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相交线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1 相交线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2-08 13:31:18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情境引入
1.这一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2.观察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两个手柄构成的角和两片刀刃构成的角位置保持怎么的联系?
如图,把两根木条用钉子钉在一起,转动其中一根木条,观察两根木条所形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
你能动手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吗
探究新知
1
2
3
4
A
B
C
D
形如∠1 与∠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O
图中还有哪些角也是邻补角呢?
∠2 和∠3
∠3 和∠4
∠4 和∠1
你能写出邻补角∠1和∠2的大小关系式吗?
B
A
C
D
2
4
1
3
∠1 +∠2=180°
同样,∠2和∠3,∠3和∠4,∠4和∠1都是邻补角
所以,∠2 +∠3=180°,∠3 +∠4=180° ,∠4 +∠1=180°
1
2
3
4
A
B
C
D
O
图中还有哪些角也是对顶角呢?
形如∠1 与∠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 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和∠4也是一对对顶角.
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理由?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3)
(4)
(5)
(6)

∠ 2 +∠3= ,
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2与∠3互补
∠1与∠2互补,
那么∠ 2 +∠1= ,
∠1= ∠3
180°
180°
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知
动动脑:为什么?
1
2
3
4
B
A
C
D
o
因此可得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若∠1=28°,则∠2=_____.
28°
例1、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a
b


1
4
2

变式1:若∠1= 32°20′,求∠2、∠3、∠4的度数。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180°-40°=140°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3=∠1=40°,∠4=∠2=140°
例题讲解

3
a
b


1
4
2


3
变式2:若∠1+∠3 = 60°,则∠3= ,
∠2= 。
30°
150°
解:设∠1=x°,则∠2=4x°
变式3:若∠2是∠1的4倍,求∠3的度数?
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 x+4x=180
所以 x=36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3=∠1=36°
则∠1=36°
1、如图所示,直AB、CD相交于O点,OE是射线,则∠1的对顶角是 ,∠4的对顶角是 , ∠4的邻补角是 。
∠AOD
∠3
O
2
1
3
4
E
B
A
C
D
随堂练习
∠1或∠3
2、如图,已知∠DOE=90°,AB是经过点O的一条直线。如果∠AOC=700,那么∠BOF等于多少度 为什么
∵∠AOC=70°(已知)
∴∠BOD=70°(对顶角相等)
∵∠DOE=90°(已知)
∴∠DOF=90°(平角定义)
∴∠BOF=∠DOF-∠DOB
=90°- 70°=20°
3、如图两堵墙围一个角 AOB,但人不能进入围墙,我们如何去测量这个角的大小呢?
C
D
AOB=∠COD
AOB=180°-∠AOC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相等)
1、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作∠DOE=∠BOD,OF平分∠AOE,若∠AOC=28°,求∠EOF的度数.
拓展延伸
2、观察下列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1)两条直线相交(如图(1)),图中共有______对对顶角.
(2)三条 直线相交于一点(如图 (2)),图中共有________ 对对顶角.
(3)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如图(3)),图中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
(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构成________ 对对顶角.
(5)若有201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构成________对对顶角.
2
6
12
n(n-1)
4054182
对顶角的概念: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是180°
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 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
邻补角的概念:
对顶角相等
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邻补角的性质:
课堂小结
分类
邻补角
两直线相交
对顶角
位置
关系
大小关系
∠1+∠2=180°
∠2+∠3=180°
∠3+∠4=180°
∠4+∠1=180°
B
A
C
D
2
4
1
3
∠1 和∠2
∠2 和∠3
∠1 和∠3
∠3 和∠4
∠4 和∠1
∠2 和∠4
∠1=∠3
∠2=∠4
邻补角、对顶角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21·cn·jy·com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这一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2、观察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两个手柄构成的角和两片刀刃构成的角位置保持怎么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直观形象地给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如图,把两根木条用钉子钉在一起,转动其中一根木条,观察两根木条所形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
学生观察,得出小于平角的角有∠1,∠2,∠3,∠4
将这些角两两相配能得到几对角?
设计意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自然而贴切。 这样安排既可以复习七年级上册中互补的知识,又为学习本堂课的新知识做了铺垫。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 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www.21-cn-jy.com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
∠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1·世纪*教育网
(2)初步应用.
练习1:下列说法,你同意吗 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www-2-1-cnjy-com
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5.对顶角性质.
(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 并说明理由.
(2)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21cnjy.com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相等”这句话,学生很好理解,只是不知怎么阐述理由,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对顶角的性质。2·1·c·n·j·y
三、例题讲解
1.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板书出规范的求解过程.2-1-c-n-j-y
出示变式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规范答题过程。
四、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直AB、CD相交于O点,OE是射线,则∠1的对顶角是 ,∠4的对顶角是 , ∠4的邻补角是 。【来源:21cnj*y.co*m】
2、如图,已知∠DOE=90°,AB是经过点O的一条直线。如果∠AOC=700,那么∠BOF等于多少度 为什么 【出处:21教育名师】
3、如图两堵墙围一个角AOB,但人不能进入围墙,我们如何去测量这个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五、拓展延伸
1、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作∠DOE=∠BOD,OF平分∠AOE,若∠AOC=28°,求∠EOF的度数.21*cnjy*com
2、观察下列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1)两条直线相交(如图(1)),图中共有______对对顶角.
(2)三条 直线相交于一点(如图 (2)),图中共有________ 对对顶角.
(3)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如图(3)),图中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
(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构成________ 对对顶角.【版权所有:21教育】
(5)若有201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构成________对对顶角.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水平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六、课堂小结
1、对顶角的概念:
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 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3、邻补角的概念:
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4、邻补角的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是180°
5、邻补角、对顶角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知识,总结本节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
1、∠3 ∠AOD ∠1或∠3
2、解∵∠AOC=70°(已知)
∴∠BOD=70°(对顶角相等)
∵∠DOE=90°(已知)
∴∠DOF=90°(平角定义)
∴∠BOF=∠DOF-∠DOB=90°- 70°=20°
3、解:
AOB=180°-∠AOC(邻补角互补)
AOB=∠COD(对顶角相等)
拓展延伸
1、因为∠BOD=∠DOE,所以∠DOE=∠BOE,同理∠EOF=∠AOE,
所以∠DOF=∠DOE+∠EOF
=∠BOE+∠AOE
=(∠BOE+∠AOE)=×180°=90°.
又∠BOD和∠AOC是对顶角,
所以∠BOD=∠AOC=28°,所以∠EOF=90°-28°=62°
2、图(1)中有两条直线,共有2对对顶角,而2=2×1;图(2)中有三条直线,共有6对对顶角,而6=3×2;图(3)中有四条直线,共有12对对顶角,而12=4×3;……当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n(n-1)对对顶角;若有201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构成2014×2013=4054182对对顶角.21教育网
答案:(1)2 (2)6 (3)12 (4)n(n-1)(5)405418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