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情感,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学会与生字相关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9 日 月 潭
作者:吴壮达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①的高山上。[句导读:交代日月潭的位置。]那里群山环绕②,树木茂盛③,周围有许多名胜④古迹。
段导读:介绍日月潭在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段导读:运用比喻,形象直观地点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突出了其形状特点,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⑤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⑥地倒映⑦在湖水中。[句导读:清晨,因为有薄薄的雾,所以倒映在湖中的晨光和灯光的影子都是模糊的,这恰恰能展现出日月潭的朦胧美。]
段导读:清晨,日月潭是朦胧的,和下文形成对比。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⑧地展现⑨在眼前。[句导读:说明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⑩,就像童话中的仙境。[句导读: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美。]
段导读:介绍了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时日月潭景色的变化。展示日月潭的迷人景色。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段导读: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日月潭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字
词
导
读
①附近:靠近某处的地方。
②环绕:围绕。
③茂盛:(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④名胜:有古迹或风景优美的著名的地方。
⑤薄,读“báo”。还读“bó”,如“单薄”。
⑥隐隐约约:这里指看得不清楚,模糊。
⑦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
⑧清晰:清楚。
⑨展现:出现。
⑩朦胧:这里指模糊,看不清。
秀丽:这里指景色美丽。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学会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中国地图。
一 看图激趣
1.出示中国地图。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台湾吗 (指名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2.老师介绍: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那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两岸的人民日日夜夜都在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日月潭》就是介绍中国宝岛台湾秀美山川的课文。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领略那里的迷人风光吧。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五个)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卡片:附 环 绕 茂 隐 筑 晰 朦 胧 境
(2)读词语卡片:小岛 展现 建筑 轻纱 环绕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台湾省 树木茂盛
(3)读准字音:薄薄的雾(báo) 清晰(xī) 朦胧(ménɡ lónɡ)
4.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 学习生字
1.分类识记生字,并说说识记方法。
(1)同结构。
左右结构:纱 环 绕 胜 隐 约
上下结构:省 茂 盛
半包围结构:岛 展 建
(2)同偏旁:纱 绕 约
(3)新旧联系:岛—鸟 纱—沙 绕—烧
(4)偏旁比较:建—迈、迷
2.示范讲解,提示易错的字。
隐:左窄右宽,“急”字中间的横不出头。
茂: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戍”不同)
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请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地方是容易写错的,应重点注意。
四 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词语,全班讨论,老师加以指导。(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五 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语。
1.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的日月潭,为了加深对那里的了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字词是重点。文中的“薄薄的雾”中的“薄”读“báo”,很多老师也会误读为“bó”。本课我会写的生字中三个是半包围结构的,三个是上下结构的,六个是左右结构的。新学了三个部首:尸字旁、建字旁、皿字底,要反复读、用心记,特别是建字旁与走之儿的区别。生字中还有两个多音字:省、盛,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文朗读的录音,放大的日月潭图片或投影片。
一 简介日月潭
1.出示日月潭挂图(或投影片),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对于日月潭你知道些什么。
2.老师介绍: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日月潭是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形成的。日月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介绍。
二 听录音,读课文
谁能用书上的词句概括日月潭景色的特点 (板书:风光秀丽)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体会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 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台中附近的高山上。)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结合“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谈:这里不仅有起伏的群山,有茂盛的树木,有碧绿的湖水,还有古代流传下来的遗迹与建筑物,真是个旅游的好去处。)
过渡:这里的景色美,连名字起得都美。“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你在哪儿找到了 (第2自然段)
2.默读第2自然段,用线画出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读读你画的句子。
(2)投影:
① ②
读句子,说出每组两句话的不同。(用“圆圆的”描写像太阳的日潭,用“弯弯的”描写像月亮的月潭,具体而形象。)
(3)想象日月潭的画面,读第2自然段。
过渡:要是清晨或中午,或赶上雨天时,你来到日月潭,那里的景色更令人赞叹。不信,我们去看看吧。
3.小声读第3、4自然段。
(1)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画出来)说说为什么。
学生甲:我喜欢清晨的景色。由于太阳刚刚升起,薄雾还没散去,所以平静的湖面上隐隐约约地倒映着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若隐若现,像在眨眼一样。
学生乙:我喜欢中午的景色。太阳高照,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展现在眼前,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学生丙:我喜欢雨中的景色。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别有一番滋味。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是和课文内容相关,都应给予肯定,可作适当的引导。)
(2)能把你喜欢的景色大声地读出来吗 让我们欣赏一下。
(3)试着背一背。
4.请你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告诉所有的人日月潭有多美。
四 配乐读文,再一次感受日月潭那迷人的风光
五 总结
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课文《看雪》吗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日月潭》这篇课文,你现在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点儿什么
学生甲:欢迎台湾的小朋友到大陆来看看,这里有看不完的山山水水。
学生乙:我想到台湾去看一看,看看我们的宝岛台湾,和台湾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学生丙:我祝愿我们的祖国更美、更富强。
总结:老师也希望你们的愿望早点儿实现,我们大家一起盼望着!
