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2.会写本课生字,认识生字。学习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0 葡 萄 沟
作者:权宽浮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句导读:交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那里出产①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②的葡萄成熟③了。[句导读:吐鲁番出产的水果中,葡萄最受人喜爱了。]
段导读: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那里盛产水果。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④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⑤。[句导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密的枝叶比作绿色的凉棚。说明葡萄生长旺盛。]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⑥,美丽极了。[句导读:从葡萄的形状、颜色说明葡萄多而美丽,激发了人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⑦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句导读:这句中“准会、最甜、吃个够”写出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段导读:葡萄沟的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⑧,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⑨着许多木架子。[句导读:介绍了阴房的样子和内部情况。]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⑩掉,就成了葡萄干。[句导读:讲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句导读:葡萄干出名的原因。]
段导读: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段导读:总结全文,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字
词
导
读
①出产:天然生长或人工生产。
②喜爱:喜欢。
③成熟: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
④梯田: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形状像阶梯。
⑤凉棚:夏天搭起来遮蔽太阳的棚。
⑥五光十色:色彩光泽明亮鲜丽,式样繁多。
⑦热情:反义词是“冷淡”。
⑧碉堡: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多用砖、石、钢筋、水泥等建成。
⑨钉,这里读“dìnɡ”。还读“dīnɡ”,如“钉子”。
⑩蒸发: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成气体。
好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爱吃葡萄吗 中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产的葡萄,不仅多而且最甜。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好地方——葡萄沟。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3.检查认识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小组互读、互检,指名读,集体读。
4.小组成员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一问题。(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3.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葡萄沟是个出产水果的地方。)
(2)葡萄沟出产哪些水果呢 老师引读。(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学生说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有葡萄。)
过渡:葡萄沟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葡萄沟不仅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还是个景美人美的好地方。
4.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2)学习第二句。
①指名读第二句,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夏季,葡萄枝繁叶茂。)
②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
(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受 (凉快,舒畅。)
带着这种舒畅的心情读一读。(指名读)
(3)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读这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秋季葡萄美丽。)
②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葡萄美丽 (从“五光十色”这个词可体会出来。)
③五光十色描写了葡萄的什么美丽 (颜色。)
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 (红、白、紫、暗红、淡绿。)
④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什么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如果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你觉得好吗 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
⑤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充满喜悦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喜悦与赞美之情朗读这句话吧。
(4)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那里的人怎样呢 指名读第四句。(老乡热情好客。)
①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从“准会”“吃个够”可以感受到。)
②齐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5)学习了这一段,你了解了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了吗
(葡萄沟是个景美人也美的好地方。)
(6)饱含赞美之情齐读第2自然段。
5.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葡萄干有名。)
(2)自由读,用“ ”画出写葡萄干特点的词。(颜色鲜,味道甜。)
(3)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四 总结
1.你喜欢葡萄沟吗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盛产水果,特别是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制成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而且这里的老乡特别热情好客,因此说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小结:葡萄沟的确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与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那里的水果,亲自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夸夸葡萄沟这个好地方吧,齐读课文。
1.先自学课文,带着“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问题,分小组合作、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全班集体交流,能够使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2.在教学第2自然段最后部分时,可以顺势拓展。让学生扮演维吾尔族老乡招待游客,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 复习
朗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
二 预习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纠正字音。
(2)讨论怎样识记这几个生字,寻找最好的识记方法。
①共同找出可用熟字换偏旁识记的字,讨论如何识记。
②说说易写错的字,找出来共同讨论,相互提醒。
(3)用生字组词,理解字义,帮助识记。
三 学习生字
1.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
吾 季 留 杏 密 蜜 坡 搭 摘 钉 沟 够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向同学介绍小组识记生字的方法。(如:用偏旁识记,用熟字换偏旁识记。)
3.认清字形。
(1)形近字对比识字:密—蜜(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分清这两个字。)
(2)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多—句→够 很多的句子。 木—弟→梯 弟弟站在木头边。
4.写字指导。
“双胞胎”:密—蜜(音同形似。) 沟—够(音相近。)
同偏旁:搭—摘
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5.给生字组词。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齐读。
葡萄沟 出产 山坡 茂密 搭起 凉棚 吃个够 制成 留着 颜色
四 巩固练习
抄写生字。
五 总结
葡萄沟景美、人美,形成了那里独特的风格,希望同学们多读课文,在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的同时,巩固生字、新词。
1.文中提到的词语,如“凉棚”“阴房”,以及提到的水果,学生大多没见过,可以用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直观认知。
2.布置课后延伸的内容,请学生在课后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有感情地背诵,画一画等)表现出来,既拓展了课内知识,又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10 葡 萄 沟好地方
1.根据要求写词语。
(1)写出课文中表示水果名称的词。
杏子 香梨 蜜桃 沙果 葡萄
(2)写出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红的 白的 紫的 暗红的 淡绿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茂密)的枝叶 (绿色)的凉棚
(甜甜)的葡萄
3.比一比,再组词。
4.给多音字组词。
好 分
干 钉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1.新疆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这么甜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是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少,气候非常干燥;晴天多,日照充足。虽然气候干燥、降雨少,但由于日照充足,使高山冰雪消融,给农作物输送来宝贵的水。白天温度高,可以加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夜间温度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瓜果、蔬菜长得特别大,也特别甜。宁夏、甘肃的气候也和新疆相同,所以甘肃的白丝瓜、宁夏的西瓜和新疆的西瓜、哈密瓜一样,同为受人们欢迎的果中上品。
2.教案节选——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通过美读课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师生一起感悟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其中,在学到第3自然段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及味道特点时,有的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一名新疆维吾尔族人,从葡萄沟来到万州卖葡萄干,你在街上怎么宣传家乡的葡萄干 这时,有一个外地人不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你怎么向他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在让学生们反复朗读第3自然段后,让学生自己找伙伴说一说,或两人一组,三人一组,然后交流汇报。学生们的发言异常精彩,也非常活跃,因为这个话题他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大声叫着:“快来尝啰,快来尝啰,新疆葡萄沟产的正宗葡萄干啰,不甜不要钱哟,不甜不要钱哟!”有的卖力吆喝着:“喂,走一走,瞧一瞧,葡萄沟出产的葡萄干,又香又甜,快来买哟,包你吃了还想吃,快点儿来哟,机会不要错过哟!”……由于读透了课文,学生们对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也介绍得非常清楚。面对外地人不懂的“阴房”等词语,学生们也能结合书上插图和句子一个一个娓娓道来。
在小结全篇课文时,当教师说到“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美”时,有位学生突然插嘴道:“葡萄沟有这么多葡萄,怎么保存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家纷纷举手帮助解答,最后归纳出几种方法:使用保鲜剂,冷冻处理,制作葡萄干,酿造葡萄酒等。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勤劳的葡萄沟人民也正是这么做的。希望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用学到的本领为葡萄沟人民想出更多的保存葡萄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