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望庐山瀑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望庐山瀑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8 18:2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句导读:庐山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朦胧的美景,特别吸引人。朗读时,把速度放慢些,声调轻一点儿。]
[句导读:这是从远处看到的瀑布的样子,这个“挂”字用得好。]
[句导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壮丽景观。]
[句导读:把“瀑布”比作“银河”,说明瀑布很长,景象特别壮观。]
绝  句
作者:杜甫
[句导读:这句诗中写到的景物有“黄鹂”“翠柳”,点明了季节是初春。]
[句导读:这句话中写到的景物有“白鹭”“青天”。“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
[句导读:这句话中写到的景物是“积雪”。“含”字使远处的雪山景象像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句导读:这句话中写到的景物是“船”。表现了船的行程遥远。]




①日:太阳。
②香炉: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③紫烟:形容瀑布的细小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犹如紫色的烟雾。
④遥:远。
⑤川:河流。
⑥飞:飞快。
⑦三千尺:虚数,形容瀑布很长。
⑧疑:怀疑。
⑨九天:天的最高处。
⑩黄鹂:又叫黄莺。羽毛黄色,叫声悦耳。
翠柳:初春嫩绿的柳树。
白鹭:鸟名,羽毛白色,腿长,捕食鱼、虾。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今江苏一带。
万里船:远航万里的船。
1.认读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生字卡片,挂图,诗人的资料。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一同去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 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画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朗读。
(1)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互相讨论。
(2)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
三 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通过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你懂得了这首诗的哪个词或哪句诗 (进行学习效果汇报。)
要求:先读一读,再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帮助。)
日照:在阳光的照射下。  香炉: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云雾。
飞流:飞快地流下。  疑是:怀疑是。
(2)指导朗读,体会诗意。(看挂图去体会)
你喜欢诗人描写的庐山瀑布吗 你喜欢什么 (我喜欢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小结:诗人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地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感悟吧!(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
(3)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大家听吗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崖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4)多么壮观的景象啊!你知道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 (李白。)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吗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2.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绝句》的作者是谁 (杜甫。)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吗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2)自由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挂图,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4)汇报。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万里之外来自东吴的航船。)
②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5)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觉得美吗 说说你的体会。(黄、翠、白、青:描绘出了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万里船: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6)此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悟吧!(指名读,齐读)
四 再读诗句,感悟诗意
自由读,小组比赛读,全班展示读。
五 练习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
六 拓展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古诗朗诵会”上展示。
  1.当学生提出很好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而是转向全班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谁能帮他解决 ”这样,很巧妙地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疑”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2.抓住字词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第一、二句诗,要抓住“生”“挂”,“生”字动态化了静态的景物,也为下文描写瀑布的雄奇做了很好的铺垫。“挂”字形容瀑布从高处流下的恢弘气势。第三、四句诗“飞流”“直”既表现了瀑布似从天而降,倾泻而下,又突出了山势的陡峭。“疑”字把这种如梦似幻的神奇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生字卡片。
一 复习
1.背诵古诗,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如: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往下泻。两只黄鹂在树梢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2.谁能读出下面的字 (出示会认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庐 瀑 炉 疑 鹭 含 岭 泊 吴
二 学习生字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下面我们再来学写几个字,你们认识它们吗 (出示会写字的卡片)
  吴 含 窗 炉 岭 鸣 绝 银 烟 泊 流 柳
(1)指名读。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①借助熟字记忆。
②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炉:火炉。冬天,我家要生火炉。  吴:我们老师姓吴,口天吴。
③运用个人情感体验识字。(说说喜欢哪个字,为什么喜欢。)
岭:我喜欢“岭”,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我喜欢质疑,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
2.指名说说每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银: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
窗:字形复杂,注意下半部“囱”的写法。
鸣:“口”小,略向右倾斜。
吴、含:“口”小而扁,“含”上半部是“今”。
岭:“山”作偏旁时,竖折的“折”斜一点,“岭”右半部是“令”。
炉、烟:“火”作左偏旁时,捺变点。
流:右半部是“”,别忘了第四笔是点。
柳:与“仰”对比记。
3.学生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仿写。
4.口头组词。
三 积累运用
1.你还知道李白、杜甫写过的哪些诗 读或背给大家听。
2.读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  句              
早发白帝城
    杜 甫                李 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 总结
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吧!
  1.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但切不可介绍得过多、过细,这样会增加二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难度。
2.解释诗句不可过于死板,用自己的话讲通顺、讲明白即可。有些学生严格按照注释去翻译,反而使语言生涩、别扭,要及时纠正和指导。
  17 古



望庐山瀑布          绝  句
        望——生紫烟
观——挂前川
实景——瀑布下
联想——银河落      借景抒情
1.填空。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组词。
窗(窗台)(窗户)  岭(山岭)(岭南)
绝(绝句)(绝技)  流(流动)(河流)
柳(柳树)(柳枝)  银(银河)(银色)
1.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
3.庐山
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二十五千米,宽约十千米,绵延的九十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