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姑苏行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2-08 21:47:4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雨过姑苏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意境绵长
作品简介
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群
众喜爱的驻地经典名曲
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
“姑苏”为苏州的旧称
故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
风格典雅、节奏轻松明快
结构简练完整,是江南的
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
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
亦如一蛊雨前清茗——
其清香沁人心脾。
  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
  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山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
作者简介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竹笛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梆笛:
因伴奏梆子
戏曲而得名。
音色高亢、明
亮,是吹高音
用的一种笛子,
主要流行在北方
,多用于北方
的吹歌会、评剧
和梆子戏曲(秦腔
、河北梆子、
蒲剧等)的伴奏
也可用来独奏
富有浓郁的乡
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曲笛:
因伴奏昆曲
而得名,又叫
班笛、市笛或
扎线(即缠丝)
笛,因盛产于
苏州,故又有
"苏笛"称广泛
流行在我国南
方各地,最适
于独奏或奏是
江南丝竹和昆
昆曲等戏曲音乐
中富有特色的
重要乐器之一。
艺术特色
《姑苏行》采用昆曲
音调,具有江南
风味。乐曲典雅,
表现了古城苏州
(古称姑苏)的秀丽
风光和人们游览
时的愉悦心情。此
曲韵味深长,发挥
了曲笛音色柔美,
宽厚而圆润的特征
,再结合南方笛子
演奏常使用叠音、
打音、颤音等技巧
,使乐曲表现更加
动人完美。
《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由引子、行板、小快板、尾声组成的四段体结构。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同时,要求气息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美”

    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
热情的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
尾声,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
创造与表现
聆听《姑苏行》
根据音乐,用图案、色块、符号等画出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或者为《姑苏行》的主旋律配上一段歌词,使它变成一首歌曲,借此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创造与表现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觉得江南美吗?是的,歌曲告诉了苏州处处都有好风光,怎么才能使秀美的姑苏永远那么美呢?
雨过姑苏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意境绵长姑苏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采用收集材料、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引起学习苏州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音乐、舞蹈的欣赏,了解江南民间音乐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歌颂家乡的热情,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自觉爱护环境。
2学情分析
在这一课时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乐曲《姑苏行》,要使学生理解《姑苏行》这首乐曲,那么首先得使学生熟悉这首乐曲,因此反复聆听非常必要,如果要使学生尝试用某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那么首先学生得了解江南,心中得先有苏州秀美的景色,这是学生想象的来源,也是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的基础,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采用收集材料、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引起学习苏州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音乐、舞蹈的欣赏,了解江南民间音乐的艺术特色。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感知与了解
学生在《姑苏行》的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师用白居易的《忆江南》导出单元课题“秀色江南”(课件出示),然后请个别同学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等资料,并作简单介绍,接着我联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句,使学生思考为什么苏州会被誉为天堂 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苏州的文化,随后课件出示本课课题“姑苏行”以及古镇小巷、苏州美食、苏州园林、民间服饰、刺绣年画等等图片,师生边看边讨论,共同感受苏州的秀美、古朴。
活动2【讲授】二、欣赏与体验
1、作品简介
给出问题再次聆听,然后解决问题。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2、作者介绍:
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2岁起即跟哥哥学艺,民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专业主要是靠自学,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山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尼等国演出。
3、简介竹笛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4、艺术特色
《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为“慢(A)——快(B)——慢(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同时,要求气息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与甜美。
(1)、播放笛子独奏《姑苏行》的引子部分: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学生回答。(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2)、接着播放《姑苏行》的第一部分: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在这优美的乐曲中,能感受到怎样的画面 第一部分结束后由学生来谈自己的感受;(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乐谱中有详细的标记,应严格照谱演奏)。要注意换气位置的准确,因此错误的换气位置会破坏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时,换气位置的处理也是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时,口锋要精细,发音要纯,并显得玲珑剔透。)
(3)、然后再播放《姑苏行》的中段:
让学生听听这一段的速度如何 又在表现什么 听后讨论;(热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动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同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
(4)、最后播放《姑苏行》的第三段:
让学生听听这一段和刚才听的哪一段比较相似 (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
5、师就笛子独奏《姑苏行》作总结性的介绍。
活动3【练习】(三)创造与表现
再一次播放《姑苏行》,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用图案、色块、符号等画出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或者为《姑苏行》的主旋律配上一段歌词,使它变成一首歌曲,借此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最后作简单交流。
在欣赏了各具特色的音乐后,开始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觉得江南美吗 是的,歌曲告诉了苏州处处都有好风光,怎么才能使秀美的姑苏永远那么美呢 由此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自觉爱护环境。
活动4【作业】(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