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打击乐器合奏,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学情分析
这一时期的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活泼。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演"、"创"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通过图像资料和作品内容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
3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2、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凤阳花鼓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具有自己民族特色韵味的民歌,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以及他们的民族歌曲列举一二。
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 青藏高原{藏族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等等。
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很多很多而我们只学到了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活动2【讲授】学唱
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喜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1)介绍凤阳
凤阳县是安徽省滁(chu)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
(2)介绍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3)播放旧时的《凤阳花鼓》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是旧时的《凤阳花鼓》,从歌词和旋律听大家觉得刚才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悲凉}那我们来看看旧时的凤阳看看当时的环境如何导致这首歌曲如此的悲凉。
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学生讨论,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
老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是的,因为天灾人祸,旧时凤阳的人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荒,以唱花鼓来讨生活,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
活动3【讲授】学习歌曲
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A:初听歌曲
提问: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老师:红色,喜庆,歌曲很欢快,听起来特别喜悦。同学们,听了这么欢快喜悦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学唱呢?
B: 跟琴唱曲。同学们唱的非常好,
C:这首歌曲中有一个大切分的节奏我来看一看。
下面我们就怀着欢快的、喜悦的心情齐唱这首歌曲,老师为大家伴奏。
D:好,大家唱的真好,那这首歌曲大家最喜欢那一句,那一句大家唱着感觉很有意思呢?
生:“得儿铃铛飘一飘”。
老师:很好,“得儿铃铛飘一飘”是歌曲的衬词,衬词是民歌的一大特点,那大家想一想,“得儿铃铛飘一飘”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总结:“得儿”是模仿鼓振动的声音,得儿是儿化音,不能分开唱。“飘一飘”是鼓上的穗子。
活动4【活动】表演合作
(1)、再次听录音唱《凤阳花鼓》并仔细辨听歌曲里面的打击乐器。
(2)、师生互动
(3)、用打击乐器伴奏、完整合唱《凤阳花鼓》。
课件26张PPT。凤阳花鼓掀起的你的盖头来 (新疆民歌)
青藏高原 (藏族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民歌) 凤阳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了解凤阳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凤阳花鼓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花鼓想一想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社会黑暗 心情悲伤环境萧条 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凤阳如今的美好景象: 想一想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喜庆、欢快、收获、喜悦希望 新生大 切 分 节 奏 型XXX咚咚咚歌曲中有趣的部分“得儿铃铛飘一飘”。“得儿铃铛飘一飘”是歌曲的衬词,衬词是民歌的一大特点,那大家想一想,“得儿铃铛飘一飘”是什么意思呢?“得儿”是模仿鼓振动的声音,得儿是儿化音,不能分开唱。“飘一飘”是鼓上的穗子。合作表演课堂小结同学们给《凤阳花鼓》设计的节奏和加花,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流行的,我们都充分体验了作为乐手的感觉……
我们身边的音乐是多种多样的,以后大家可以把这首《凤阳花鼓》用其他的音乐形式或者是其他的音乐风格来演绎。相信大家一定会演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