本文描写的景色很美,但是二年级的学生靠想象是不容易理解的。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不同情况下的景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为什么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畅所欲言。这样学生既锻炼了欣赏能力,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9 日 月 潭风光秀丽
1.比一比,再组词。
2.补全词语。
群(山)环(绕) (名)胜(古)迹
树木(茂)(盛) 蒙蒙(细)(雨)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我最喜欢的词语是 、 、 。
3.照样子,写句子。
例:湖中央有个小岛。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
(1)树上长出叶子。
树上长出嫩绿的叶子。
(2)湖面上飘着雾。
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碧绿)的湖水 (薄薄)的雾
(圆圆)的太阳 (茂盛)的树木
(弯弯)的月亮 (美丽)的小岛
5.按课文内容填空。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日月潭里有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1.台湾省概况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它和大陆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便经营、管理台湾。从1895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长达50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边缘的海上,地理位置优越,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界马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台湾省总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
台湾本岛是一个形状好似芭蕉叶的狭长形岛屿,其地貌十分复杂:有雄伟的高山,也有险峻的峡谷;有起伏的丘陵,也有坦荡的平原;有怪岩林立的海岸,也有沙滩连绵的海湾。
2.日月潭的传说
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社姐,他们以种植玉米为生。有一天,他们正在田里工作着,忽然地动山摇,紧接着一片黑暗,所有的人都叫了起来:“怎么回事 太阳不见了!”等了又等就是不见太阳的影踪。人们担心极了!直到晚上,月亮出来后,人们才趁着月色,赶紧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
忽然,不幸的事再次发生,一阵地动天摇后,月亮也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农作物都会死亡,人们可怎么活下去呀!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决定去寻找太阳和月亮。
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在一个大水潭里发现了太阳和月亮。原来是两条五彩巨龙正在水中把玩着太阳和月亮。大尖哥和水社姐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制伏这两条巨龙夺回太阳和月亮。正在这时,一位被巨龙抓来做杂事的老爷爷告诉他们一个办法。在阿里山上藏着一把金剪刀和一把金斧头,只有找出这两件宝物,才能制伏巨龙夺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来到阿里山,用双手刨土刨了一天一夜,双手都刨出了血,终于找到了宝物。他们把金剪刀和金斧头丢进潭里,金剪刀剪破了巨龙的肚子,金斧头劈开了巨龙的头。可是,怎么把太阳和月亮送上天呢 老爷爷告诉他们只要吞下巨龙的眼珠子就可长高。于是大尖哥跳下潭,挖出巨龙的眼珠子,他们各吞下一颗,立刻变成巨人,把太阳和月亮抛上了天。
大地又恢复了平静,人们把太阳落下的潭叫日潭;把月亮落下的潭叫月潭。而守护在潭旁的大尖山和水社山就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化身。
3.台湾景色介绍
(1)人间仙境日月潭:位于台湾省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日月潭,中国十大名胜之一,日月潭昔称水沙连,因潭景雾薄如纱、水波连连而得名。后因湖为光华岛所隔,南形如月,北形如日,故改名为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由此而来。日月潭四周群峦叠翠,绮丽迷人,其天然风姿可与大陆杭州西湖媲美。日月潭海拔760米,面积约7.73平方千米。日月潭风景区不但风光美丽,而且气候宜人,7月平均气温高于22℃,1月略低于15℃。日月潭以其天生绝色,被称为“台湾仙境”。日月潭原本是日月两潭,但由于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在1922年修建了水力发电站,把水面抬高了30米,将其中一个潭淹没,目前的日月潭其实只有一个潭。
(2)风景如画的阿里山:阿里山脉位于玉山山脉的西面,平行于玉山山脉,北起浊水溪南岸的鼻头角,南至高雄县的凤山。阿里山是人们对阿里山脉群峰的统称,共有大武峦山、对高岳、祝山和塔山等18座山,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阿里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在很多年以前,有个叫阿巴里的高山族首领,为了追逐一只白鹿来到这里,正当他紧追不舍时,白鹿忽然不见了,眼前出现了一片云雾笼罩、鸟语花香的世界。他死后,族人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把这座山命名为“阿里山”。台湾阿里山山明水秀,环境无污染,自然风光非同凡响,绿色海洋,令人向往。
