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生命 生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生命 生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6 20: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19 生命 生命
作者: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生命提出了疑问。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sāo)扰(rǎo)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 [2] 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tán]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①“生命的力量”是指什么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一只飞蛾给“我”的感悟。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3] [②为什么不用“生”或者“长”,而用“冒”呢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4] [③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瓜子生命力的强大 ]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一粒香瓜子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zhěn)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hàn),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tà)它。 [5] [④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跳后产生的感悟是什么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由自己的心跳而受到的启迪。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列举了飞蛾、种子和人的强大生命力。 [6]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xiàn)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使生命永恒。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生命的价值。
有关生命的格言。
一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老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语段读给大家听听
2.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共同欣赏。
3.理解题目。
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字音。
  短暂 读zàn不读zhàn
  (2)字形。
形近字比较:
  扰——拢 屈——倔 诊——珍 限——狠 撼——憾
  2.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三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三个事例中,你喜欢哪一个,反复读读。
思考:从这个事例中,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给了你什么启发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
3.把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这篇课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一些理性思考,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并阅读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品短文,用心品读,让学生对人生和对生命有一些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课做铺垫,这样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
1.深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交流自己的感受。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制成幻灯片。
一 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第一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理解:小飞蛾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努力求生,没有一丝放弃的意思。作者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极其珍视生命,人更应如此!
  (2)对事例的感悟。
这个事例使作者感悟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珍爱生命,都应维护生命的权利,绝不能放弃。
(3)有感情地朗读。(把飞蛾求生的欲望及“我”的震惊读出来。)
2.交流第二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理解:短暂的仅有几天的生命,也要无畏一切,冲破坚硬的外壳,在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没有半点儿的懈怠。生命这样短暂的小苗,生命力竟能如此顽强,我们人类不更应如此吗
  (2)对事例的感悟。
柔弱的植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人类也应以不屈的精神去生活,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任何时候都不应退缩。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幼苗顽强的生命力。)
3.交流第三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理解:这是对于生命的两种态度,好好地使用,让人生有意义,这是负责任的态度;而白白地糟蹋,虚度一生,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2)对事例的感悟。
作者听了自己心脏沉稳有规律的跳动后,认识到对属于自己的生命必须好好使用,对自己负责任,作者在此强调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柔弱的动植物都格外珍爱生命,顽强展现自己,何况人呢 我们更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3)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
二 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作者从求生的飞蛾,不屈向上的幼苗以及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生命的真谛。生命是什么呢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同时作者也坚定了决心。
出示: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请你再读一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及决心,说说你的体会。(结合实际谈。)
三 品读体味,背诵喜欢的部分
同桌互读,互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范读、个性化朗读、赛读、评读,帮助学生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瓜苗顽强的生命力和作者积极的生命观。最后将一组有关生命主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议和观赏的基础上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19 生命 生命
生命是什么珍惜生命
1.填上合适的词语。
(坚硬)的外壳  (求生)的欲望
(无限)的价值  (狭小)的砖缝
(剧烈)的跳动  (顽强)的生命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也)要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飞蛾鼓动双翅挣扎求生;幼苗在砖缝中不屈向上;听自己心跳沉稳而有规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是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把成语补充完整。
三言两语  自言自语  流言蜚语
千言万语  只言片语  豪言壮语
