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燕子专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燕子专列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8 15:1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环境保护、爱护鸟类的意识。3.体会恶劣的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1.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2.体会文中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描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6 燕



有一年春天,在欧(ōu)洲(zhōu)瑞(ruì)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qǐ)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 [2] [①这一句话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shū)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3] [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瑞士的一个车站,人们在送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fan)。当地气温骤(zhòu)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bá)涉(shè),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 [4] 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bīn)临死亡。[③“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非常疲劳”“饥寒交迫”等词语表现了什么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5] 段导读:本段说明了事情的起因。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yù)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6] [④“于是”“通过电视和广播”说明了什么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⑤这句话是怎样写人们对燕子的关爱的 ]
段导读:本段写居民们加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列中。
一个叫贝蒂(dì)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fù)盖着皑(ái)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7] [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贝蒂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8] [⑦把“一天下来”一句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⑧“通红”“僵硬”“不在乎”等词语体现了贝蒂怎样的精神 ]
段导读:本段写贝蒂为了救护燕子,脸被“冻得通红”,手被“冻得僵硬”,可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加入到救护燕子的行动中,居民们和贝蒂一家响应政府号召,救助燕子。
[9] 列车开动了。载[zài]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⑨这一句话怎样理解 ]燕子在车厢(xiānɡ)里唧(jī)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生字、新词卡片。
一 解题导入
1.板书课文题目,依据题目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 什么人为燕子开专列 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
2.谁能解答这些疑问 (“专列”就是专门的列车。“燕子专列”就是专门为燕子而开的列车。)
3.还有一些疑问,我们深入学习时逐个解答。
二 自学自悟
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三 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认读生字、新词,纠正读音。
  欧ōu
洲zhōu   瑞ruì士   舒shū适   空调tiáo   启qǐ程   特殊shū骤zhòu降   疲pí劳   政zhènɡ府   救jiù护   踏tà着   载zài着
  3.理解词语。
启程:出发上路。 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专列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5.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人们给乘坐专列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还介绍小姑娘贝蒂不怕寒冷救助冻僵的燕子的典型事例;最后再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
四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归类观察,发现特点。
左右结构:欧 洲 瑞 舒 殊 骤 涉 政 半包围结构:启 疲 载 独体字:士
2.重点指导。
舒:右部是“予”,不是“矛”。 涉:右部的“步”不要多写一点。
骤:右部笔画是14笔,不要少写一撇。
3.齐读,小组读,自由认读词语。
  1.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唱儿歌《小燕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课《燕子》中的第2自然段内容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唱中、从读中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为学生理解后面的内容作情感铺垫。
2.这节课刚开始,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已知为基点,让他们猜猜带“专”的词语,扩展对“专”的理解,逐步体悟“专列”的意思和蕴含的特殊情味,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读懂瑞士人民的爱鸟行动埋下伏笔。
1.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语句的投影。
一 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个关于燕子的故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瑞士人富有爱心,那些燕子真幸运。)
2.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二 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课文题目就已经反映出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坐上了专列。作为一个国家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很了不起。)
(2)当地的人们十分关心这些燕子的安危。
出示下面两个句子的投影,对比读一读,想想有什么不同。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听到消息后,居民们走出家门,寻找冻僵的燕子。
  “纷纷”指的是参与寻找燕子的人多,“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这两个词又反映了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词,体现了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
练习朗读,体会人们的爱心。
(3)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和大人们一道寻找救护着燕子。
出示句子投影:
  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小姑娘为救护燕子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能想象得到吗 投影中的横线上能填什么内容呢 (又冷又饿;嘴唇冻得发紫;双脚冻得生疼……)
“但”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前半句描写了贝蒂的脸和手受冻的样子,“但”表示转折,表明了尽管冻得厉害,但贝蒂却不在意,突出了贝蒂为拯救受伤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 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1.读第3自然段,感受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过程。
2.读第4自然段,体会小姑娘贝蒂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精神。(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考虑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引导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 她是怎么做的 她又会说些什么 (在一棵松树下,贝蒂发现了一只冻僵的燕子。她不顾寒冷用手扒开燕子周围的积雪,连忙把它捧到嘴边,呵气来温暖燕子僵硬的身体,口中还不停地念叨着:“醒醒啊——醒醒啊——”)
四 总结全文,延伸情感
1.列车载着获救的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些什么呢 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我们替燕子谢谢你贝蒂;贝蒂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贝蒂,世界因你而美好幸福。)
2.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人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燕子面临的“麻烦”,教师要紧扣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通过想象使学生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等词语,同时明白这些词语和“濒临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情境中释词,在释词中悟文,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感,也能增进对燕子在特定处境下遭遇的危难的认识。
2.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定的情境并结合课文插图,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很快地融入课文中,亲身经历故事情境,体验情境,感受跟他们同龄的小贝蒂对动物的关爱,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充分理解课文。
  6 燕子专列

