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百鸟朝凤
知识复习
聆听与思考
聆听乐曲
,请你说出这首乐曲主奏乐器是什么,乐曲所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景,为什么?
乐器:唢
呐
描述了一群小鸟在葱笼的丛林中相互追逐,尽情嬉戏的快活情景。
作品欣赏
作品片段欣赏
曲子总的有八个乐段,分别是山雀啼晓、春回大地、莺歌燕舞、林间嬉戏、百鸟朝凤、欢乐歌舞、凤凰展翅、并翅凌空。
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以热烈欢快的旋律生动描绘百鸟和鸣的景象,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根据它改编的同名钢琴曲,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通过聆听,在音乐中感受各类鸟儿的声音及形象,领略了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下节课我将继续带领大家领会不同的乐器、使用不同的音乐手段来表现的其他动物的形象。
课外拓展与思考
对比欣赏钢琴版《百鸟朝凤》,说说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乐时各有哪些特点?
聆听与思考
对比欣赏钢琴版《百鸟朝凤》,说说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乐时各有哪些特点?
唢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描绘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充满活泼、粗犷的生活气息。
钢琴曲《百鸟朝
凤》就是对生活画面、风俗民情的一次充分展示,它在唢呐曲的基础上,运用钢琴倚音、颤音、琶音、泛音和刮奏等手法模仿鸟鸣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色彩,描绘了
北京乡村质朴
豪爽的乡民娶亲迎亲的场面和自然界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情景,展现了一幅韵味独特的风俗音画。
乐器
唢呐
民族吹管乐器,又名喇叭、海笛。在中国流传很广。它音色高亢明亮,适宜于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百鸟朝凤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聆听,在音乐中感受各类鸟儿的声音及形象,激发学生对音乐造型功能的认识。
2.增进学生对唢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
3.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感受作品、丰富音乐想象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聆听乐曲中,学生能够积极感受和体验作品的音乐形象,用多种方式模仿和表现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
2.结合乐谱聆听音乐作品,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
3.在聆听音乐过程中逐步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能够说出自己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认识唢呐,初步感受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掌握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的方法。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探究及表演的能力,在音乐知识上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有些学生的聆听习惯不好,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不断的加入“新鲜色彩”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所以我根据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积极感受和体验音乐,用多种方式模仿和表现音乐,感受作品《百鸟朝凤》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
2.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描绘听到的音乐形象。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小鸟、小鸟》
第一遍是范唱,第二遍伴唱。
二、导入新课
1.
聆听乐曲片段,请你说出这首乐曲主奏乐器是什么,乐曲所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景,为什么
2.介绍乐器唢呐。
3.由学生讲述《百鸟朝凤》的小故事。
4.教师总结,讲解关于百鸟朝凤的含义: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
三、作品欣赏
1.分段欣赏作品:
山雀啼晓:这一段是一个独立乐句构成的引子部分,表达出多种鸟鸣之声,为散板结构。
春回大地:这段音乐的曲调采用山东地区的音乐《抬花轿》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来。
莺歌燕舞:这一段引用了“春回大地”中的歌唱性音调作为背景,把黄莺在枝头歌唱,春燕在蓝天飞舞的情景描绘出来。
林间嬉戏:在整段音乐的节奏格外活泼、欢快,上下呼应的旋律句式变化多姿。
百鸟朝凤:这段音乐是对各种鸟叫的模仿,主要通过高音声部进行模仿的,是该曲中演奏难度较大的一段,更具有即兴性。
欢乐歌舞、凤凰展翅、并翅凌空。教师逐段进行讲解分析。
2.完整聆听全曲。
3.作品介绍:
《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以热烈欢快的旋律生动描绘百鸟和鸣的景象,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根据它改编的同名钢琴曲,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通过聆听,在音乐中感受各类鸟儿的声音及形象,领略了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下节课我将继续带领大家领会不同的乐器、使用不同的音乐手段来表现的其他动物的形象。
五、课外拓展与思考对比欣赏钢琴版《百鸟朝凤》,说说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乐时各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