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月迹》课件 (新版)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月迹》课件 (新版)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08 18:14: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5张PPT。回忆、积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在不同作者不同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没有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在同一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赏析:首句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宁静。次句写诗人望月,意境悠远,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思深情长,将离别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在成人眼里月亮代表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可这样问:
即在成人眼里月亮有怎样的内涵?代表团圆、思念。用月亮的圆缺来代表人的离合。记者闵捷 “咏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大主题,几千年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适逢中秋,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研究室赵仁(王加圭)教授,请他专门就中国古诗中的咏月诗进行了一番解读。
????咏月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 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古诗中的“月”表现为以下几种象征:首先是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次是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是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比如张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按照闻一多的解释,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第四是把月亮作为纯洁无暇、没有任何污染的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比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里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古人还常常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古人何以对“月”情有独钟,赵教授认为,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因此认为月可以超越空间,正所谓“天涯共此时”。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托情。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有感叹世事多艰、光阴易逝的;有排解怀才不遇、慨叹宦海沉浮的;更有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写咏月诗的当属李白,他一生中创作的与月有关的诗多达320余首,从少年时代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后来《将尽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以及《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将一生才情寄托与山水月色,写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佳句名篇。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来表现“明月长在,人生如寄”的感慨。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先人所创造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重游的广阔空间。中秋读读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对年轻人来说,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温和再认识。 月迹作者:贾 平 凹
初识作者
贾平凹 (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著有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长篇小说 《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初读积累 1.请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2.积累叠词
3.积累动词倏忽袅袅面面相觑掬着沙争执锨刃粗糙嫉妒踪迹酥酥shūniǎoqùjūzhíxiāncāojí dùzōngsū初读积累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叠词:
(1)院子中央处,是那棵______的桂树, ______的枝, ______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______的骨朵儿了。
(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______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______的______的感觉;
初读积累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1)月亮里,地该是银___的,墙该是玉______的。
(2)我们都_____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______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______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______ ,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砌铺颤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初读课文,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细读课文
我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孩子们在寻找月迹的过程中有哪些活动?
2、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月迹》明确寻月的过程:
镜中看月
院中望月
杯中“饮月”
河中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心理变化过程
镜中看月: “高兴”——“失望” 院中望月:“羡慕、嫉妒、争执” 杯中“饮月”: “越发觉得奇了” 沙滩议月:“都觉得满足了”精读课文,我能品析文章的词句“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只有小孩子才会这么表达再读品味
“果然有了月亮,款款的,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款款的”读慢些,读出满满的月儿缓缓移动 的优美形象来;
“溜”读轻些,读出月儿身姿轻盈的感觉来。 孩子们在追寻美好月儿的过程中,有童趣的对话、有神妙的幻想、有起伏的情绪、有欢腾的场面,你能找出一处来读一读吗?
友情提示:可以是一个人声情并茂的美读,
也可以是几个人分角色的演读……1.文章为什么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满足,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寻月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美好的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三读感知 放声朗读课文,寻找:
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踪迹,边读边划出表明地点变化的词语。
中堂盼月—— 各处寻月—— 沙滩议月 镜中-院中-杯中-河中-眼中寻月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镜中看月---
院中望月---
杯中饮月---
河中寻月---
瞳中见月---
沙滩议月---
----失望
----高兴
----奇妙
----甜蜜
----满足
月亮是个什么呢?
弟弟-我所要的
妹妹-好
我-我们按在天空的印章 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若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月亮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让夜行的人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月亮是一束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人们倍感温暖。
月亮是一曲思念的歌谣,使远在他乡的游子获得心灵的慰藉。
……












寻找身边的美好

生活处处存在“美”,时时都有“好”,让我们用这双擦亮的眼睛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美好”,并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写下来 。
提示:教室里、校园里、家庭里、小区里、村庄里……
品一品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你认为最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
示例:
第5节: “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富有韵味。课内拓展:这篇课文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大多是游子思乡、家人思亲、分离思合的主题,多是伤感之作
本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不同之处:
(1)首先在于不是离人赏月,而是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实在祖辈的引导下共同赏月
(2)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泪、积极向上的,而不是伤感、悲凉的
(3)作品有意识的把赏月和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让其在寻月的过程中有一种心灵的升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