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三个儿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三个儿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8 18: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3.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
教学课时
  两课时。
23 三



作者:符·奥谢耶娃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①的石头上休息。
段导读:本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打水,老爷爷在休息。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段导读:写前两个妈妈分别夸耀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个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②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段导读: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
一桶水可重③啦!水直晃荡④,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⑤都痛了,腰也酸了。[句导读:这句话主要写三个妈妈提水很吃力,为下文做铺垫。]
段导读:本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提水很吃力。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⑥,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段导读:这两个自然段写前两个孩子的表现,一个翻跟头,另一个唱歌。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⑦的水桶,提着走了。
段导读:本段写出了第三个孩子与前两个不同,他走过来替妈妈提水。这说明他能替妈妈着想,是个孝顺的孩子。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 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
“三个儿子 ”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⑧看见一个儿子。”
段导读:因为只有一个儿子帮妈妈提水,这个儿子知道孝敬父母,另两个儿子只知道自己玩,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①旁边:近义词是“附近”。
②拎:意思是用手提。读音是“līn”。不要读成“līng”。
③重
④晃荡:摇摇晃晃。“晃”在这里读“huànɡ”,是多音字;还读“huǎnɡ”,如“明晃晃”。
⑤膊:这里读轻声。
⑥转,这里读“zhuàn”,是多音字。也读“zhuǎn”,如“转身”。
⑦沉甸甸:形容很重。读音是“chén
diàn
diàn”(口语中读“chén
diān
diān”),反义词是“轻飘飘”。
⑧只,这里读“zhǐ”。也读“zhī”,如“一只鸟”。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
本课教学挂图。
一 导入新课
儿子,这个字眼儿在妈妈的心里是很重要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儿,在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三个儿子》,一起到文中去感悟吧!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大声读一读。
2.同桌互读,检查、纠正字音。
3.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地方,与小伙伴交流。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思考: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因为只有一个儿子看到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把它接了过来。)
  2.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听老师读,边听边做记号。
第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第三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三个妈妈说话的语气一样吗 应该怎样读 (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要稍快,语调要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要平稳。)
(3)自由读,体会语气的不同。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 学习第7~11自然段。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找出文章中有关上面问题的句子,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
(2)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老爷爷的话 (用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语气读。)
(3)你能试着用这种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体会读)
(4)三个儿子中,你喜欢哪一个 (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他懂得孝敬父母。)
(5)朗读,评读。
①小组读,相互评价。
②集体朗读全文,老师评价。
四 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1.在讲到妈妈夸奖儿子的环节时,顺势引导:“平时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语言和表情是怎么样的 ”让学生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教学的最后,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文中的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 让学生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
3.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课堂学习转化成一个现实的学习,在生活中体验情感并提升价值观。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正确书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 复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请大家评一评。
二 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卡片。
   既 嗓 拎 桶 甸 晃
(1)说说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认字情况。
①嗓子  晃荡  沉甸甸  拎着水桶
②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出示会写字卡片。
   拎 聪 甸 桶 停 胳膊 晃荡
(1)指名读,说说写这几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拎:最后一笔是点。
桶:右上面的横撇、点都不宜大。
荡:是上下结构的字,三点水在草字头下面。
晃: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
停:右边结构复杂,要写紧凑,“口”尽量扁些,给下面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
(3)学生仿写。
3.给生字组词。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拎着 水桶 聪明 沉甸甸 胳膊 晃荡 走走停停
三 积累运用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四 总结
本课的生字笔画较多,要认真记,认真书写。
  1.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2.抓住字词感受妈妈当时最需要什么,比如:晃荡、走走停停、痛、酸。这些词语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第三个孩子表现得最好。
  23 三



只有一个儿子
1.看拼音,写词语。
līn
zhe(拎着) shuǐ
tǒnɡ(水桶) ɡē
bo(胳膊) huànɡ
dɑnɡ(晃荡)
chén
diàn
diàn(沉甸甸) cōnɡ
mínɡ(聪明)
2.比一比,再组词。
  
 
3.根据提示写句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例:一只猴子在走钢丝。一只猴子在翻跟头。另一只猴子在抓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1.课外阅读
母亲的谎言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男孩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男孩吃鱼,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上初中了,有一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弓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妈,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高考那年,烈日酷暑下,母亲等待考场上的儿子出来,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装着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第四个谎。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左邻右舍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2.感谢母亲的谚语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
3.教案节选
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抒情性的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在课堂上往往使学生产生共鸣,点燃学生情感的烈焰。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很可能就会消解、淡化、遗忘。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训练点,及时练笔,将学生的情感、感悟沉淀下来。
如本课就是这样的课文,故事生动有哲理,学生学完后体会到,因为只有一个儿子孝敬父母,所以老爷爷说:“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启发学生:你想对文中的谁说几句话 请写下来。学生写道:
我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真孝顺,我要向你学习。”我想对第三位妈妈说:“你太谦虚了。你的儿子这么孝顺,你应该引以为荣,要好好表扬他一番。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好话的。”我想对第一、第二位妈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们不能只看到自己儿子的优点,还要教育他们向第三个儿子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