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9 最
大
的
“书”
作者:远舟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爬到半山腰,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①队员,正趴②在一块大石头上看③着什么。[句导读:他们爬山的路上看到一名地质勘探队员在趴着看一块大石头。]川川走过去,奇怪④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句导读:一块石头有什么好看的,川川感到奇怪。]
段导读:川川看见地质勘探队员在看石头,很奇怪。
“我在看‘书’呢!”[句导读:“书”在这里指岩石,不是真正的书,所以加引号。]
“哪里有书啊 ”[句导读:川川觉得这儿根本没有书,所以当听到地质勘探队员说在看书时,感到很吃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句导读:地质勘探队员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川川为什么把岩石说成书。]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⑤,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⑥。它们都是字呀!”[句导读:川川看不懂岩石“书”,勘探队员却对岩石上的痕迹很熟悉,并能看懂。“雨痕”“波痕”“矿物”可使地质勘探队员了解过去的地质变化,就像书中的文字一样。]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句导读:叔叔在岩石中还看到树叶、贝壳、小鱼。]
“这能说明什么呢 ”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⑦。[句导读:因为岩石上有树叶的印痕。]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句导读:因为岩石上有小鱼的印痕。]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⑧上升⑨,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句导读:因为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一座山。]
段导读:本段具体说明岩石上的印痕说明了什么。
字
词
导
读
①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体的位置、形状、大小、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情况。
②
③看
④奇怪:惊奇。
⑤足迹:这里指波浪的痕迹。
⑥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单质。
⑦陆地:地球表面除去海洋的部分。
⑧慢慢:渐渐。
⑨上升:反义词是“下降”。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川川总爱刨根问底⑩。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zànɡ)!”[句导读: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说明岩石书的作用很多,说也说不完。]
段导读:岩石书能帮人们找到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句导读:叔叔的话使川川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段导读:川川下决心长大后要当地质勘探队员。
⑩刨根问底:追究根源,盘查底细。
藏
1.初读课文,能够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生字卡片,本课教学挂图。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快说说你们都喜欢读什么书。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你们想看吗 (出示课文题目,齐读)
课文题目中的“书”字为什么加了引号呢 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看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纠正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与同桌交流,了解课文大意。
三 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说说题目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呢 (因为岩石不是我们通常用的纸质书。)
2.为什么地质勘探队员把岩石称为“书”呢 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根据,看谁找得全,找得准。自读后,可以与小组的伙伴讨论一下。
3.小组汇报。先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老师适时点拨。
(1)岩石就是书,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①找一找文中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②出示挂图,看一看,图中的岩石像书吗
(2)岩石上有字。
①书中是怎么说的 岩石上的字指的是什么 请你在书上画出来。
(雨点—雨痕 波浪—波痕 闪光的、透明的—矿物)
②再读一读这几句,体会句意。
(3)岩石上有图画。
①书上是怎么说的 岩石上的图画指什么 (树叶、贝壳、小鱼。)
②看图,你能看到岩石上的图画吗
(4)以上这些,能说明什么呢 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明在很久以前,这里是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4.原来这本“书”里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5.好问的川川通过发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 说给大家听。
6.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读一读书中的话。
(2)你能猜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当一名地质勘探队员。)
7.地质勘探队的叔叔真是了不起,他们不怕苦和累,为了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不知要多辛苦,你们想对勘探对叔叔说点儿什么吗 (叔叔,我们感谢您,长大后我们也要像您那样为祖国做贡献。)
你们喜欢文中的川川吗 为什么 (喜欢。因为他勤学好问。)
8.指导朗读。
(1)自由读。伙伴对读。分角色小组合作读。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分角色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2)创编动作,表演读。
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小组同学合作演一演。
四 课后延伸
除了文中叔叔向我们介绍的这些知识外,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讲给同学听一听。
五 总结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需要我们仔细去思考,认真去研究。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希望同学们课下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感受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
1.抓题目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题目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时候还能够帮助学生初知课文大意。学生可能会问:“书什么加引号呢 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己找到答案。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才会觉得有滋有味。
2.拓展延伸。老师教学至课文最后的省略号时,可以提问:“省略号代表什么呢 还有什么宝藏呢 ”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搜集资料,向大家介绍,丰富课外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生字、词语卡片。
一 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向大家介绍你查找的课外知识。
二 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卡片。
质 勘 岩 册 厚 印 痕 刨 煤 宝
(1)指名读一读。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运用熟字对比、加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记忆。)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齐读。
2.出示会写字卡片。
册 岩 宝 趴 印 刨 埋 陆 铁 质 厚 底
(1)指名读,读准字音。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3)指导书写。
①写正确。
厚:上下都无点。 底:上下都有点。 宝:下面是“玉”,不是“王”。
印:右边是单耳刀,不要写成双耳刀。
埋: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记住有土才能埋。
②写美观。
重点指导“竖撇”。(“质、厚、底”字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
老师示范,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过程,然后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4)认读生字卡片,并用生字组词。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一册 岩石 宝藏 趴下 脚印 埋着 刨根问底 陆地 铁矿 厚厚的 地质 海底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 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组词游戏)
(1)寻找填词规律,自主填空。
(2)填好后开展组词游戏,看谁组得准确。
2.词语积累。
注意:“宝藏”的“藏”是多音字。(cánɡ:捉迷藏 zànɡ:宝藏)
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
3.本课问句与感叹句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
问句:①哪里有书啊 ②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③这能说明什么呢
感叹句:①它们都是字呀! ②太好了,太好了!
③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自由读,小组读,在全班读,请大家评议。
四 总结
学会积累并运用好词佳句,会使你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本课的新词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词语按照读音、词义的不同特点,有联系、有规律地分组出示。对于科普性浓的波痕、雨痕、矿物以及带树叶、小鱼的岩石,最好结合图画展示。
19 最大的“书”(岩石)无穷的宝藏
1.看拼音,写词语。
yán
shí(岩石) bǎo(宝)藏 tiě(铁)矿
páo
ɡēn
wèn
dǐ(刨根问底) lù
dì(陆地) pā
zài(趴在)
2.组词。
宝(宝石)(宝贝) 陆(大陆)(陆地)
质(地质)(质量) 印(印度)(复印)
埋(埋藏)(埋没) 底(海底)(底下)
植物也能帮助我们找矿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异极草、林堇菜聚集生长的地方,往往会找到闪锌矿;在有鸡脚蘑、凤眼兰生长的地方,可能有金矿;在生长有大量针茅草的地方,可能会有镍矿;在有喇叭花大量生长的地方,可能会有铀矿;在七瓣莲聚生的地方,可能会有锡矿;在有大批铃形花生长的地区,可能有磷灰石矿;在富含锌的地方,三色堇不但长得特别茂盛,而且花开得格外鲜艳。
蔚蓝色的野玫瑰也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找到铜矿,因为铜矿石能使野玫瑰染上蔚蓝色,这一异常现象就曾帮助前苏联的科学家在乌拉尔找到了大铜矿;镍会使某些植物的花瓣失掉色彩,而锰矿则会使所有花卉都变成红色;矮灌木林能够证明土壤中有石膏,矮生樱桃和刺扁桃说明地下有石灰岩;忍冬则常与金矿、银矿伴生;有些植物如蒿,在一种土壤上长得很高大,而在另一种土壤中却变得非常矮小,这是由于土壤中含硼量有多有少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