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3.感受大家对残疾儿童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2.体会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14 检 阅
作者:波兰 阿·卡明斯基
临近七月,波兰(lán)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庆国庆节。 [2] [①课文开篇交代了什么 ]
段导读:本段写波兰在准备欢庆国庆节。
[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临近七月,波兰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庆国庆节。
在一所学校的俱(jù)乐部里,一些儿童队员正在开会,讨论参加国庆检阅的事。
段导读:本段主要交代故事中的人物,一些儿童队员讨论参加国庆检阅的事。
一些事情已经商定, [4] 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②“可是……还有……”说明了什么 ]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5] [③“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件难办的事情没有商定,但都不愿意先开口把问题摆出来。
[6] “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lái)克怎么办 ”[④“终于”这个词去掉可以吗 ]2-1-c-n-j-y
段导读:本段写终于有一名队员提出了问题。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zhǔ)拐走路。 [7] [⑤“鸦雀无声”写出了什么 ]www-2-1-cnjy-com
段导读:队员们都想不出好办法,俱乐部里鸦雀无声。
劝他不去 要不把他放在队尾 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wu)中间 可是跟他怎么说呢 谁去跟他说呢 [8] [⑥连续的五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2·1·c·n·j·y
段导读:本段写大家的疑惑。
队长洪(hónɡ)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 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9] [⑦“洪亮的声音”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本段写队长的建议。
“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一个队员大声说。
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10] [⑧“露出笑容”“鼓起掌来”说明了什么 ]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一些儿童队员对游行检阅时如何安置博莱克感到为难,最终队长想出一个不错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1] 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bīn)。[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写出了什么 ]
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12] [⑩博莱克接受检阅时的表现怎样 ]
段导读:本段写博莱克同全队保持一致走过检阅台。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13]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段导读:这段话写出博莱克受到了全场人的关注。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纠(jiū)正说。 [14] [为什么说是“这些” ]
段导读:这是观众们给予儿童队员的评价。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第三部分(第10~16自然段):写儿童队员受到大家的夸奖。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新词卡片,国庆检阅录像,填空练习投影。
一 情境导入
1.播放我国国庆节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检阅群众游行队伍的录像。
2.同学们,知道刚才录像中是什么场面吗 (检阅的场面)
3.同学们可能还没有亲自参加过国庆节检阅活动,但我们学校举办过运动会,我们曾经参加过入场式检阅,你们能说说你们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吗 (参加检阅是很光荣的事;检阅是严肃认真的活动;检阅时要展示出最好的精神面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关于检阅的故事。
二 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思考:课文讲了哪个国家的一件什么事
3.小组交流。
三 全班交流汇报
1.指名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认读。
俱jù乐部 鸦yā雀无声 截jié肢 队伍wu 沉默mò 局jú面羡xiàn
慕mù 情不自禁jīn 主席xí台 观众zhònɡ 纠jiū正 博bó 莱lái克
3.再练习读课文。
4.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来源:21cnj
y.co
m】
5.了解波兰这个国家。(波兰,正式国名为波兰共和国,首都华沙,位于欧洲大陆的正中心,北部是波罗的海水域。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节有两个:一个是7月22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21
cnjy
com
6.完成填空,理清课文思路。
出示投影,默读课文后填写。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自然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自然段写队员们商量一件“棘手的事”,( )自然段写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四 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俱:右部里面有三横。 博:与“搏”区别。右部的第三笔没有“钩”。
截:与“载、栽”对比识记,注意笔顺。 纠:右部可以和“收”左部对比记忆。
慕:最下面是“”,“慕”和心情有关,所以“”是“心”的变形。
2.指导书写。
“博”“羡”“慕”三个字,写紧凑,摆放匀称。
席的笔顺是:。
截的笔顺是:。
3.用生字组词。
1.本课要求认的字大多是形声字,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识记。但是要求写的字比较多,尤其是不容易写好或容易写错的字比较多,教师要加强指导。在学生掌握会写的汉字的书写特征并充分练习之后,要尽量连成词语写,让他们在词语中巩固汉字,最大限度避免可能出现的同音替代现象。21
cnjy
com
2.课文中的词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检阅”,可以联系课文的内容,或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棘手”,可以联系上下文中儿童队员的语言和表情来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理解、运用词语的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挂图,重点语句的投影。
一 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教学挂图。
这是发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一队少年儿童正经过主席台前。
2.请同学们观察图画,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在这队少年儿童队伍的第一排里,有一个拄拐的小男孩也和其他人一样,昂首挺胸地行走着。)21·世纪
教育网
二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指名读第2~6自然段。
(1)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件事”指什么事。(左腿截肢的博莱克怎么参加游行检阅。)
(2)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件事 请试着填写下面的句子。
这是一件 。(很重要、非常棘手、非常难办、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说的事。)
(3)为什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队员们都感到非常为难,提出问题后不知道怎么解决。)