5.请谈谈你打算怎样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1.杏林子(1942~2003) 本名刘侠。出生在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为了纪念自己的出生地,她取笔名杏林子。在她12岁时得了一种怪病,经医师诊断,为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慢性疾病,无药可治。每一个生命,不管是老弱伤残或贫富贵贱,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一个12岁就被病魔缠身的女孩,凭着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毅力,成了风靡台港和东南亚的著名作家。杏林子的散文《杏林小记》《生之歌》《生之颂》几十年来都是台湾中学生假期指定读物,《另一种爱情》获文艺大奖。她顶着一个毁坏的身体,以文字见证生命的强韧、热情和美丽,历经二三十年而不辍。她曾经说:“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2.凤凰涅槃
 传说中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重生,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
3.永恒的价值——杏林子 在西洋的画家中,我特别欣赏法国的印象派大师雷诺瓦,他对色彩的运用,对光韵的捕捉,都有独到的手法。我尤爱他画的少女和小孩,纤柔典雅,眼波如水,仿佛随时都可以从画中走出来。看他的画,总给人一种明朗欢愉的感觉。
据说雷诺瓦也患有关节炎,到了晚年,全身的关节都坏了,只能坐在轮椅上绘画,他的画架也是特制的,有活动的轴可以将画布升降移动。由于两手的关节都已变形,无法拿笔,他就将画笔绑在手上。朋友看他作画如此艰苦,问他何不放弃,他回答说:“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他至死都没有放弃他的画笔,他就死在他的画架旁。
多年来,我的右臂因一直不断写作而肿胀不堪,常常痛得无法弯曲,只能把手放在桌沿上用力压回来;而颈部和背部的关节也往往因为低头太久,不时向我提出严重抗议。每在这种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雷诺瓦这句话,他留下的岂止是艺术的美,更留下了生命的美。在那样艰难痛苦的境况中,他仍然坚持对美的追求,努力地创作,这种对生命执著和热爱的精神,远比他不朽的名画更值得我们尊敬推崇。
是的,有一天痛苦会过去,眼泪也会过去,一切的不幸都将随时光消逝,但我们生命中还有一些永恒的东西可以留下,只要我们肯,我们总能留下一些什么。
4.备选教学过程(节选)
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1.这是三件极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再一次读读课文,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 请画出相关语句。并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根据学生需要,随机出示学习内容。)为什么这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
(第2自然段)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用小飞蛾的口吻讲述面临险境时的心理活动。
教师小结: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
(2)换词比较:“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 为什么 (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3)“强烈”的是求生欲,“鲜明”的是求生欲,“震惊”的也是求生欲,因而作者接连用了三个“!”来表现对飞蛾强烈求生欲望的惊叹,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生命 生命(学生齐读课题)。
(4)指导朗读:读出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之情。
(5)研读概括:这是一只      的飞蛾,我感受到生命因      精彩。
(第3自然段)过了几天,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换词品味: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 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
(2)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的情况下,竟然冒出了一截,那顽强的生命力使作者对它肃然起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研读概括:
这是一棵      的小瓜苗。
这也是作者感受到的——生命 生命(学生齐读课题)。
(3)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段。
指导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深深敬佩之情。
(4)研读感受:我感受到生命因      精彩。
(第4自然段)
(1)刚才我们都静听了自己的心跳,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给作者深深的震撼 这个词和前面的“震惊”一样吗
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集体交流。
杏林子:本名刘侠,自12岁起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
(2)现在,你们对这个“震撼”有了新的体会了吗
作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作者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颗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茁壮生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时,作者深深思考。(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摩、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不应拘泥于教材对材料展现的逻辑顺序,以及结果分析展开教学过程。因此,以这一材料为载体,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并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生命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读书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拓展升华
1.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请大家从社会、生活、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找一找能引起对“生命”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的例子,拿起笔,写一写。
出示:我感受到,生命因   而美丽。
示范:非典时期,白衣战士们众志成城,抢救病人,把生命置之度外。我感受到,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2.教师总结概括。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每当夜深时,我合上眼睛,眼前总会浮现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出内心的《呐喊》;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唯一的安慰。这是一群孤独的人,这又是一群灵魂饱满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青春的生命不必像他们那样有太重的负荷。同学们,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枯萎,别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凋谢。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凸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师可设置练笔环节,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并实现思维的内化、情意的激发,让富有青春活力的学生对生命能有自身的感悟并谈出深刻性。努力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的课程,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落实。]
^1
知识点详解

^2
  ①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这便是生命的力量。
^3
  ②“冒”写出了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4
  ③从“砖缝、掉、竟然、冒出”等词语可以感受到瓜子生命力的强大。
^5
  ④一个人的生命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6
  ⑤重点句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短暂,人生有限,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