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课题导入第8课
百家争鸣课题导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同学讲故事引导探究难 ——
长 ——
高 ——
强 ——
祸 ——
好 ——易
短
矮
弱
福
坏祸 兮,福 之 所 倚;福 兮,祸 之 所 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书影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春秋后期楚国人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走近孔子 孔子,鲁国人,先世为宋国贵族;父母早丧,家境贫穷;曾当仓库管理员;30多岁成为鲁国有名的“学者”。55岁后周游列国,推销其学说,经历十四年,却屡遭冷遇;68岁时,返回鲁国,专心整理古籍及教授学生,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数年后逝世,享年73岁 。思想主张:核心思想“仁” “仁”包含哪些意思呢,你知道吗?孔子思想1.思想核心:“仁” 仁爱人宽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古鉴今:?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宽恕恭谦,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孔子思想1.思想核心:“仁”仁爱人宽恕为政以德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要经常温习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文化成就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曲阜三孔知识拓展孔子名片 圣人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国、“有教无类”。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百家争鸣”的含义我来给名词下定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聚众讲学 研讨学术 著书立说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奠定古代文化发展基础时间?
学派?
活动?
性质?
影响?
孟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墨家道家法家儒家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因为思想、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家乡长年战乱,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富人家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假如你是其中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你认为该怎样处理这个小偷? 争当小判官我采用?家的思想处理这个小偷,
判法如下:?我的依据是?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兼爱”、“非攻”“崇尚”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礼治”明确尊卑等级顺其自然和民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引导探究师生共勉: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子)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社会和谐,呼吁“非攻” ( 墨家:墨子) ,
实行“礼治” (儒家:荀子),
为“法治” (法家:韩非)改革的中国努力学习!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百家争鸣”永唱不衰!!!牛刀小试方式一: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取法古人,建设良好班风 我班存在一些不良的班风,个别学生上课随便讲话,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请你为班级献计策。儒家法家方式二: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方式三:这是无意识的,主张自觉遵守,
等学生自我觉悟——
道家方式四:团结友爱,同学感化,——墨家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解析】 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 【答案】 C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第8课 百家争鸣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的语文课学习,初一的学生对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的名言等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兴趣,但是这些人物毕竟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因此学生还是有些陌生,特别是很多名言都是古文,学生理解颇有难度。因此教学必手段要新颖,教法要多样,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班级学生书法作品《百家争鸣》,百家是指哪些学派,争鸣又是什么意思,百家争鸣是一场什么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8课 《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老子
同学们谁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请他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讲述故事《塞翁失马》,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事可能变坏事,坏事可能变好事。你能举出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吗?考试考好了骄傲,不认真努力,结果下次考试就考差了;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自满,虚心学习,又考好了。(生)
看来古人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子还有哪些观点,在治理国家上他有什么主张?
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生)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生)
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称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呢?让我们首先来认识孔子。(过渡)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走近孔子,了解生平
投影孔子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孔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官,后又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 当于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晚年回 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的工作,编订了《春秋》等书。
2、认识孔子,理解思想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目下关于孔子思想内容,说说孔子的思想有哪些?