1.看拼音,写词语。
ōu
zhōu(欧洲)  ruì
shì(瑞士)  shū
shì(舒适)
kōnɡ
tiáo(空调)  qǐ
chénɡ(启程)  tè
shū(特殊)
zhòu
jiànɡ(骤降)  pí
láo(疲劳)
2.比一比,再组词。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2)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4.照样子,写一写。
例: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
不在乎。
(1)今天的天气很冷,但我们仍然要坚持早晨锻炼身体。
(2)虽然小丽不是很聪明,但她学习很勤奋,成绩优异。
一 瑞士
瑞士是一个位于西欧中部的内陆山地国家,与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千米,人口750.87万(2007)。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旅游业发达。瑞士金融业亦发达。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以机械制造业为主,其中又以机床、纺织机械、钟表、精密仪器为最。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二 候鸟
1.候鸟的定义。
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被称为候鸟。
2.候鸟为什么要迁移。
鸟类在温带地区繁殖的好处是温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有更长的白天可以觅食、哺育幼雏,避免在物种繁多的热带地区繁殖所必须面临的巢位与食物竞争,并且温带地区夏季的昆虫量也比热带地区丰富,同时温带地区天敌较少,被天敌捕食的压力相对较低。但是温带地区冬季气候严寒,经常面临食物缺乏的问题。在热带地区则相反,繁殖季面临巢位与食物资源的强烈竞争,同时被天敌捕食的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冬季的气候温和,且冬季食物资源也比温带地区丰富很多。所以候鸟夏天在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在热带地区过冬,而兼取两地的好处。
3.燕子到底能吃多少害虫。
家燕从南洋飞返中国,衔泥筑窝以后,雌燕产下4~5个卵,接着孵化半个月,雏燕就出世了,一对燕子每年可育雏2次,那时的燕子加倍辛苦。一对燕子喂养一窝小燕子,一小时至少喂15次,每天得喂180次,平均每天捉害虫450~500只,加上它们自己吃的,总共在600只以上。可以算一笔简单的账:一对家燕和它们的2窝雏燕,从4月到9月就能吃掉5万~10万只昆虫,这是多么惊人的数目!燕子吃掉的害虫中主要是蚊蝇,还有蝗虫、螟蛾、蝼蛄等农业害虫。
三 课堂实录(节选)
师:同学们,你们会唱《小燕子》这首歌吗 会唱的同学举一下手。哦,有些同学会唱有些同学不会唱,没事儿,咱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
生:(和着音乐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
师:同学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会不会让我们想起这样的情景——这是咱们学过的《燕子》当中的一段话,咱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师:是啊,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然而,就是这么一群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的小燕子,在欧洲的瑞士却遇到了麻烦。这样吧,咱们先看着屏幕,读一读这段话。第一次读的时候,把这段话读通顺,读流利。先自己快速地读,好吗 来,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屏幕上一段话)“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来,谁来读读
(学生读这段话。)
师:听出来了吗 有一个字读错了,“飞——回(学生读成‘到’)”。但是我还是很佩服她,你看我们第一次拿到这么一段文章,她能够这么通顺这么流利地读下来,我说她学会了用眼睛读书。这样吧,请你带着大伙儿把这里的生字新词读一读。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课文开篇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提出问题,自然引出下文,为文章设置了悬念。
^3
  
^4
  ③“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非常疲劳”“饥寒交迫”等一系列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燕子们的处境确实十分危险。
^5
  ④说明了政府的动作很快,用最佳的方式号召大家一起去保护燕子。
^6
  ⑤这句话具体写出了居民们听到救助燕子的消息后的表现。“纷纷”一词说明了居民们都走出家门自觉地加入这个行动。“冒着”“顶着”“踏着”说明居民们不怕寒冷,外出寻找燕子。“四处”说明人们到处寻找燕子,生怕漏掉一只。表现了人们对燕子的关爱。
^7
  ⑥说明贝蒂对待这项“任务”很认真,不怕危险去救助燕子。
^8
  ⑦在恶劣的环境下,一天能救护十几只燕子,说明贝蒂干的时间长,需要救护的燕子还是相当多的,也表现出了贝蒂的坚强。去掉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⑧“通红”“僵硬”“不在乎”体现了贝蒂顽强的精神,表达了她对燕子的爱。
^9
  ⑨这是说人们为了救助燕子,用列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这一行动说明了人类保护鸟儿,与它们有着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