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
谢谢!
、
眼m
画家:迪尔克·鲍茨生于荷兰(约14151475)
尔克
人最后的餐
Www.tucoO
Com
sanzao技斐小落78120)意大M
低A
忧郁神秘的街道
画家:乔治·德·基里科生于希腊,活跃于意大利(18881978)
忧郁
乔治德基里科
秘的街道
加口
在教尘或校圆
找一处场录写生,
永现出近火通小
的邊视親。
★
HOPE
e4
学一点儿透视知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描绘五想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爱、美术的热爱生活的热爱。
2学情分析
小学五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爱心也逐渐增强,好人好事是学校经常提倡的,小雷锋也见得挺多,本课绘画对五年级的学生难度不大。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
1、仔细观察书中的图片提出问题、分组学习。回答书上的问题。
2、借助多媒体播放幻灯片讲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
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视平线视平线就是与观察者视线平行的水平线。消失点消失点在视平线上。当人眼看物体的视角缩小为0度时形体就缩小为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消失点。教材中北京颐和园长廊图中长廊两面的柱子向远方不断缩小最终两面的柱子都缩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消失点。引导学生在教材中的前两幅图片上画一画找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3、组织学生探讨进一步加深对“透视”感念的认识了解什么是消失点。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疏密、色彩)
三、拓展教学
1、观看名家作品中透视现象
2、美术课为什么要研究透视
答:我们研究透视就是为了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在教室中找一个场景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4.2
第二学时
一、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二、讲评作业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作品展示注意激励学生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透视现象是否正确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艺术拓展
德育教育引入思想品德教育或爱国主意教育
四、作业布置
多收集一些表现景物的图片运用本课学到的透视知识照着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