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中国民居
民
居
指的是什么呢?
民居又称民房,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民居是百姓居住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而使得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生活方式等都不相同,因此,各个地方的人们建造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南方民居:
土楼
皖南民居
干栏式民居
北方民居:
四合院
窑洞
蒙古包
四合院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简单的说就是四面房屋围合的院落。由于北京是四合院最常见也最有特色的一个城市,因此人们提起四合院常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严格依据中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按照自己的辈分住在不同的房间里。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四面房子都向落院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
四合院中的规矩
四合院的规矩之门——垂花门
四合院里的规矩之门就是垂花门(二门)。这是四合院内外有别的象征。古代的女子家眷只能止步在这道门之内。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钱人家的垂花门还是显示自家财富与地位的标志。
四合院的灵魂之墙——影壁墙
四合院里的灵魂之墙正是影壁墙。可以设置在大门里面,也可以设置在大门外。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辟邪挡灾,因此影壁上的图案多以吉祥如意的图案为主。
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步入院落犹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北京四合院
位置
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
作用
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冬天可避开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舒适要求。
材料
木头、砖石
结构
单栋单层的房屋合围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文化特征
四合而居寓意家庭和睦、祖孙同堂的愿望,房屋的建制与布局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客家民居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外圈十多米高,有一两百个房间。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中间部分是祖堂,能容下几百人进行公共活动。
土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犹如一座小城市。每一座土楼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楼内还饲养家畜,备足柴草……关起门来,足不出户也可以在楼内生活数月之久。
客家土楼
土楼是广东东北、福建西南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因为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客家人先民为了防范盗匪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就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一座土楼里可以住下整个家族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块人。土楼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国建筑大师的称赞。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福建土楼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客家土楼
位置
广东东北、福建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风抗震,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防御性强,
材料
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
结构
三至六层楼,按八卦布局排列。设有防火墙
文化特征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深刻的哲学思想。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的凝聚力。
客家土楼
位置
广东东北、福建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风抗震,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防御性强,
材料
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
结构
三至六层楼,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
特征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深刻的哲学思想。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的凝聚力。
北京四合院
位置
街区与胡同之间
作用
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冬天可避开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舒适要求。
材料
木、砖石
结构
单栋单层的房屋合围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文化特征
四合而居寓意家庭和睦、祖孙同堂的愿望,房屋的建制与布局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欣赏、观察、思考
欣赏
感受各地民居建筑之美
观察
不同的民居建筑用了什么样的建筑材料?
思考
为什么各地民居的样式和风格都不一样?
窑
洞
安徽宏村
秀美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开平碉楼是一种包含防卫、居住功能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是当地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被誉为“令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蒙古包
蒙古包也称“毡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是一种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它具有制作简便、易于组装、抵御风寒等特点。
碉房
这是是青藏高原的一种主要住宅形式,这种住宅用土或石砌筑而成,形似碉堡,故称碉房。
羌族碉楼是高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居,族碉楼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一般多建于村寨住房旁。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高度在10几米至30米之间,外观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似碉堡。
新疆民居——阿以旺
这种住宅为土木结构,密梁式平顶,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住房形式。
干栏式民居
傣
族
竹
楼
傣族竹楼也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由于当地盛产竹子,所以住所几乎都用竹子建成。竹楼体现了傣族单层、恬静、秀美的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
广西民居
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充足,湿度很大,林木资源丰富,并且盛产凤尾竹,而干栏式民居的上层住人下层为牲畜圈或杂物间。这种正是底部架空不住人的形式,是干栏式民居的最大特点。这样的设计,既可以防潮,也可以防野兽,可谓一举两得。
横县平朗乡笔山村花屋
“花屋”,不是一间屋,而是坐拥72间厢房,院中有院,屋中有屋,又环环相扣。它不是四处种满花草的老宅子,而是得名于建筑的雕梁画栋,历经200多年风霜,依旧粉黛如初,古香古色。在250年前,屋主花费22年修建。
横县马山乡翰桥村的李萼楼庄园
。
李萼楼庄园是横县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工艺最好的古代民居。
很多材料都是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观察
不同的民居建筑用了什么样的建筑材料?
