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必修)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必修)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8 17:3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必修)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说明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2.《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3.《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旨在
A.削弱门下省审议权
B.减少决策失误
C.完善中央监察制度
D.集权于中书省
4.《经世大典序录》载:“中统、至元间,皆以贫官出领其事……其官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5.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
6.右图为苏轼《治平帖》局部,对该作品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
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7.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记载:“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朝。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阶级局限性
B.生活腐化
C.军事失误
D.内外夹击
8.右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
A.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C.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D.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9.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通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11.右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2.唐德刚曾说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从此四夷宾服,天下大定。”
此处的他应为
A.鲁迅
B.胡适
C.陈独秀
D.李大到
13.在国民党二大上,时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闭幕词中说:“我们所做的工作,
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广东。……要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至少能够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放在本党主义领导之下。”为此,中国国民党
A.兴师讨逆,发动“二次革命”
B.挥师北伐,推进国民革命
C.宁汉合流,完成国家统一
D.联共抗日,维护民族独立
14.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割据”
理论形成于
A.中共创立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作家魏巍曾写道:“□□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飙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
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A.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粉碎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拉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
16.1945年8月11日《新蜀报》头条新闻是《东京王气慘然收一片降幡挂城头》,所报道的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捍卫了中华民族荨严
③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④实现了国家独立自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右图是我军某一战役的作战形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解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结束了国民党发动统治
C.证明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D.配合了辽沈战役的进攻
18.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谈至f两岸关系时曾说:“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关系“相合”是基于
A.
“一个中国”原则
B.
“一国两制”构想
C.
“和平统方针
D.
“平等协商”精神
19.(耿飚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
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
……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0.学者郑永年提出:“南方谈话直接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产生了强大的改革新动力,而且为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新的方向”主要是指
A.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
B.积极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
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值久原则“他”指的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莎士比亚
D.康德
22.斯皮瓦格尔认为:“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改革措施是
A.鼓励发展工商业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财产等级制
D.制定“陶片放逐法”
23.恩格斯为马丁·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这一评价是基于马丁 路德
A.简化宗教仪式
B.反对宗教信仰
C.宣扬科学理性
D.否定教会权威
24.“自此以后,人类不再以宗教的眼光衡量世界的一切……革命者大都相信人类可以透
过理性的观察与设计,革除一切社会弊病,并获致无限的进步,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5.“假如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相互接近,其原因是:两个钢球没有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两个钢球出现后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这一解释的科学理论依据是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量子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26.英国科学史家德萨格利斯在其著作《实验哲学》中认为:他们(蒸汽机的发明者)既不像哲学家那样能够了解原因和理由,也不像数学家那样能够算出各部分的比例,他们十分幸运地能够碰巧找到了他所索求的东西。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
A.基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B.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借鉴自然科学新成果
D.凸显发明者的哲学思辨
27.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彻底的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党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主张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利用和平方式掌握政权
C.与临时政府彻底决裂
D.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28.右图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采取的某一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根本意图是
A.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B.实现人道主义援助
C.增强美国经济实力
D.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29.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世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手’……
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一体化
D.集团化
30.某文学流派“把理性、规范、进德等劝诚如旧衣般脱去,唤醒人们的情感,使人的精神可以自由地驰骋……强调自由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似的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将功臣、亲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32.十九世纪末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髙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成为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3.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大国倡导、经济先行、互利合作为特征的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34.万民法的出现体现了罗马人政治上的灵活性及处理民族关系上的高超智慧。巴黎公社失畋的根本原因是缺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追求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戈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目的是,不让人民占上风,出现一个平民政治的国家,不让君主独揽大权,出现一个专制国家。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盂德斯鸠、卢梭則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4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名称,为了避免“出现一个专制国家”,盂德斯鸠提出了什么政治学说?(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4分)
37.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賴于荚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成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趙,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第一条
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
第三款合众国参议院由各州州议会选出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六年,每名参
议员有一票表决权。
—— 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W通过妥协方式促成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70年代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民主制度的具体表现。(1分)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是如何通过妥协方式解决大州与小州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的。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妥协的看法。(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共1题,10分)
38.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什么成
果?(3分)
(2)国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开辟了-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在抗战相
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请举例说明。(2分)
(3)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
度?新时期,中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什么?
(4分)
(4)综上所述,你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有何认识?(1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历史答案(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A
B
B
D
C
D
C
A
D
D
A
B
B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A
C
A
C
D
B
C
D
D
D
A
B
D
B
A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选项
B
A
B
A
B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10
分)
(1)君臣平等;君臣共治;设置宰相;设立学校议政。(4分)
(2)君主立宪制;(1分)三权分立。(1分)
(3)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2分)
内容:未跳出儒学的范畴;规划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2分)
37.
(10
分)
(1)条件:英国传统习惯;政治制度中丰富的妥协因素;对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3分)
事件:1688年“光荣革命”。(1分)
(2)表现: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一票共和”)。(1分)
(3)设置参、众两院,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保障了大州的权利;参议员由各州议
会选出,每州两名,保障了小州的权利。(4分)
(4)看法:①政治妥协是一门艺术,有利于制度创新和完善;②国家内的政治妥协有利于保
证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四、问答题(10分)
38.(10
分)
(1)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1分)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分)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
百团大战(1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1982年宪法。(1分)
(4)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与国情相结合;完善民主法治建设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PAGE
-
2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