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西门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0 西门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9 20: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抓住西门豹的语言、动作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30 西 门 豹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zhānɡ)河边上的邺(yè)。 [2] [①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什么 ]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wú),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3] [②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西门豹是怎样一个人 ]
段导读:本段写西门豹找一位老大爷了解邺地的情况。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qǔ)媳(xí)妇给闹的。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
老大爷说:“巫(w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shēn)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bī)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
[4]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hàn)灾。”
段导读:这几段写了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河伯娶媳妇的情况,以及乡亲们的生活状况。
[5]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③西门豹真的是要去送送新娘吗 ]
段导读:这段话既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西门豹发现了邺地的问题,并调查出事情的真相,想好了对策。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chóu)褂的女徒弟。 [6] [④巫婆有这么多女徒弟说明了什么 ]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7] [⑤西门豹为什么会这么说 ]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段导读:本段写了西门豹用计把巫婆扔到漳河里。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8] [⑥西门豹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段导读:本段写西门豹利用计策把官绅头子扔到了漳河里。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diào)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段导读:这段话写出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准备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来惩治这些官绅。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ɡuì)下来磕(kē)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tǎnɡ)血。 [9] [⑦“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写出了什么 ]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10] [⑧西门豹为什么要等好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 ]
段导读:本段写西门豹又借机警告了官绅。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西门豹设计惩罚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并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záo)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11] [⑨“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使邺地年年都得到好收成。
1.初读课文,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新词卡片。
一 课文题目导入
1.(出示题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
2.老师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的人。
3.读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西门豹是干什么的 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
4.在我们初读课文时,大家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借助字典及自学生字的方法,认清字形,注意汉字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4)标注自然段序号,解决质疑的问题:西门豹是干什么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
  官绅shēn  硬逼bī  旱灾hàn  扑腾tenɡ  跪ɡuì下  渠qú道  灌ɡuàn
 溉ɡài  淌tǎnɡ血绸chóu褂  娶qǔ媳妇  眼睁zhēnɡ睁  老百姓xìnɡ  催cuī一催  提心吊diào胆
  注意:①扑腾在句中读轻声。②读准麻烦、收成、跪下的轻声。
(2)认清字形。
①找出生字中结构相同的字。
上下结构:官 旱 吊 渠  半包围结构:逼
左右结构:淹 姓 睁 徒 腾 跪 灌 溉 催
②加偏旁记字法。
波+女 婆  生+女 姓  巾+口 吊
③换偏旁记字法。
旱 竿  淹 掩  睁 挣  溉 概
(3)书写指导。
①左部以“氵”部首的字较多,如:没、淹、灌、溉,注意与右部占田字格的比例。
②“官”与“管”要区分开。
③“旱”的下部是“干”,不要写成“十”。
(4)一字组多词。
官—官员 官方  旱—旱灾 干旱  吊—吊起 哀吊  渠—水渠 渠道
姓—姓名 百姓  睁—眼睁睁 睁开  徒—学徒 徒弟
(5)理解词语的意思。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全文共十六个自然段。
三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
2.文章以人物名字为题目,着重讲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呢 (第一件:与老大爷谈话,进行调查。第二件:西门豹惩办巫婆和官绅头子。第三件:西门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
3.你能把西门豹做的每一件事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概括吗 (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4.自由读课文,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你能将文章划分层次吗 (起因:第1~9自然段,调查摸底。经过: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结果: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5.分组朗读,你认为文章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内容 谈谈理由。(文章的起因与经过是重点内容。由于调查清楚,摸清了情况,才有了他巧妙破除迷信的办法。)
四 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西门豹如何摸清底细,采用什么办法破除迷信将是我们下节课研究的重点。
  1.上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畅谈理想导入教学,激发兴趣。接着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写作思路。进而抓住联系,明白人物之间是通过破除迷信这件事联系起来的,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2.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可采取四人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课文,激发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的兴趣。让学生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课文,这方面时间比例的分配要恰当。
1.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2.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古代服装及道具。
一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以小标题的方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今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进一步了解西门豹这个人物。
2.通过初读课文,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填空:
西门豹是        。(一位好官;一位不迷信的人;一位善于观察、了解民情的人;一位敢于同迷信斗争的人……)
3.现在我们要自主探究,看看细读课文后,你们对他又会有哪些认识。
二 自主探究,感悟人物品质
1.探究——调查摸底。
(1)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分组学习,深入思考。
(3)汇报学习成果。(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向老大爷进行了精心的调查,从而摸清了底细,胸有成竹地想出了好办法。)
(4)追问:西门豹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 他的调查结果如何 (小组讨论。)
小组一: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河伯娶媳妇闹的。)②谁要给河伯娶媳妇 (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的 (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选。没钱的人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拉走。因而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小组二:西门豹调查清楚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有两个:①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百姓钱财,使得有女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②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5)点拨:面对着自己掌握的情况,西门豹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即采取措施,他是如何说的,如何想的,如何做的呢 (他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表面上赞同给河伯娶媳妇,实际上他已识破巫婆和官绅骗取钱财的诡计。)
(6)小组朗读西门豹的话,感悟人物品质。你能用成语来评价西门豹吗 (将计就计,明察秋毫,明察暗访)
质疑:西门豹是被派到邺的官员,他明明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要参加“婚礼”呢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惩办巫婆和官绅的以及这样做的妙处。
2.探究——破除迷信。
(1)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第10~15自然段,想想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
②找到描写他是怎么说的句子,你能体会出什么呢
③你认为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是否还有更妙的办法
(2)学生间讨论交流。
(3)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一:“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是为了找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他这样说是故意装着认真的样子,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
小组二:“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麻烦”表面上是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要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质疑:官绅们见巫婆和官绅头子没有回来,西门豹又说让他们去催催。他们磕头求饶,西门豹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真的要惩办他们吗 (“再等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了,制服了他们,达到破除迷信的目的。)
小组三:西门豹利用假戏真做的办法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及官绅们。这个做法很巧妙,巧妙之一,安排周密;巧妙之二,不动声色;巧妙之三,假戏真做;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3.西门豹一开始调查摸清底细,并没有把巫婆、官绅们抓起来杀掉,而采用这种将计就计、假戏真做的办法。你们知道他的用意吗 再默读这一部分,在读中感悟。(彻底破除迷信,关键还是在于让百姓们从这件事中真正明白迷信的危害。巧妙地惩办,深刻地教育,这才是西门豹真正的目的所在。)
4.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老百姓们有什么变化。(老百姓在西门豹的带领下,兴修水利,年年都有好收成,再也不迷信了。)
5.在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中,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 (机智过人,胸有成竹,不露声色……)
三 总结全文,整体理解
1.在西门豹一步步实施惩办巫婆和官绅们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办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2.你此时最想对西门豹说什么 (你的办法真妙。真的很佩服你。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事要有策略。……)
四 发散思维,角色体验
1.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办法很巧妙,但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进行角色表演。
要求:(1)以课文为主要内容,注意要有层次。
(2)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如给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如官绅等)加上语言。
(3)注意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特点,有恰当的表情。
3.小组表演。
4.小组汇报演出。
5.小组间评议:最佳表演组,最佳人物创新奖……
  1.通过初步对课文的了解,要让学生明白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进入情境。要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文中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 这样,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0 西