(3)玉山,位于中国台湾省中南部,北起三貂角,南接屏东平原(台湾南部的屏东县周围),长约300千米。主峰玉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2300米,海拔3952米,不仅为台湾岛最高山峰,也为我国东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森林分布,材用、药用和化工用植物资源丰富。
4.教案节选
第2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交代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叙写了日月潭的形状美。本段教学应引导学生自己读书,通过理解词句、感悟语言,感受日月潭的秀美多姿,培养阅读能力。
(1)读段知意,整体感悟。
让学生自由读通顺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什么 哪一句最重要 为什么 在读、议过程中,学生懂得了这一段主要写日月潭的开头和名称的来历,它是按“水—岛—形”的顺序叙述的。同时,师生共同归纳名字的由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整体感悟,弄懂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顺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2)变文为图,图文印证。
第二句话是全段的关键所在,先让学生画出这句话,反复诵读后,完成填空练习:“这个岛把湖水 , 像 的太阳,叫 潭; 像 的月亮,叫 潭。”然后根据语句的内容画出简笔画。
出示一两个学生的简笔画,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再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这幅图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该怎样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中语句作为评判简笔画好坏的依据,重点应在方位(北、南)和形状(圆圆、弯弯)两个方面,以此促进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增强学习乐趣,实现自主学习。
(3)品味语言,训练语感。
本段的语言训练点较多,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落实。
①比。投影出示:
A.湖的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B.湖的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让学生读一读,想想看,这两组中的四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最喜欢哪几句 为什么
②议。讨论:课文为什么把日潭比作太阳,把月潭比作月亮 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体会比喻的精妙,和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赞美之情,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
③说。A.句式练说。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一因果句式,说说这个湖为什么会有南北之分。B.想象描述。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句描述一下日月潭的美丽。如:日月潭多么美丽啊。你看,弯弯的月亮似的月潭,伴着那圆圆的太阳般的日潭,苍翠的树木衬着碧绿的湖水,使日月潭成为迷人的绿色世界。
④读。A.感知读。学段伊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读通读顺,初步理解段的内容,标画好词佳句,做到读思结合。B.理解读。在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词句意思,体会比喻的作用,弄清表达顺序时,可采用引导读、齐读、个别读等方式。如用因果句式进行引读,弄懂日月潭名称来历等。C.欣赏读。即在学生理解内容、领略了日月潭秀丽的风光后,进行配乐朗读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仿佛置身于日月潭的美景之中,再一次受到美的熏陶,并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鉴赏力,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4)指导背诵,内化语言。
经过理解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段的内容已了然于心,此时,就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当堂把它背诵下来,具体步骤为:先看黑板上的板书,按“水—岛—形”的顺序复述课文;再边看课文插图,边尝试着背下来;最后完全脱离板书和课文,独立背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内化,又完成了课后题的背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