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七颗钻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七颗钻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8 15: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3.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2.学习完这个神奇的爱心故事,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19 七

钻[zuàn]

作者: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hàn)灾, [2]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hé)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①这句话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3]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zháo]了。 [4] [③“哪儿也找不着”说明了什么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ɡ)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
[5] [④“喜出望外”表现了什么 ]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⑤“赶紧”“跑回家”体现了什么 ]她匆(cōnɡ)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bàn)倒[dǎo]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段导读:本段写小姑娘得到一罐水,准备带回家给妈妈,在回家的途中,不小心被一条小狗绊倒。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6] [⑥“水还是满满的”说明了什么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⑦小姑娘把辛苦得来的水分了一点儿给小狗,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样的特点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7] 就在这一瞬(shùn)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8] [⑧银的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金的 让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còu)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⑨“再也忍不住”说明了什么 ]小姑娘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⑩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水罐第三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本段写水罐的三次变化。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段导读:本段写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小姑娘在给妈妈找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
1.初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生字、新词卡片。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爱夜空中璀璨的星星吗 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每颗星星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知道有关星星的故事吗 (牛郎织女星的故事。)国外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七颗钻石》。
2.课前同学们查到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吗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出身贵族,但他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世界名著。)
二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预习要求。
(1)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标注课文中自然段的序号。
(3)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找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音或难理解的语句,作上记号,以便请同学、老师帮助。
2.汇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朗读生字、新词。
  焦渴kě  水罐ɡuàn  反fǎn正  递dì给  唾tuò
沫mo  涌yǒnɡ出  绊bàn倒匆cōnɡ匆忙忙  喜出望wànɡ外 竟jìnɡ 瞬shùn间 凑còu上前 舔tiǎn 哀āi
  (2)
分类识记汉字。
不同结构:左右结构—渴 罐 舔 凑 咽 唾 沫 涌
上下结构—累 竟 忍  上中下结构—哀  半包围结构—递 反
以新代旧:渴-竭 哀-享
组合记字:刃+心=忍(忍受)  冫+奏=凑(凑成)
氵+末=沫(泡沫)  衣+口=哀(哀求)
(3)指导汉字书写。
①不要多一笔:“望”左上部不要多一点。  “哀”中间的“口”不要多一竖。
②不要少一点:“舔”右下部“”不要少一点。   “忍”上半部分“刃”不要少一点。
③“唾”注意右部有四横,其中第二横最长。
④“沫”右部是“末”不要写成“未”,典型形声字,左形右声。
(4)理解词语意思。
焦渴:非常干渴。 清澈:清而透明。 瞬间:转眼之间。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农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干枯: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
三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大旱之年,一位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涌出清澈的水流,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
2.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全文可分为几部分。(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讲了很久以前,地球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讲了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最终水罐里涌出水流,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
  1.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先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2.本课有三个多音字:钻石的“钻”读zuàn,睡着的“着”读zháo,绊倒的“倒”读dǎo。教师要采取多音字组词等形式,让学生记牢这些常用的多音字。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学习,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挂图,歌曲录音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北斗七星的挂图)同学们,挂图中我们看到的七颗最亮的星星就是北斗七星,它们所在的星座叫大熊星座,位置离北极星不远,在它们的背后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二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出示学习要求。
(1)全文主要写的是谁 (小姑娘)
(2)全文是围绕什么事展开的 (找水)
(3)什么东西在不断地变化 (水罐)
2.同学们,你们最想通过学习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甲:小姑娘找到水后,为什么把一次次的机会都给了别人,她的母亲也正需要水呀!
学生乙:水罐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过渡:好!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展开我们的探究学习吧!
