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自然之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自然之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5 12:1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从中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丰富见闻,引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了解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9 自



作者:伯罗蒙塞尔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 [2] 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yòu)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和同伴来海岛观察幼龟如何离巢入海。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点明幼龟入海的这段路很危险。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zhēn)察外面是否安全。 [3] [①“似乎”一词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正当幼龟踌(chóu)躇(chú)不前时,一只嘲(cháo)鸫(dōng)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们”看到一只幼龟正面临危险。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②向导的话有什么深意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③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tuí)丧地飞走了。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向导在“我们”的要求下,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了大海。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yú)不可及的蠢(chǔn)事。[④去掉“愚不可及”一词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们”明白自己干了一件愚蠢的事。
[5]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jiān)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6] [⑤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xū)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们”在为自己的过失做出补救。
[7]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chè)云霄。[⑥“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 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们”此时悔恨的心情。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由于“我们”违背了自然之道,使众多小海龟受到了伤害。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知道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
3.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海龟入海的多媒体课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海龟吗 你们对小海龟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讲述。)你们想知道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吗 (播放多媒体课件。)在幼龟入海时,一个极大的危险是什么 (经过沙滩,成为食肉鸟的美食。)可海龟有自己战胜天敌的方法,而“我们”在其中却犯了一个极为愚蠢的不可饶恕的错误。
二 初读课文
1.请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3.思考:本文讲“我们”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4.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 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
(1)字音。
  啄(zhuó) 愚(yú) 巢穴(xué) 气喘吁吁(xū)
  (2)字形。
  “啄”不要少点。“幼”与“幻”要区别。“返”第四笔是点。
  (3)词义。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这里是说“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踌躇:犹豫。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2.本文讲了“我”和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怎样离巢进入大海。当“我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巢中幼龟以为外面安全,鱼贯而出。“我们”虽然尽力拯救了一些幼龟,仍有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食,“我们”十分悔恨。
3.质疑解疑。
四 理清层次
按事情发展顺序:事情的开始(看海龟离巢入海)、发生(探头的幼龟遇危险,向导救援)、发展(群龟鱼贯而出,被食,“我们”极力拯救)和结果(“我们”很悔恨)。
五 朗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有感情地朗读、对比体验、换位思考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紧扣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感悟自然之道。
1.理解课文,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2.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默读课文时要思考的问题制成幻灯片。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读题目,想一想,“道”是什么意思 (道理,规律。)怎样理解题目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本课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幼龟从巢里出来进入大海的规律。)幼龟进入大海,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自我保护的方法,而“我们”却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浏览第3~7自然段,概括“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发现幼龟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头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大海,结果巢里的幼龟鱼贯而出,被食肉鸟当成了美餐。)
3.你怎样概括一件事的内容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因此概括也应交代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仔细读课文后,把六要素想清楚,再连起来叙述顺畅。即“读文想六要素连顺畅”。)
二 默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思考:(出示幻灯片)
  (1)“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为什么 (2)向导怎么说,怎么做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组交流,提出疑问。
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1)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①看见探头幼龟遇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指导朗读,读出危险及焦急的心情
。)
原因是爱护幼龟,担心它受伤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规律。
②不顾向导的劝阻,执意要向导把幼龟抱进大海。(读出急切的心情。)
原因是急切地、不顾一切地想救幼龟,丝毫没有从动物自身的规律去思考。
(2)联系下文,你知道幼龟入海的规律了吗 “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由焦急变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轻声读,体会“我们”震惊的心情。
①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觉得这是自然规律,幼龟防御天敌一定有自我保护的办法,不能人为地去改变。)
②向导在“见死不救”的呼喊中,不情愿地把幼龟抱进大海。(向导也是没办法,明知这样做不好,可经不住众人的指责。不过,向导应该和众人讲清楚,这样也许会避免对幼龟造成的伤害。)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向导,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急切想救小海龟的人讲清原因呢 (自己准备,再请两人说。)
4.朗读第8自然段,体会主题。
(1)“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致海龟受到巨大的伤害,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救海龟,但“我们”的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8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们”的心情 (低着头,慢慢地走。)
(2)“我们”的内心会想什么 (无知;好心办坏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把事办糟;自然现象神秘莫测,不知道就不能乱加干涉。)
(3)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悲叹。)
把悲叹换个词。(伤叹,慨叹,哀叹。)
悲(幼龟的惨死) 叹(人类的无知,强行改变规律,应受责罚)
(4)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三 总结全文,引导学生综合性学习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必须遵循,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然吗 那就赶快行动吧!
2.观察大自然(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等,还可以进行创造发明,在班会上进行展示。
  学习本课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请学生分组阐述自己对向导做法的观点,并一起探讨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去保护稀有珍贵的动植物。
  9 自



                        
遵循
1.看拼音,写词语。
龟 察 食 图
事 回 海 子
气喘 响云霄
2.写出下列字的形近字并组词。
  
3.判断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 ”。
(1)“啄木鸟”的“啄”应读“zhuó”。( )
(2)“愚不可及”的“愚”应读“yú”。( )
(3)幼龟一般在三四月份离巢而出,爬向大海。
( )
(4)幼龟入海最危险的是在经过沙滩时,易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1)“鱼贯而出”的意思是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2)“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的是什么事
见幼龟遇险,便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抱小海龟入海,造成更多的小海龟被吃掉。
5.你还了解哪些“自然之道” 请简单写下来。
例如:人们为保护羊不被狼吃掉,大肆屠杀狼;羊失去了天敌,身体素质下降,反而大批死亡。
1.课文简述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经过自然选择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3.太平洋简介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的海洋,也是岛屿、珊瑚礁最多的海洋。太平洋面积达1790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35%,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超过了世界陆地面积的总和。太平洋平均深度为3957米,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可达11034米。1520年11月,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由大西洋进入麦哲伦海峡,一路上狂风巨浪,经过30多天迷宫般的航行后,他们进入一个新大洋。沿途110多天,始终风平浪静,麦哲伦很高兴,认为这个大洋很“太平”,就给它取名“太平洋”。其实,太平洋周边是地球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带,在南纬40°的地方,终年西风肆虐,风急浪紧,被称为“狂吼咆哮的西风带”。可见,太平洋并不太平。
  4.
备选教学过程(节选)
三 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 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
3.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
四 小争辩
学到此时,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句话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来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五 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学了这节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方面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1
知识点详解

^2
^3
  ①不可以,因为这是作者的推测,而且这推测也通过后面的叙述得到了验证。如果是确切知道小乌龟正在侦察是否安全,就不会出现后面愚不可及的蠢事了。
^4
  ②这是一只幼龟探头侦察,突然被一只嘲鸫啄咬时,向导对“我们”说的话,言下之意是,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也点明了课文的主题。③不可以,因为向导知道把小乌龟救下来的恶果,可是,不救小乌龟,游客们又埋怨。因此,便极不情愿了。④难句解析:“愚不可及”说明了我们自作聪明、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的愚蠢,以及自己的悔恨和内疚。去掉之后,这种情感就表达得不够强烈了。
^5
^6
  ⑤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从“赶紧、迅速、奔”这些词中可以看出来。
^7
  ⑥与“颓丧”一词照应。可以想到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