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二泉映月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2-08 18:5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泉映月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能够感受体验2首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能够创造性地参与鱼咬尾的创作。
2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对于中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必要去了解的,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吸取之精华,让我们更好的去传承。同时在重点关注自己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外,我们也去学习了解外国的优秀文化,所以我这里选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也是中西文化的一次交流和碰撞,让学生去了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音乐的无国界的多层次的音乐风格。
3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记住主题音乐和作品的创作手法
2
、难点:音乐主题的拓展变化和音乐本身所传达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挖掘。
4教学过程
一:接龙游戏
a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接龙游戏怎么样?学生:好。老师:下面我们选三组同学分别做、语言接龙、节奏接龙、和旋律接龙(以上由老师开头)
b语言接龙:我是中学生、、、
c节奏接龙:
D旋律接龙:
E刚才的接龙游戏大家做得非常棒,先让大家休息一会听一小段主题音乐(并回答以下问题)
由学生来演奏这段音乐
二:下面请大家聆听一段主题音乐并思考两问题。(回答不上老师可以提示)
1;屏幕上方显示该旋律。下方显示问题
a:该主题音乐可以分成几个小分句(乐句)?
B和刚才所做的游戏有什么相似点?
学生:
老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刚刚做的游戏:前面一个同学的结尾和后面一个同学的开始有什么联系?是不是一样的。学生:对。老师;那请大家观察一下第一乐句的结束音和第二乐句的起始音是不是一样的。学生;是一样的。再请大家看一下第二乐句的结束音和第三乐句的起始音也是一样的,都是sol音。(前面这些话最好都由学生总结出来,尽量让学生自己来观察表达)那么我们就把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称为“鱼咬尾”(屏幕显示“鱼咬尾的概念)。
C老师:同学们熟悉这段音乐吗?谁来说说这段音乐的曲名和作者?
学生;
老师;对,非常正确。
2:引出背景。
同学们《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由我国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一首人们熟悉和喜欢的一首曲子,华彦钧他4岁就失去了母亲,21岁患眼疾病,35岁双目失明,所以人们又叫他瞎子阿炳。他从小跟随父亲在道观长大,对道教音乐耳濡目染,由于战争的原因他最后成了街头的流浪艺人。虽然他生活的环境极为的恶劣。但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悦耳动听的音乐。比如大家熟悉的《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等。
-------------屏幕显示阿炳的头像和作品。
3、再次聆听音乐主题
教师:下面让我们再来聆听《二泉映月》的主题音乐,让我们一起深入地来剖析一下主题中每个乐句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好吗?
聆听音乐
教师: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可以用线条、图画或者语言来描绘《二泉映月》主题的音乐进行特点,以及每个乐句的蕴含的情感。
学生回答,展示他们的作品(请学生到黑板上表现出来)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以及学生黑板上粘贴的作品,来更进一步分析乐曲主题
逐句分析三个乐句的节奏,音区,以及对每句情感的理解。
A、第一乐句;请大家仔细聆听这一乐句开头的引子部分。(教师最好演奏,或者动情哼唱)
老师:听了这句简短的引子,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边唱边做拉二胡夸张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哀戚戚的形象)(还可以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投入表演这个动作)
老师;是啊,短短的一个小节,寥寥几个音符,却有道不尽的辛酸哀怨,仿佛是一声凄凉的叹息。我们可以用一句古诗来形容“从头便是断肠声”
B、老师:一声哀叹,一腔泪,随后的第一乐句又倾诉着阿炳怎样的情怀呢?同学们不妨可以从乐句的节奏,音区上来分析?
学生:
老师:节奏简单,平稳,起伏不大。音区也不高。(学生来哼唱一下)
老师:刚才同学们也哼唱了这一句,那么谁能来说说平稳旋律背后的蕴涵的情感吗?
学生:
老师:阿炳沉思凝神用心用琴徐徐诉说着,仿佛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那个悠悠的沧桑年代,二胡流淌的旋律,无不感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
教师:那是深沉的一种压抑,无可奈何的一种悲凉,当世态炎凉的一幕幕如心潮一般倾泻而来时,和阿炳融为一体的这把破旧二胡,又将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请同学们随着(某学生拉奏或教师用二胡音色的电子琴弹奏)…的演奏,一起来轻轻哼唱第二乐句,大家可从节奏、音区等方面和第一乐句进行比较。学生哼唱
教师:节奏、音区等方面和第一乐句进行比较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不错,节奏开始趋于复杂了,旋律也基本在较高的音区回旋,那么这样的一种音乐进行、一种音乐变化,你又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一种情感起伏呢?
学生;
D、老师:对,那是一阵在内心回旋已久的激动,那是一声压抑已久后的爆发,当这样的一种情感一泻而出时,谁又能阻挡得了这股激昂澎湃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跟着二胡哼唱这第三个乐句吧。师生哼唱(加二胡)
教师:这一句的旋律,你觉得又有怎样的一种细微变化或者你发现了些什么?(教师提示#4处)分析结尾的5音
#4的作用:对刚刚压抑已久后的爆发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结尾的5:没有结束的感觉,你认为它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两层意义)
A:表达了人民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的无住、对未来没有看到希望。B:可以看出作者对未来的美好生活还充满一点希望和遐想。
所以音乐最后显得比较平静。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剖析了主题音乐的各个乐句,下面请同学们随着学生的二胡演奏再完整地来哼唱一遍,好吗?(或者叫会演奏二胡的学生演奏,其他学生伴随音乐哼唱)
师生哼唱
教师:同学们,《二泉映月》的主题音乐是那样的感人肺腑,以至于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发出这样的感叹:“它是需要跪着来听的。”这个音乐主题也是全曲的灵魂所在,其他几个乐段也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奏来展开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胡和乐队合奏的《二泉映月》——观看音乐会片段。
三:观看音乐会片段。
四:如歌的行板
1:过渡句:同学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不仅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同时也流露出作者饱尝人间辛酸后的痛苦,悲凉,哀伤的情绪。其实这也是当时广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民众的共同心声。俗话说“音乐无国界”不管是来自哪一个国家的民族民间的音乐他所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是最直接最透明,也是那样的彻底。那么接下来我们将欣赏到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歌的行板》看这首音乐是怎样在揭示当时俄国人民在沙皇统治下人民苦难生活的。
2:学唱主题音乐的旋律。
A:跟着钢琴唱主题音乐的简谱。B、填充歌词,加入书上的第一段歌词
4:完整聆听主题音乐并思考问题
请说出你对这段音乐听后的感受?
5:老师简单小结同学们的思考的问题。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音乐是那样凄凉和深沉,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当我听到这首曲子时被感动的流下眼泪,我已经接触到了苦难的人民灵魂深处”。
五:小结本节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我国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及俄国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歌的行板》片段,两首曲子都是那样的忧伤,感人肺腑。前者阿炳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演绎了一曲“需要跪着听”的经典二胡曲,后者柴可夫斯基则是以深入民众采用民歌音调的创作形式谱写了一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的弦乐曲。因为音乐来自社会来自人民的心声,所以它们是那样地为人民所喜欢,以至成了音乐殿堂里永远流传不衰的金色乐章。(在音乐当中结束这节课——课外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