三 深入探究,领悟内涵
1.朗读第1自然段,你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吗 (当时发生了大旱灾,河流、水井都没有水了,草木也因缺水没有了生机,许多人与动物都因缺水而死。)
(1)当时缺水的情况如何 请你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吧!(注意:“大旱灾”,“所有……都……都……都……”最能表现当时缺水状况,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2)学生间进行评读。
过渡:这么严重的缺水现状,小姑娘却要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出示自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结果如何
(2)小姑娘找水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情况 她做了什么 拿的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小姑娘具有什么品质 谈谈自己的看法。
3.自主学习,自主解答。
4.汇报学习,适时点拨。
(1)学生汇报: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五次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清澈的水流,跳出七颗钻石。
(2)学生汇报第一次变化:
①小姑娘找不到水,她累得睡着了,水罐的变化是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②她累得睡着了,可能会梦见什么呢 (她可能会梦见,她找到一条清澈的小河。她高兴得不得了,用水罐盛满水,赶紧送到母亲身边。)
③这个变化源于她对母亲的爱,她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3)学生汇报第二次变化:
①小姑娘在回家路上被小狗绊倒,她赶紧去捡水罐,水罐的变化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水还是满满的。
②在她捧着有水的罐子时,她是多么想喝个痛快,但她却想着自己的母亲,一定先让母亲喝上水,由于她的孝心才使得水罐有了第二次的变化。
(4)学生汇报第三次变化:
①她看见小狗干渴,让小狗喝水,水罐的变化是木制的水罐变成银的了。
②小姑娘看到小狗也干渴得很,非常疼爱它,所以让小狗喝水,能看出她非常喜爱小动物,水罐才有了新变化。
(5)学生汇报第四次变化:
①小姑娘带水罐回家,给母亲喝水自己却不肯喝,而母亲又给了她,结果银水罐变成金的了。
②小姑娘一心只想着让母亲喝上这宝贵的水,好让母亲快点好起来,这才是她最大的心愿,而母亲疼爱她,也舍不得喝。小姑娘的孝心和母亲的爱心感动了水罐,水罐变成金的。
(6)学生汇报第五次变化:
①正当小姑娘想喝水时,有个过路人讨水喝,她忍住了,递给过路人水罐,这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并涌出清澈、新鲜的水流。
②正因为小姑娘关爱他人,所以水罐才有如此的变化。
5.朗读全文,再次回顾,谈谈小姑娘具有什么品质。(小姑娘心地善良,她爱自己的母亲,爱小动物,更关爱别人,她具有广博无私的爱。)
6.展开想象:如果小姑娘的水罐没有变化,也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过路人讨水喝,她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四 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1.同学们,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甚至大地将会怎样呢 (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是什么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爱心,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2.课文题目是《七颗钻石》,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现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3.小结:在课文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普照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五 课外拓展作业
1.请你翻阅课外读物,找一找其他童话作品并阅读。
2.制作爱心卡,送给自己的父母或朋友。
  1.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然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引发学生的情感。
2.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默读,画出最受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让学生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学会读书的方法。
19 七颗钻石
1.看拼音,写词语。
 kě焦(渴)   ɡuàn水(罐)  fǎn (反)正  dì (递)给
tuò (唾)沫  yǒnɡ (涌)出  cōnɡ
cōnɡ  (匆)(匆)忙忙
2.给多音字组词。
钻 倒
3.选词填空。
   干涸  干枯  焦渴
(1)一队人在沙漠中艰难前行,他们(焦渴)难忍。
(2)太阳炙烤着大地,没有水,草木都(干枯)了。
(3)一次大旱灾,河流都(干涸)了。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小姑娘递给了过路人水罐。
小姑娘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1)养羊人修好了羊圈。
养羊人把羊圈修好了。
(2)河水淹没了庄稼。
河水把庄稼淹没了。
一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二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三 大熊星座
中国古代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作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观看大熊星座时,勺子的形状比熊的形象更容易被看出来。这个大勺子一年四季都在天上,不同季节勺把的指向还有变化呢,而且恰好是一季指一个方向。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远古时代没有日历,人们就用这种办法估测四季。
四 课堂实录(节选)
师:同学们,要开动脑筋啦!在智慧泉里尽情地畅游吧!下面讨论四个问题。
(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调发问。屏幕同时展现:
话题一:不写第一段不行吗
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
话题三: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
话题四:文章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 )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话题,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结构、人物、情节来思考问题。
(学生读课文,思考。)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师:先看话题——不写第一段不行吗
