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通过读诗歌,学习雷锋精神。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能正确书写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沿着①长②长的小溪,
寻找③雷锋的足迹④。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节导读:寻找雷锋叔叔的迫切心情。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⑤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⑥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节导读:小溪诉说着雷锋叔叔送孩子回家的情形,赞扬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
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背着年迈⑦的大娘,
踏⑧着路上的荆棘⑨。
瞧,那花瓣上晶莹⑩的露珠,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节导读:雷锋叔叔在泥泞的路上背着年迈的大娘,让人感动。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节导读: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要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温暖的爱心。
字
词
导
读
①沿着:顺着。
②长(chánɡ),也念“zhǎnɡ”,如“长大”。
③寻找:找。
④足迹:脚印。
⑤蒙(ménɡ),也念“mēnɡ”,如“蒙人”;“měnɡ”,如“蒙古”。
⑥泥泞:因为烂泥而不好走。
⑦年迈:年老的。
⑧踏(tà),也念“tā”,如“踏实”。
⑨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⑩晶莹:光亮透明。
温暖:暖和。
寻觅:寻找。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雷锋叔叔的故事吗 (指名说)
2.雷锋叔叔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他上了学,参加了解放军,并且多次立功,为人民贡献了他光辉的一生。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已有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
3.齐读诗歌题目: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自由读诗歌。
(1)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五个)
(2)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仔细拼读。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2.指名分小节读诗歌。
3.检查生字的读音。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雷léi锋fēnɡ 叔shū叔shu 曾cénɡ 冒mào着zhe 泥ní泞nìnɡ 年迈mài
荆jīnɡ棘jí
花瓣bàn 晶莹yínɡ 寻xún觅mì 需xū要 迷mí路 足迹jì
洒sǎ下
汗hàn滴dī
三 自学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
(1)任选其中的几个字,比比哪个小组学会的字最多。
(2)组长带领分析字形,找识字方法。
(3)给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2.汇报。
(1)一组一组地介绍,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2)别的组说过的相同的生字不要重复。
3.归纳整理。
(1)哪些字可以用熟字帮助记忆
雷:可以用学过的“雨”和“田”帮助记忆。
锋:“蜂”和“锋”字音相同,偏旁不同,意思不同。
迷:形声字,“米”和“迷”音节相同,声调不同,“迷”的第六笔是点。
迈:半包围结构,里边是“万”。
(2)偏旁相同的字。
①雷、需 ②迈、迷、迹 ③滴、洒、泥、泞
四 指导书写
1.三点水旁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观察,并回忆过去学过的要点。
滴:右边不要写成“商”。
洒:不要写成“酒”。
泥:右下面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泞:右边的宝盖写小一点儿,横要略长。
2.走之旁的字要先写走之内的字,再写走之旁。
3.雨字头的字要注意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
五 练习口头组词
六 读词语卡片
踏着 花瓣 露珠 汗滴 雷锋 叔叔 迷路 泥泞 荆棘 弯弯的小路 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晶莹的露珠
1.字词学习。先自由读诗歌,画出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接着采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地进行识字教学;最后还要让学生有十分钟练习书写的时间。
2.怎样让孩子从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 可以采用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把雷锋冒雨抱孩子、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声情并茂的倾诉。
1.通过朗读感悟诗歌内容,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带有毛泽东题词的雷锋画像,《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磁带。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带有毛泽东题词的雷锋画像。这是谁 (是雷锋叔叔。)
谁能读读旁边的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介绍:1962年8月15日,年仅二十二岁的雷锋因公殉职,毛主席得知消息后,为雷锋题词。后来,中共中央决定每年的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
2.过渡:我们到哪里寻找他呢
二 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雷锋叔叔曾经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细雨,把孩子送回家。
学生乙:雷锋叔叔曾经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把老大娘送回家。
学生丙:我知道了雷锋叔叔会在需要献出爱心的地方出现。
2.我们都到哪里去寻找了呢 (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我们顺着弯弯的小路去寻找。)
(1)请你们小声地读读这两个小节。
(2)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3)再读读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要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读出对雷锋叔叔的呼唤和寻觅。
(4)齐读。
过渡: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找到了什么
3.小组讨论。
(1)组长带领,选择你们去寻找的地方是小溪边还是小路上。
(2)每人读一遍自己选择的小节。
(3)说说你们找到了什么。
(4)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时再讨论。
4.小组汇报。
第一小组:
(1)选一名学生读一遍第2小节。
(2)小溪告诉我们,雷锋叔叔昨天从这里经过,他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把孩子送回了家。
(3)解释“泥泞”。
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雨水和泥土混在了一起。说明这样的道路又湿又滑,很不好走。雷锋叔叔却一直把迷路的孩子送回了家。)
(4)齐读这一小节。
第二小组:
(1)指名读一遍第4小节。
(2)小路告诉我们,它看到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布满荆棘的小路上。
(3)年迈:年岁很大。 荆棘: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说明雷锋叔叔做好事时付出的艰辛。)
(4)齐读第4小节。
5.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分男生女生读。
6.为什么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读读课后“我知道”中的句子。
(2)小组讨论一下。(雷锋叔叔时时刻刻都想着别人,雷锋叔叔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我们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在,使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7.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 请你找一找。(举例说说班中的同学都做了哪些好事,要用心去发现。)
8.齐读诗歌。
9.你最喜欢哪一小节 试着背一背。
三 拓展活动
1.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找到《雷锋》这部电影,让同学们看一看。
2.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3.在班内开展“争做小雷锋”“夸夸小雷锋”的活动。
4.开个故事会:我知道的雷锋。
1.情感的延伸。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可以采用让大家都来口头夸一夸班里的小雷锋的形式,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悟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的思想感情。
2.拓展训练是续写诗歌,但老师的指导很重要。比如,雷锋还会在哪里做好事呢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续写诗歌,让学生学会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看拼音,写词语。
léi
fēnɡ(雷锋) shū
shu(叔叔) mí
lù(迷路) xū
yào(需要)
hàn
dī(汗滴) sǎ
xià(洒下) ní
nìnɡ(泥泞) zú
jì(足迹)
2.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
又(叔)(叔叔)
钅(锋)(锋利) (冒)(冒雨)
3.将拼音和汉字用线连起来。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弯弯的(小路) 长长的(小溪)
晶莹的(露珠)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5.连线。
1.对于雷锋的纪念
雷锋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
1963年3月1日,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掀起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每年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
2.走近雷锋
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 ”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五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他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雷锋从安东(丹东)回来,又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走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大娘,你到哪儿去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啊!”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你到抚顺。”老人感动得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突然想到每逢过年过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3.雷锋的话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4)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5)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4.学雷锋日
雷锋同志因公牺牲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导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5.教案节选
留心身边事。
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就是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都能发现写话素材。学生要在生活中做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
学了本课后,请学生寻找身边的雷锋,谈谈他的事迹。有个学生这样写道:
我身边的雷锋
我们家住的是爸爸单位分的宿舍楼。这是一栋很老的楼,楼梯口的灯泡经常坏。每次灯泡坏的时候,爷爷就把我们家的新灯泡拿出来,把坏的灯泡换下来,把好的装上去。晚上,人们走路的时候都很方便。我听到有人说:“啊,好亮堂啊!这个好心人是谁呢 ”我听到以后暗暗高兴,因为我知道是爷爷换的灯泡。
我想,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它为人们带来了方便,给黑暗中的人带来了光明。我今后也要做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