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夸父追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夸父追日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8 15: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交流意识,从故事中得到收获。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能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2.从故事中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 32
 夸



作者:袁珂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 [2] [①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 [②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夸父想追赶太阳,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zhànɡ),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4] [③“提起”“迈开”“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等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他一直追到虞(yú)渊(yuān),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5] [④“无比欢喜”写出了什么 ]
段导读:本段写夸父追上了太阳,举起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6] [⑤“直冒烟”“太渴”“太累”说明了什么 ]夸父伏(fú)下身子,去喝黄河、渭(wèi)河里的水。咕(ɡū)嘟(du)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7] [⑥“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表现了什么 ]
[8] 段导读:夸父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喝干了黄河、渭河里的水,可还没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hàn)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tuí)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pāo),闭上眼睛长眠了。 [9] [⑦你怎样认识夸父追日的结果和意义 ]
段导读:本段写夸父在去大泽的途中,闭上眼睛长眠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了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
[10]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⑧夸父的手杖变成了桃林有什么意义 ]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了一大片桃林。
1.学习故事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并能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生字、新词卡片。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大家一定被它的神奇吸引了,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讲一讲。(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个神奇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
(2)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边读边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研究。
2.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手杖zhànɡ 虞yú
渊yuān 渭wèi河 伏fú下 咕ɡū
嘟du 瀚hàn海 颓tuí然 遗憾hàn 一抛pāo
  (2)理解词语。
夸父:夸,高大魁伟的意思。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夸父,属古代巨人之族。
虞渊:也作“禺(yú)谷”“隅(yú)谷”,传说中日所没处。
大泽:内陆大湖。 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
(3)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三 深入学习,体会神奇,领悟内涵
1.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展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夸父想让大地永远光明,决定要追日。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山,手杖化成桃林,为人解渴,使人奋勇前行。
2.出示自学提示。
(1)你认为夸父是一位怎样的神话人物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体会出的
(2)你认为文章的哪一处描写很神奇 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小组一 读了课文第一部分,我们感觉夸父是一位敢想并能付诸行动的人物。他有自己的志向。他追赶太阳能体现出他向往光明,因为太阳可以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神奇的地方在于,他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并想叫它固定在天上。
小组二 读了课文第二部分,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心想事没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就他追赶太阳的实际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人物,体现了他很强烈的民族精神,因为他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生活在大地上的一切生物而牺牲自己。神奇的地方在于:①“拿着”“提起”“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这些都在夸他跑的速度快,不容再思考的时间,使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②写夸父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很形象、生动、具体地描绘出夸父极渴的场景,使人更生悬念。
小组三 课文的第三部分写夸父虽然未能达成心愿,但他的身体变成一座大山,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并使他们精神百倍。我们从这里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神奇的地方在于,人变成山,手杖变成桃林。
5.老师小结。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其意在于夸父所展现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四 学生总结,交流感受
1.我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传说,后人流传至今。你们想一想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是要向我们表达什么呢 (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敢想敢为的气派以及不屈不挠的意志,至死不忘为后人造福的崇高品格,同时也弘扬了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2.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能停留在故事的趣味性本身,要更多地想想课文为什么这样写,从丰富的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想法、看法与同学交流,提升自己的感悟。
3.小组间交流学习感受。
4.在全班交流个人感受,给予鼓励。
五 拓展训练
在中国或其他国家都有着丰富的古代神话故事。请你收集一两个神话故事,给同学介绍,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1.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要让他们动手查工具书获得答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课堂上要以感受故事的神奇为线索。首先解题导入,让学生谈谈读了课文题目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读故事,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具体找找哪些句子描写十分神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从而使学生对夸父这个神奇的人物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32
 夸父追日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nɡ手(杖)  fú (伏)身  tuí (颓)然
 huī光(辉)   hàn遗(憾)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遗憾—(惋惜)  追赶—(追逐)
茂密—(茂盛)  颓然—(颓废)
光辉—(光彩)  广阔—(宽阔)
一 夸父族
夸父族,一个巨人种族,
因为神话中逐日巨人夸父的后裔而得名。传说中他们是可以无限长高的,但大多数夸父族只能长到人类身高的两倍。如山般巨人的出现需要特异事件或极长的寿命。这个种族的数量一直很少,只是人族的百分之一。分散在北陆殇州雪山高原中。
二 夸父山
夸父山位于现在河南灵宝,为夸父族原居地。灵宝有仰韶文化特大村落遗址,晚期即夸父文化。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进入父系社会,商周青铜器上铭文“夸”作为族徽,属于夸父族,到周代,夸父族仍有存在。
三 诗歌《夸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霭的冷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课文开篇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
^3
  ②这句话写出了夸父追日的原因,也强烈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
^4
  ③“提起”“迈开”“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等词语写出了夸父跑的速度非常快,同时也表现出他奋勇向前的精神。
^5
  ④“无比欢喜”写出夸父兴奋的神情。
^6
  ⑤“直冒烟”“太渴”“太累”说明夸父追赶太阳的艰辛。
^7
  ⑥表现了夸父的神奇。
^8
^9
  ⑦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没有追赶上太阳,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但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10
  ⑧这句话是说夸父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桃子的味道鲜美,那些追求光明的人在吃桃子解渴的同时,也从这些桃树身上汲取了力量。他们也会像夸父那样鼓起勇气,精神百倍地继续追求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