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2-06 18:38:06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艺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技艺
表演艺术
口头传说和表
现形式,包括
非物质遗传媒
介的语言
自然界和宇宙
的知识和实践
社会实践、礼
仪和节庆
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
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中国“非遗名录”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
名录”)的项目已达34个,成为世界非遗第一大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1年通过的:昆曲;
  2003年通过的:古琴艺术;
  2005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9年通过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
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10年通过的:京剧、中医针灸。
  2011年通过的:皮影戏。
2013年通过的:珠算。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列入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2010年列入的:新疆的麦西热甫、福建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及
中国活字印刷术。
2011年列入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
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
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
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
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
乐。中国绍兴是书法圣地,兰亭奖为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草书和行书、楷书至今通用)。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
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篆刻
比喻精心书写或过分修饰文字及雕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又称
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
本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法和刀法,有系统的理论,技法和审美取向。
后者主要靠描和修反复而成,并不计较章法、篆法和刀法的艺术
阳文/白文
阴文/朱文
安徽宣纸
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剪纸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使用工具
  传统剪纸需要准备的工具
  1·剪刀2·铅笔
3·宣纸4·蜡盘
5·刻刀6·针和线
7·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
8·煤油灯9·熨斗
南京云锦
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
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
史。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
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1.纪念屈原
2.迎接伍子胥
3.纪念孝女曹娥
4.迎涛神
5.龙的节日
6.恶日禁忌
7.夏至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珠算
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中国是算盘的故乡。“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17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3.提高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与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难点: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西津桥剪影》或其它有关家乡桥的作品。教师:看,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
(2)出示桥的图片。
教师:怎么能一眼就认出它呢
(3)讨论,学生说一说对家乡桥的了解。
①用木质(或其它)材料建造。
②坐落在……街。
③古老。
④市民纳凉。
(4)教师小结,
教师:西津桥就是石桥墩木结构,是全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现存最长的廊桥。
活动2【活动】穿越
(1)教师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水虹桥”。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座桥,看,它藏在一幅名画里。
(2)观察后说说它与前面展示的桥的区别。
①造型不同。
②所处的时代不同。
(3)小结。
教师:当时,这可是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木结构拱桥呢!可它已经消失了近800年了。
它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①木材,可能被火烧。
②雨水的侵蚀。
③毁于战乱。
教师:“它”真的消失了吗 可我们的桥梁专家们却还在苦苦地寻找着“它”!寻找这种桥的建造技术呢
活动3【活动】寻找“活化石”
教师:同学们,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语文课本中就学到过他所建造的“赵州桥”),他花了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我国传统造桥技术,并在浙江泰顺发现这座号称传统木拱桥的“活化石”——泰顺溪东桥。
(1)观看视频。
教师:为什么要去寻找呢 它有什么地方让专家们这么着迷 让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
(2)师生交流,深入探讨。
教师:找到答案了吗 找到这座桥,我们就能掌握造桥的技艺了吗
(不能,要找到建造桥的工匠。)
教师:是的,以往传统手工技艺并没有文字的记载(如果有,也是不外流,祖传秘方!),而且传承方式基本上是口传心授,家族继承。所以,当时人们只有通过桥身牌匾上的刻字辗转找到了这座桥的手艺继承人。他已经80岁了!
教师:如果你是著名造桥专家茅以升,找到这位造桥师傅后,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记录下他的制作方法,写成书籍。)
活动4【活动】对比欣赏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欣赏讨论。
教师:那么我们将北宋时期的汴水虹桥与泰顺的溪东桥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工艺更加复杂……)
教师:那么木拱桥营造技艺是如何传承的呢
(通过拜师学艺。)
(2)教师小结。
教师:中国匠师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营造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了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使木拱桥更加实。
活动5【导入】拓展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手工艺人
(1)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你看一座木拱桥就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文化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2)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本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单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
(3)小手拉大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手工技艺只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小小的一部分,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明信片看一看,还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分享。
活动6【活动】教师小结
教师:把这张明信片寄给你的亲朋好友吧!希望它能为专统文化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入到传承文化的大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