生1:我觉得不写第一段不行,因为第一段说出了故事的原因,还突出了这罐水非常珍贵。
师:啊,你说到问题的边边上来了,还不确切,看看其他同学怎么说。
生2:我认为不写第一段不行,因为第一段写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还有故事的时间和起因。
师:对,“背景”这两个字很重要,点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者说设置了人物活动的场景。
生3:我也认为不写第一段不行,因为它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且还为小姑娘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给别人喝作了铺垫。
师:铺垫,说得好啊。
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写作知识,在记叙文里,或者在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往往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里,比如说“狂风暴雨”“大雪纷飞”“烈日似火”等,这时候人物做事是不是困难了一些呢 所以,第一段的这种场景就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用一种文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写风写雨,笔无虚设。
师:课文里写的是“旱”,这一笔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当然是笔无虚设了。
师:再看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
生4:我觉得不写小狗与过路人是不行的。写小狗和过路人,正是对小姑娘的侧面描写。
师:嗯,侧面烘托。写了小狗和过路人,就有了更多的形象,就能多侧面地多角度地表现小姑娘的言行和心灵。
生5:我认为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假设作者不写小狗和过路人的话,光凭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打水的事,这样就很单纯。如果写了小狗和过路人,那就全面一些。
师:对,如果不写的话内容就比较单薄,写了就比较丰厚。
生6:如果不写小狗和过路人的话,那个木头的水罐就不可能变成银的,再变成金的。
师:对,这样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使故事产生了波澜。如果单纯地写给母亲找水的话,这个故事稍微平淡一点。出现了小狗,使故事波折一下,然后又出现一个要水的人,故事又波折一下,这就叫作——一波三折,尺水兴波。
师:有了波澜,故事就有味道了。
师:接着来看话题三——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
生7:我认为不行。因为课文先写水罐变成银的,然后变成金的,然后又跳出了七颗钻石,我觉得这是一层一层地从侧面突出小姑娘心灵的美好。
师:这是在烘托,同时点出了故事的发展。
生8:我认为不写水罐的“变”是不行的。因为“水罐”是没有生命的物体,连没有生命的物体都被感动了,这就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师:对,这就具有了童话的色彩。
生9:水罐变成银的,变成金的,然后又变出钻石,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品质正在不断地升华。
师:对,她的思想品质在不断地升华。
生10:而且水罐的变化课文中没有点出缘由,这就让我们产生了遐想。
师:这让我们想象,是不是有一个神被她感动了呢 是什么样的神力使这个罐子发生变化了呢 因此这又体现了童话充满想象色彩的特点。
生11:水罐越变越好,这就说明有好心肠就会有好报。
师:嗯,好心有好报。而且从文章情节的发展来看,小姑娘每有一次善良的行动,水罐就变化一次,这是一种巧妙的烘托。这就叫作——美好穿插,诗意烘托。
师:你们看,小小的文章里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容!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话题四——文章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
生12:我认为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七颗钻石”,如果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那怎么行呢
师:你真聪明。它呼应篇首,一下子就被你看出来了。
生13:我认为不写“七颗钻石”不行,因为水罐一直在变化。她做了这么一件好事,如果还不变化的话,就好像她做的这件事情不是很好,而且这七颗钻石也是她美好品质的一种升华,同时也点了题。
生14:首先,写七颗钻石和前面联系更加紧密。因为小女孩心地善良,每当她做了一件美好的事情,按我们的遐想来看,就有一位神仙给她一种回报,写七颗钻石不但点了题,而且使文章得到升华,也使文章有了一个高度。
师:对,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生15:它突出了善良的伟大。
师:对,善良的伟大,结尾好像有点象征的味道。
生16:“七颗钻石”的出现非常重要,因为“七颗钻石”变成了大熊星座,大熊星座非常明亮,给人们带来光明、指引方向,所以非常重要。
师:是啊,正像小姑娘美好的品格。
生17:钻石应该说是宝石中最珍贵的一种,用钻石来表现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我认为是很恰当的,突出了童话的色彩,而且还很有诗意。
师:对,这个同学品出了童话的色彩,还感受到了诗意,她学得非常好了!
生18:因为童话本身就具有离奇故事情节的那种魅力,这里写七颗钻石,更体现了童话的童真,更给人一种离奇的感觉。
师:噢,可以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思而向往这种美好的境界。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当时的情况。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地球上很难找到水,每一滴水都是非常宝贵的。这为后面的故事作了铺垫,也更能衬托出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3
  ②在夜里去给生病的母亲找水,说明了小姑娘是个懂事的孩子。
^4
  ③“哪儿也找不着”说明小姑娘找了许多地方。
^5
  ④“喜出望外”表现了小姑娘高兴的心情。  ⑤“赶紧”“跑回家”再一次体现了小姑娘的懂事。她没有自己先喝这意外得到的水,而想到的是自己的妈妈,真让我们感动。
^6
  ⑥“水还是满满的”说明水罐很神奇。  ⑦可以看出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7
  ⑧水罐变成金的是因为: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⑨说明了小姑娘也特别口渴。  ⑩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的行为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这句话写当小姑娘忍住干渴,把水递给过路人时,水罐发生的变化。这已经是水罐第三次发生变化了,一次比一次神奇。这实际上是赞美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当她得到一罐水时,她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想到了小狗、妈妈和过路人,这说明她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