 
才智过人
1.看拼音,写词语。
ɡuǎn
lǐ(管理) tián
dì(田地) hàn
zāi(旱灾) yínɡ
jiē(迎接)

dì(徒弟)  qú
dào(渠道)  ɡuàn
ɡài(灌溉)
shōu
chenɡ(收成) rén
yān

shǎo(人烟稀少)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将(计)就(计)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才智(过)(人)
3.给“闹”字选择恰当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发生。②吵;扰乱。③干;弄;搞。④发泄。
(1)邺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③)
(2)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邺城再也没有闹过旱灾。(①)
4.在括号里填写动物名称组成成语。
(鼠)目寸光 如(鱼)得水 亡(羊)补牢
如(虎)添翼 打草惊(蛇) 对(牛)弹琴
单枪匹(马) 指(鹿)为马 (鱼)目混珠
画(龙)点睛 (狐)假虎威 (鸡)犬不宁
一 魏王
魏王,本课指魏文侯( ~前396),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公元前445年即位。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魏遂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二 西门豹渠
西门豹渠是中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战国初期由西门豹主持兴建为灌溉工程。西门豹渠是中国多首制引水工程的创始。
多首是从多处引水,所以渠首也有多个。引漳水灌溉邺(今河北临漳西),以改良盐碱地,发展生产。渠设计合理,不但有引灌、洗碱、泄洪的作用,而且易于清淤修护,反映出当时农田灌溉事业的进步。
三 漳河
漳河是现在安阳和邯郸的分界线,是卫河最大的支流。位于中国河北省、河南省之间。源出山西省东南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长412千米,流域面积(至蔡小庄)1.82
万平方千米。
四 课堂实录(节选)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哪件事
生: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惩办官绅和巫婆、为民除害的事。
师:在惩办巫婆、官绅前,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禁止给河伯娶媳妇,而是说“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生:如果直接禁止给河伯娶媳妇,西门豹拿不出证据,计策就会失败。
生:老百姓也不明真相,会不理解的。
生:从前面的内容可看出西门豹已通过调查,掌握了情况,准备将计就计地惩治巫婆、官绅。
师:说得好!你们读课文很仔细。那么河伯娶亲的那天,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去送新娘的 (指名读这部分内容)
生:西门豹说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把巫婆投进漳河。
生:西门豹说新娘不漂亮,只是找一个理由让巫婆去告诉河伯,实际上想淹死她。就是新娘非常漂亮,西门豹也会这样说。因为他打定主意要惩办恶人。
生:西门豹的聪明就在于他利用坏人们的话作借口让坏人受到惩罚。
师:借口,说得好。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我们以这样的句式来交流。
(板书:以……为借口……)
生:西门豹以新娘不漂亮为借口救下了姑娘。
生:西门豹以请巫婆去通知河伯为借口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生:西门豹以请官绅头子去催一催巫婆为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
师:西门豹为了除掉坏人用了哪些计策
生:杀鸡给猴看。
师:成语说成“杀鸡吓猴”。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生:还用到了三十六计中的“将计就计”。西门豹运用了将计就计的策略,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不仅揭露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骗局,而且有力地教育了百姓。
^1
知识点详解

^2
  ①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
  ②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土地荒废,就进行调查。文章妙在没有细致描写西门豹怎样查看、专访、研究,只用他与老大爷的对话来反映,省却了许多繁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从这里可以看出西门豹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4
^5
  ③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去送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恶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智,这是对话的妙处。
^6
  ④这句话写出当地老百姓迷信程度很深,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巫婆当徒弟。
^7
  ⑤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是为了惩治她而找的借口,这句话妙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8
  ⑥“等了一会儿”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作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作出认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9
  ⑦“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形象地写出了官绅们的神态,也说明西门豹的目的达到了。
^10
  ⑧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
^11
  ⑨照应了课文开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