋代一石相当于今天的120市斤)粟。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课后活动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2.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