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9 21:0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作者:雷利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2]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zhí)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zhuó)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①加利先生对爸爸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了“我”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kuī)’。” [3] [②“一定”一词写出了什么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kǎi)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jiù)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 [4] 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wàn)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③两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④“爸爸的嘴张着”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shuò)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zhù)人间。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了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mí)漫着战争的硝(xiāo)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xié)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5] [⑤这一句话写出了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了世界局部地区还有战争,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来维护。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作者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并表示要以爸爸为榜样,用生命捍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yù):“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qī)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6] [⑥这段话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了作者呼吁全世界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1996年11月8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层次。
课前请同学搜集国内国际大事,尤其是关注一下动荡不安、硝烟弥漫的地区的局势。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他们勇敢机智,令人敬佩;战争残酷,不能正常生活……)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充满了亲人离散的悲伤。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不信,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板书课文题目)
二 审题质疑
1.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 为什么发出呼声 什么样的呼声 )
2.请你走进课文,置身于“我”的内心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 汇报交流
1.字音。
  卓越(zhuó) 蓝盔(kuī) 呼吁(yù) 给予(jǐ) 鲜血(xuè)
  2.字形。
  牺:右边是个“西”,不要多一横。凯:山下山旁两个“jǐ”(己、几),右边不要写成“攵”。姨:右侧笔顺是“”。
  3.新词。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凯旋:战胜归来。 灵柩: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蓝盔: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的蓝色盔帽,上有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
4.主要内容:“我”一个中国孩子在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并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和崇敬中表示要向爸爸学习,最后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五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信的正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1.情景创设。现在的学生对战争了解得太少,更没有切身体会过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烘托、图片的渲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2.运用思维延伸模式进行教学,考虑如何为学生留下一个省略号,而不是感叹号。
1.理解信的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痛失父亲”这部分的录音。
2.世界不安定局势的图片。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青山间攀爬,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小朋友来说,将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痛。
二 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
1.默读有关段落,找出“我”痛失父亲的句子,画出来。
2.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其中的含义。
3.汇报交流:
  (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既表明爸爸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也表达他对和平的向往,还表现出他对孩子的关爱,是个好父亲。
  (2)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我”万分悲痛。爸爸在呼唤和平,表现了爸爸对和平的渴望。
4.老师小结:失去父亲,悲痛不已,这悲痛中有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崇敬,也有对和平的深切呼唤。让我们用心、用情来体会吧。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放录音。)
三 体会“世界不太平”
1.导入:小作者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与痛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想到世界上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人们,想到当今世界不和平的局势。而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读这一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1)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和平之花”虽然美丽,但它是很容易被破坏的。(说明世界只要有战争,就会难保太平。“和平之花”容易被摧残。)
3.是啊,无数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你们能说说吗 (出示图片。)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死伤无数。
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
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人民至今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
4.在无数事实面前,你有何感想呢 (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四 体会作者的心声
小作者是战争的受害者,他更是和平的呼唤者,我们要和他一起向国际社会呼吁!齐读第7自然段。
五 小结拓展
1.我们期望和平,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世界上的硝烟,让我们心中总有一丝不安。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制止战争,但让我们一齐为维护和平做点儿事吧。请说说你的打算。
2.请你给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怀。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痛——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世界弥漫硝烟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牺牲) kǎi
xuán(凯旋) ā
yí(阿姨)
jīng
tōng(精通) gòng
xiàn(贡献) zuì
è(罪恶)
jiàn
kāng(健康) yǒng
zhù
rén
jiān(永驻人间)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
鲜血(xuè xuě)    呼吁(xū yù)
卓越(zhuō zhuó)
给予(jǐ gěi)
蓝盔(kuī huī)
丧钟(sāng sàng)3.修改下面的病句。
(1)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歌声走向校园。
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歌走向校园。
(2)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和读书。
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
4.填写词语。
(1)千变万化 千难万险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2)谈天说地 惊天动地 翻天覆地
昏天黑地
5.请你组织同学们一起以“热爱和平”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吧。
1.联合国维和部队 简称“维和部队”,是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
于1956年,它受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
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它必须公开自己的存在,必须行进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广场、热闹地段等公开场合。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面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上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所以又称为“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
2.我国第一支维和部队 我国自1990年开始,每年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我国先后派遣军事工程大队两批共800名官兵,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和行动。这是我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部队。
3.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是依照联合国宪章,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指定的,联合国秘书处的“行政首长”,负责秘书处的工作,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家和平和安全的任何事项提请安理会关注,并执行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和其他主要机构托付的“其他职务”。联合国秘书长往往被看作联合国的象征、“世界的总管”,对争端的各方进行调停。联合国秘书长的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秘书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任命若干名副秘书长,协助其工作。
4.历任联合国秘书长 格拉德温·杰布(英国),1945年~1946年;特里格夫·赖伊(挪威),1946年~1952年;
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1953年~1961年;
吴丹(缅甸),1962年~1972年;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1972年~1981年;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1982年~1991年;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1992年~1996年;科菲·安南(加纳),1997年~2006年;潘基文(韩国),2007年至今。
5.备选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以“媒”设境
在导入环节,通过放映美好生活片段,指名学生交流感受。(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使学生感受和平的愉悦。)
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但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痛楚。学生自主点击,网上浏览有关战争图片或视频,然后说感受。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使人们流离失所,饱受煎熬,战争使人们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网站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深刻化。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惨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 整体感知,质疑解难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查询学习网站,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质疑:例如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
[设计意图: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公民应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
]
三 精品细读,以“媒”动情
师: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出示课件):
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把描写父亲的句子画出来,选择一处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在组内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写批注。
学生批注(1):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
学生批注(2):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
学生批注(3):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中看出父亲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朗读感悟(1):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读出父亲的万般柔情或志在必得的士气,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感悟(2):通过临上飞机前的美好回忆和迎接父亲遗体归来的悲痛场景,体会“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浸”、“巨大”的意思。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把所思所感写在留言板上,再与全班交流。)
留言板留言:
生一: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二: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一家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配上低沉的音乐,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找、读、说”三个层次着手,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倾诉怀念之情,达到同悲、同痛的目的。
]
四 搜索资料,以“媒”化难
师:爸爸壮志未酬,为和平而倒下了。那么,世界太平了吗
教师请学生默读第5~7自然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
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或上网查询资料,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汇报观后感受,交流对“世界并不太平”和“弥漫”的理解。
生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之间倒塌,死亡三千多人。
生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师:同学们,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我们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在上演着一场战争悲剧;我们正享受着和平的安宁时,也许有人却因战乱而失去了生命。“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雷利大声呼吁——(指板书,生大声说)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课件。)
师: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全中国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吧。(多媒体出示如下语段,播放《明天会更好》的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交流,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说明爸爸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加利先生对“我”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介绍,所有这些都说明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弃一切,他是个很优秀的战士,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
^3
  ②写出了爸爸对这次去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希冀和向往。
^4
  ③从这句话中的血染的征衣及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爸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同时也表达了“我”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④爸爸在牺牲时仍不忘和平,不忘呼唤人们捍卫和平,这一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爸爸以及“我们”对和平充满渴望。
^5
  ⑤难句解析:这句话写了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表达了小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
^6
  ⑥这段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