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认识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难点
1.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2.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 26
全
神
贯
注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yāo)请奥地利作家斯蒂(dì)芬·茨(cí)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zhì)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yí)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2] [①从“皱着眉头”“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表现了罗丹怎样的工作态度 ]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点出了在罗丹的工作室里,茨威格称赞他的作品,而罗丹却皱起眉头,表示不满意,为后文的修改塑像埋下了伏笔。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gū)噜(lū)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②罗丹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③“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还争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zhī)吱响,手不停地挥动……[④这时的罗丹在忙碌什么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3] [⑤“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说明了什么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chī)痴地微笑,[⑥“痴痴”是什么意思 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4]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罗丹修改塑像时的神态、动作,充分体现了他那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suǒ)。 [5] [⑦“径自”和“随手”是什么意思 表明罗丹的什么精神状态 ]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 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yō)!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罗丹沉浸在对塑像的修改中,完全把朋友给忘了。间接地表明了他工作的全神贯注。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描述了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的情景,把茨威格完全忘记了。
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6] [⑧这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应该怎样 ]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对这件事的感触,也再次点明主题,即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制成的幻灯片。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著、求实的精神。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雕塑家罗丹的故事。你对罗丹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简介罗丹生平。)今天我们学习的《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又表现了罗丹怎样的精神呢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看看吧!
二 初读课文
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里最能表现罗丹的全神贯注 把有关语句画出来。
3.读有关的句子,说说体会和感受。
三 小组交流
四 全班汇报
1.字音。
不禁(读jīn) 痴痴地(读chī)
2.新词。
(1)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女像的过程中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和执著精神。
(2)端详:仔细地看。文中指在茨威格拍手叫好,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对自己的作品仔细地观察,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文中用来形容罗丹塑的女像。
3.主要内容。
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来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在的事。
4.文中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出示幻灯片。)
(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已经拍手叫好的作品,可罗丹仍不满意,他仔细端详着,还自言自语地找毛病,并马上修改。可见他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2)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手不停地挥动……
罗丹的工作太投入了,你看他上前、后退、叽哩咕噜、眼睛闪光、踩得地板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可见他已经达到忘我的地步,把全部情感融入其中。想想他可能还会说什么,做什么,还会有什么神态。(这样更好点儿,这儿还不行,不错,摇摇头,满意地微笑……)
(3)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罗丹这么长时间专注地投入工作,最后终于满意,表现了他的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
(4)罗丹径直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因为罗丹太投入地工作,竟把自己的客人忘记了,体现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
(5)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就应该全神贯注。
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在罗丹这里他学到了做好工作的一种精神,那就是持之以恒、不懈追求、忘我投入。
5.罗丹认真执著、忘我投入的工作热情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再来体会体会。
五 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2.课文是怎样把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表现出来的
(1)抓住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
(2)运用比喻、联想,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3)词语运用得准确、恰当。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听。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珍视他们个性化的朗读。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创造机会,创设情境,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26
全
神
贯
注
1.抄写词语,体会加点词的作用。
叽哩咕噜地说 吱吱地响
丁零当啷地响 哇哇地叫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仪态端庄)的塑像 (激烈)地争吵
(完美)的杰作 (仔细)地端详
(独特)的眼光 (痴痴)地微笑
3.茨威格为什么说那天下午,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他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在学校多年学到的只是固有的知识,而在这里茨威格明白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投入全部的热情,要专注、执著、不懈地去追求完美,也就是要全神贯注。
4.请你想象罗丹修改塑像时的动作、语言及神态,写一段话,突出罗丹的全神贯注。
1.罗丹(1840~1917) 出生于法国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从小喜爱美术,但其他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罗丹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善于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塑造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昆》和《巴尔扎克》等都有新的创造。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的“三大支柱”。
2.雕像《思想者》 罗丹的代表作品之一。塑造了一个强壮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男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这种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罗丹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表达了雕塑家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3.茨威格(1881~1942) 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卢梭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4.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途径,又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动脑,掌握各种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观察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观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持久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获取感情材料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必须要明确观察目的,这样才能把学生注意力引向观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有比较清晰的感知。还可以结合图片进行认真的观察。
第二,观察时,要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客观事物的特性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辨别。通过看、听、摸、闻、尝等多种器官相互配合观察,可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印象,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活动,也可以对观察的事物产生较全面的感知。第三,把课内的观察扩展到课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地注意留心观察身边各种事物的习惯,使他们在实际观察中尽可能获得一些直接的、抽象的东西,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验证。反过来还要把课外观察到的表面现象带到课堂上进行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第四,观察时,要使学生们逐步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写观察记录,可以锻炼学生正确地使用文字、符号,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一个事物、一种现象,只有进行多次反复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它的实质。每一次的观察记录,就为其提供了原始的资料数据,将这些记录加以比较、分析,从中了解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变化的原因,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观察记录有长期观察记录和即时观察记录之分。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培养学生勤观察,多思考,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1
知识点详解
^2
①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②因为罗丹一会儿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儿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③这句话是说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④“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这是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通过写脚的动作的力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反映此刻罗丹工作的紧张和热烈。
^3
⑤难句解析:说明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完美,他已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在他的艺术世界当中。
^4
⑥“痴痴”,是“痴迷”的意思,也就是深深地迷恋某一事物。说明罗丹对修改后的作品是十分满意的,他非常喜欢自己刚刚完成的这一作品,已经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了。这也说明: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认真修改,就不可能有这样满意的结果。
^5
⑦“径自”是表示罗丹修改完作品,自己直接走出门去,没绕道,也没看一下周围。“随手”是指罗丹走出屋门顺手就要锁门。这两个词放在句子里,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刚才埋头工作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这充分证明,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已经到了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程度了。
^6
⑧应该“全神贯注”。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女像那样认真,那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