(4)队员们都有些什么想法 (不让博莱克参加,怕伤害博莱克的自尊心;让博莱克参加,又怕影响队伍整齐。)21教育网
(5)你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左右为难、不好开口说的经历 (评选班干部和优秀队员时,给同学提建议时,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或产生误会时。)【出处:21教育名师】
2.你能体会到课文中队员们矛盾的心情吗
(1)投影出示:
“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
这名队员的心理状态怎么样 (这名队员一定很犹豫、很矛盾,虽然心里清楚,但大家都不愿开口说这件事,说明这名队员是有一定勇气的,打破了沉默。)www.21-cn-jy.com
(2)投影出示:
劝他不去 要不把他放在队尾 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 可是跟他怎么说呢 谁去跟他说呢
这段话怎样体会 (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莱克。)
3.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哪!那么怎样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
指名读第10~13自然段。
(1)投影出示: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你能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吗 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从“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这些地方看出博莱克那天一定很高兴、很自豪。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版权所有:21教育】
(2)投影出示:
“这些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纠正说。
这名观众说的“这些”指谁 (博莱克和他的队员们。)
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呵护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三 升华情感,引导写话
1.总结全文。
学习了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这次难忘的检阅会令我们难忘。你们心中一定有一些话要说,对吗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选择内容写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2)检阅结束回到家,博莱克对妈妈说……
3.同学间交流,互听互评。
1.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鲜活,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的感情。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
2.讲课时教师要适时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质疑能力。提出的问题要从揣摩人物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养成边读书边在关键的地方思考的习惯。21cnjy.com
14 检 阅
美好的心灵
1.看拼音,写词语。
jù
lè
bù(俱乐部) jié
zhī(截肢) duì
wu(队伍)
chén
mò(沉默) jú
miàn(局面) yā
què
wú
shēnɡ(鸦雀无声)
qínɡ
bú
zì
jīn(情不自禁) xiàn
mù(羡慕) jiū
zhènɡ(纠正)
2.给下列字组词。
俱(俱乐部)(俱全) 默(沉默)(默读)
席(主席)(席位)
博(博士)(广博)
局(局面)(局部)
纠(纠正)(纠纷)
3.给多音字组词。
乐 禁
4.读课文填空。
《检阅》一课共有(1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第(2~9)自然段写了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解决办法;第(10~16)自然段写了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21·cn·jy·com
5.读下面的句子,在比喻句后面画“ ”。
(1)他好像不愿意参加这次活动。( )
(2)院子里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 )
(3)棉花像雪一样白。( )
(4)孩子们像林中的小鸟似的,张开双臂投入邓爷爷的怀抱。( )
(5)几百里森林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 )
一 波兰
波兰共和国,简称波兰,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立陶宛相连。面积约为312700平方千米。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波兰是世界十大旅游国之一。气候宜人的波罗的海港湾,风景宜人的喀尔巴阡山区,巧夺天工的维利奇卡盐矿,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这里的人懂得森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角,因此他们爱林如命。波兰的森林面积为889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近30%。初到波兰的人,常常会被这诗情画意般的绿色世界所陶醉。旅游业已成为波兰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城市有罗兹、波兹南、克拉科夫、什切青、格但斯克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 华沙
华沙,波兰首都,历史名城。波兰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交通运输枢纽。位于国内中部平原上,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人口170.47万(2007年),欧洲水、陆、空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
三 残疾人日
由于生理、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障碍,残疾人往往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各种权利。1976年,为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四 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小时候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力及听力。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经过努力,她如愿进入哈佛大学,开始尝试写作。大学毕业后,海伦把精力集中在推行盲人关怀的社会运动上,诸如出版盲人刊物,成立保障盲人的委员会,使得盲人的心声终于受到社会的重视。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课文开篇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3
^4
②说明依然有问题存在,为文章增添了悬念。
^5
③说明这确实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
^6
④不可以。因为“终于”说明这个队员是思考了很久才下的决心。去掉之后,这个意思就表达不出来了。
^7
⑤“鸦雀无声”写出了当时的气氛,说明队员们都没什么好办法。
^8
⑥本段用连续的五个问句写出队员们也都在积极思考着办法,说明大家都很关心博莱克。
^9
⑦说明队长的态度比较积极,他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10
⑧“露出笑容”“鼓起掌来”说明队长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11
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写出了节日盛大的场面和热闹、欢庆的气氛。
^12
⑩从“保持一致”“目视”“睁着”等词语可看出他是多么认真,在集体的鼓励和关心下,他充满信心,表现了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
^13
照应了上文,说明队长想出的这个主意确实很棒。
^14
因为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团结、优秀、富有爱心的集体,而且大家的动作都做得那么好,所以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