核心思想:“仁”,“仁”包含哪些意思呢?结合孔子语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仁者爱人,即有爱心和同情心,宽恕别人。(生)
孔子“仁”的思想在治理国家上有什么主张?结合课本材料研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启发学生思考。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和注意刑杀。又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生)
教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反面说明了什么?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缺乏“仁”,缺乏“爱人”。统治者在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方面做得不好,没有做到“为政以德”。又,西周的制度遭到了破 坏。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 向周天 子贡献财物。军事上也不受制于周天子。反过来,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 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开始争霸,西周时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同时,由于争霸战争的进行,给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苛政,任意刑杀,各种残暴的统治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根本谈不上“仁”,因此,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所以,孔子提出“仁”的 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有利于社会安定,人民过上没有战乱的生活。
孔子不仅 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3、学习孔子,知其贡献
①创办私学
教师讲解:春秋以前的教育状况是“学在官府”,即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也不论贫富贵贱,想来学习的都不加拒绝。他打破了贵族对 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②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1)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讲解: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的教 育。对于学生向他提问 的问题,他往往是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以不同的回答。
(2)学习方法和态度
结合课本P40孔子的语录,说说孔子总结的学习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生任选其中的一句语录,说说对自己学习上的帮助。
教师讲解:在学习态度上,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才算作真正的聪明人。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习要经常复习,只有掌握了旧的知识,才能掌握新的知识,新知识的获取是建立在拥有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即“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常常与思考相结合,要谦虚好学,时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老师,鼓励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点赞孔子,传承文明
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孔子的思想后来由他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在国际上也影响深远,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请你为孔子量身定做一张名片,发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墨家智慧是最友爱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而这些合成的一首交响乐就是“百家争鸣”。(过渡)
三、百家争鸣
1、我为“百家争鸣”下定义
时间? 战国时期
人物? 诸子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
活动? 聚众讲学 研讨学术 著书立说
性质? 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影响? 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古代文化发展基础
教师讲解: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因为思想、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2、争当小判官,了解百家观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家乡长年战乱,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富人家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假如你是其中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你认为该怎样处理这个小偷?
模式:我采用?家的思想处理这个小偷,判法如下:?我的依据是?
教师重点讲解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张,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归纳各家的代表人物、 著作及主要思想,然后,教师画出表格或者预先制作好课件显示。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姓名
时期
著作
代表思想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墨家)
孟子
战国
《孟子》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减轻刑罚、减少税收,反对兼并战争。(儒家)
庄子
战国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
活动3【讲授】总结评论
?
教师总结:诸子百家针对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反映。诸子百家通过百家争鸣,相互辩 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 有很深的影响。送给学生一段话:(齐读)
师生共勉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子)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社会和谐,呼吁“非攻” ( 墨家:墨子) ,
实行“礼治” (儒家:荀子)意识,
为“法治” (法家:韩非)改革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百家争鸣”永唱不衰!
测试:
1、取法古人,建设良好班风
俗语说:“学史使人明智”。我班存在一些不良的班风,个别学生上课随便讲话,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请你为班级献计策。
方式一: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儒家
方式二: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用“刑罚”——法家
方式三:这是无意识的,主张自觉遵守,等学生自我觉悟——道家
方式四:主张团结友爱,同学感化——墨家
2、选择题
(1).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 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 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 按学校规定, 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2).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第8课 百家争鸣
01 自主学习
知识点1 老子
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知识点2 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知识点3 百家争鸣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代表思想家
思想家
地位
思想主张
墨子
墨家的
创始人
主张“________”“________”,要求人民互爱互利;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孟子
儒家的
代表
主张实行“____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________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________”,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道家的
代表
强调治国要________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韩非
法家的
集大成者
强调________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________专制统治
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 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老子
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知识点2 孔子和儒家学说
3.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说明“官风”“官德”对“民风”“民德”起着重要的教化和示范作用。春秋时期倡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
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5.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孔子的智慧”被整理成( )
A.《尚书》 B.《论语》
C.《道德经》 D.《左传》
知识点3 百家争鸣
6.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7.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
8.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刚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9.“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03 能力提升
11.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期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包括(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荀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各个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2)在战争方面,孟子、墨子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非常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二: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魏照每天为老师洒扫庭除)
(2)材料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打扫庭院)。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
04 直击中考
15.(茂名中考)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6.(泰安中考)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参考答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知识管理
1.道家 顺应自然 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2.仁 以德治国 有教无类 道德 文化知识 儒家 论语 3.诸子百家 兼爱 非攻 仁政 非正义 礼治 顺应自然 以法 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
基础过关
1.A 2.B 3.A 4.C 5.B 6.B 7.A 8.D 9.C 10.D
能力提升
11.B 12.A 13.(1)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墨子: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14.(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言之成理即可) (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言之成理即可)
直击中考
15.B 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