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小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使学生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之情,激发对春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掌握6/8拍的律动,学习二声部合唱,体会合唱的艺术。尝试不同的演唱形式,体会不同形式的艺术魅力。
3、正确运用6/8律动演唱歌曲,体会平行三度的和声效果。
2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男生逐渐进入变声期,所以音域应该在小字组a——小字2组d范围内,
更适合学生演唱。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七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音乐知识,但在表现情绪方面要继续引导和培养。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对八分休止符的准确把握有难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6/8的律动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三度平行的和谐性,呼吸及气息的支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直接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电影《苗苗》的主题歌曲《小鸟,小鸟》,首先我有三个问题给你们:
1、歌曲的词曲作者,调号,拍号?
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个月段的演唱形式是否相同
3、各乐段表现的音乐形象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打开音乐书的12页,希望同学们通过听、看、想自己找出答案能对歌曲有初步了解。
(播放歌曲视频)
教师:视频欣赏完了,回忆一下问题,看看书找找答案,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
活动2【讲授】第一乐段教学
教师:请同学们看着第一乐段,它要分为四个乐句,能分出来吗?
学生:……
教师:大家发现没有每一乐句都是以弱起开始,而且还有很多休止符,看看这条节奏试着把它读出来。
(出示节奏)
学生练习
教师抽同学演示
学生齐读节奏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旋律上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一乐句旋律)
学生:……(音层关系)
教师:观察得很仔细,请大家找找,第一乐段中旋律进行中跨度最大的是那两个音?
学生:……
用小七度(2、3)做发声练习(连音、顿音练习)
教师:看看老师列出的第二乐句,它和第一乐句有什么不同?
学生:……(四分音符、附点出现)
学生试唱第一乐段旋律,教师适时指出注意部分和错误部分予以强调和纠正。
学生演唱歌词,教师适时指出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
(播放范唱)学生跟唱第一乐段。
活动3【讲授】第二乐段教学
教师:第二乐段在节奏上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休止符没了,变成四分音符,大家练习一下。
抽一名学生示范后,全体学生齐读节奏。
学生试唱第二乐段高声部。
教师:大家在一房子里看到了什么符号?
学生:反复记号!
教师:当我们从头反复后,要去接唱哪里?
学生:二房子。
教师:请大家数数二房子里的结束音要唱多少拍?
学生:十三拍。
学生无伴奏试唱第二乐段高声部接二房子,教师适时提醒演唱的气息状态。
学生跟钢琴演唱第二乐段高声部旋律。
教师:低声部的节奏是和高声部完全一样,只是音符发生了一点点变化,相信你们没问题!
学生跟钢琴试唱第二乐段低声部。
活动4【练习】合唱教学
(出示合唱谱例)
教师:第二乐段是合唱,那么高、低声部旋律相互间有什么关系没有?特点是什么?
学生:……(三度音层)
教师:观察得很仔细,这种三度进行叫做平行三度,让我们感受一下平行三度的和声效果!
(播放第二乐段范唱)
教师提示学生找出高、低声部的不同旋律。
教师和学生合作试唱第二乐段合唱,并声部交换后试唱一次。
学生分配成两个声部试唱第二乐段合唱,教师适时指导各声部的演唱注意事项。
学生变换分配方式后完整的演唱歌曲,教师适时指导。
活动5【活动】教学拓展
教师:这节课的歌曲中我们体验了齐唱、合唱,同学们还知道那些演唱形式?
学生:……
教师组织学生分别体验独唱、齐唱、轮唱。
学生讨论不同演唱形式有怎样的不同感受,学生作答后教师做一定的补充说明。
学生再次完整的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