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感悟,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的距离,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作者:郑柱子
1840年,英国首次①正式发行②邮票③。[句导读:交代英国首次发行邮票的时间。]最早的邮票跟现在④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⑤,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⑥开。[句导读:交代了最早的邮票使用不方便。]
段导读:本段介绍了最早的邮票是许多枚连在一起的,使用时要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⑦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⑧:“先生,您带小刀了吗 ”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⑨带。”[句导读:通过这两个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个人都非常有礼貌。]
段导读:一位先生找不到裁邮票的小刀。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⑩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段导读:那位先生真是一位善于动脑筋的人,在没有小刀的情况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别针在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句导读:阿切尔是个处处留心的有心人,那个人的举动触发了他发明的灵感。]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句导读:这是一个反问句,说明阿切尔不仅善于发现,而且善于思考问题。]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句导读:邮票打孔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句导读:“立即”“仍然”说明了阿切尔发明的邮票打孔机得到了邮政部门的认可,并长期发挥着作用。]
字
词
导
读
①首次:第一次。
②行
③邮票:邮局发售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④现在:反义词是“以前”。
⑤
⑥
⑦喝
⑧求助:请求帮助。
⑨没
⑩容易:近义词是“轻易”。
整齐:反义词是“杂乱”。
举动:动作;行动。
便
立即:近义词是“马上”。
仍然:近义词是“仍旧”。
1.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 故事导入
1.利用课件播放邮票发明过程的动画片。
2.小结:从刚才这个故事中,你都看懂了什么 (我明白了邮票齿孔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明出来的。)
英国的教育家罗兰·希尔发明了邮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是,在最初发明邮票的时候,邮票的四周没有一个个的小齿孔,那么这些小齿孔是怎么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个故事。
出示课文题目: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读给同桌的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读音。(指名读,齐读)
齿孔 一枚 小刀 裁开 伦敦 酒馆 方便 撕开 研究
邮政 仍然 使用 而且 整齐 英国 邮票
4.再读课文。
三 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甲:我知道了邮票的齿孔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发明的。
学生乙:我读懂了阿切尔是受到一位先生的启发后才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学生丙:我读懂了阿切尔是一位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发明家。
2.刚才大家说得真好,那么,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 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3.小组派代表汇报。
(1)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2)发表自己的见解。
4.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 为什么
学生甲:我喜欢发明家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
学生乙:我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筋、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
那你们能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吗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 (第3、4自然段。)
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范读,指名读)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 学一学他的样子。
5.“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马上、立刻等。)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这项发明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 (这项发明给无数的人带来了方便。)用敬佩的语气读读第4自然段的后两句。
6.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 (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的发明家阿切尔;聪明、手巧,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
7.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去感受发明的快乐吧!
8.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说一说。
9.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不方便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在教学时可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只需顺势引导,学生就能理解课文。
2.课文学习结束时,教师可提问:文中的那位先生聪明吗 为什么发明邮票打孔机的人不是他 让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学习阿切尔细心观察、处处留意的好习惯,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字,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生字卡片。
一 展示台
1.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
2.讲一讲受生活小事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
二 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
(1)看看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讲讲你是怎么认识的。
(2)把认识的字挑出来,读给别的同学听。
2.结合语句认识词语:伦敦、研究。找出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意的特点认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认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
(1)我说你找:一位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位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一位同学指生字,另一位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5.写字指导。
(1)仍、使、便:三个字偏旁相同,都是左窄右宽。注意“仍”右边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使”和“便”的右边要注意区分。
(2)英: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
(3)式: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6.在书上临摹。
7.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 朗读课文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一位先生阿切尔
别针刺小孔 发明打孔机
发明的快乐
1.看拼音,写词语。
qǐnɡ
qiú(请求) rénɡ
rán(仍然) shǐ
yònɡ(使用) fānɡ
biàn(方便)
yīnɡ
ɡuó(英国) zhěnɡ
qí(整齐) zhènɡ
shì(正式) ér
qiě(而且)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位先生(同学) 一台(电扇)(电视)
一张(邮票)(桌子) 一把(小刀)(尺子)
1.世界上第一张邮票的由来
从前,人们寄信是不花钱的,而是由收信人付钱。19世纪中期的一天,英国人罗兰·希尔看见邮递员和一个姑娘在争吵,原来姑娘家里很穷,付不起昂贵的邮费拒绝收信。还经常有一些人付不起钱,让邮递员白辛苦一趟,把信退回去。罗兰·希尔建议政府印一些邮票,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1840年,在罗兰·希尔的提议和促进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正式发行,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面值为1便士,用黑色印刷,人们称之为“黑便士”。这枚邮票一直沿用了四十年之久,在邮票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中国第一套邮票发行时间是1878年。图案为蟠龙,俗称“大龙邮票”。大龙邮票有三个版式,即“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新中国第一套邮票于1949年10月8日发行,邮票名称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此票左图图案是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空悬挂着镶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的大宫灯,充分表现了民族的特色。由于建国初期东北三省货币与关内人民币尚未通用,因此,还另外发行了一套加印“东北贴用”字样的邮票。新中国第一套邮票的诞生,揭开了新中国邮票史的新篇章。
2.名人小故事——60秒相机的发明
有一次,兰德给他的女儿照相。小姑娘不耐烦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照片 ”这句话触动了兰德,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发明了瞬时显像照相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能在60秒钟内洗出照片,所以又称“60秒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