夯土
砖石
木头
毡布
竹子
泥土
(泥土、木头、砖石、毡布、竹子……)
思考
为什么各地民居的样式和风格都不一样?
(影响民居建筑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地理气候条件不相同
社会环境: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不相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居,如南方炎热多雨,多考虑排水通风;北方寒冷干燥,多考虑御寒取暖。
不同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不相同造就了不同的民居,如南方居民春耕秋收,多考虑安居乐业;北方蒙古族一年四季以游牧为生,多考虑拆迁方便的蒙古包。
归纳一下: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主要有那些?
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鲜明的民族特色
小组学习
小组成员以小记者的身份选择一个传统民居作为讨论专题,并整理归纳收集好的民居资料。
请你来当小导游
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介绍你们喜爱的民居。
保护中华传统民居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
中国民居像璀璨的群星发出永恒的光芒,永远值得炎黄子孙自豪和骄傲!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来保护和传承优良的民族文化吧!1
中国民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从美术的角度欣赏和认识我国民居的美,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欣赏能力。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民居的建筑形式、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因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和收集整理信息方面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其鉴赏能力。同时四年级也是学生知识、能力、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民居的种类,欣赏我国各类民居建筑之美,了解传统民居的构造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欣赏民居建筑的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特征。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在造型上的区别,品味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所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中国民居
1.赏析导入
展示画家笔下的民居画作,让学生感受大师作品带来的视觉美感。引出本课主题——《中国民居》。
互动方式:图片欣赏——学生评议——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从绘画的角度引入课题,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的讨论探究。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在想,同学们大多是从小在城镇长大的,从小到大见到的都是用钢筋水泥砌成的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居住在自家楼房或小区里。可能都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它地区的民居。画家笔下的民居很美,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见识一下真实的民居长什么样呢 (想)好!那就让我们的眼睛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欢迎进入今天的旅专列——中国民居。
活动2【讲授】中国民居
民居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民居概括)
以地域划分南方民居代表及北方民居代表
活动3【活动】中国民居
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小记者调查
课前让同学们以小记者身份搜集自己喜欢的民居资料,现在以小导游的身份上台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民居特点。
(2)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各地区民居的了解。
(3)把收集到的各地民居图片贴到老师画好的中国地图上。
活动4【活动】中国民居
中国各地传统民居欣赏
课件展示其它地区的民居图例,学生们进行欣赏——观察——思考
欣赏:感受各地民居建筑之美
观察:不同的民居建筑用了什么样的建筑材料
思考:为什么各地民居的样式和风格都不一样
互动方式:学生欣赏——教师点拨
师扼要介绍中国民居的几种建筑类型,从人居与生态、就地取材应用自然材料、生态环境、审美情趣等角度简述我国各地民族因地域、文化、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因材施工营造了各种适合自己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居所。引导学生欣赏各地不同特色的民居。学生在好奇与惊叹中感受地域性建筑的特殊魅力;教师点拨,进一步强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民居建造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印象深刻。
活动5【讲授】中国民居
归纳: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主要有那些
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鲜明的民族特色
活动6【活动】中国民居
这次的民居之旅,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结束语:
祖国各地还有很多民居值得我们去发现,去了解。希望大家今后有机会能继续民居之旅,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去领略中华民居之美,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国民居像璀璨的群星发出永恒的光芒,永远值得炎黄子孙自豪和骄傲!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来保护和传承优良的民族文化吧!
活动7【讲授】中国民居
课堂小结
祖国各地还有很多民居值得我们去发现,去了解。希望大家今后有机会能继续民居之旅,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去领略中华民居之美,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国民居像璀璨的群星发出永恒的光芒,永远值得炎黄子孙自豪和骄傲!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来保护和传承优良的民族文化吧!
活动8【作业】中国民居
1、课前作业布置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民居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等资料,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收集自己喜欢的民居资料。
2、上课作业布置
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写好导游词并上台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民居特点。
3、课后作业布置
让各小组的同学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以及文化特征填好自己小组喜欢的民居表格,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