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猜谜语
横跨地球三大洲,
战略要冲扼咽喉;
地下宝藏世无双,
乌金滚滚似海流。
谜底:中东地区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东的概念,知道中东地区在经济、地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2.了解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
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感受中东动荡带来的灾难,初步养成热爱和平、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共存发展的价值判断。
4.了解中东地区和平之路的艰难坎坷。
温馨提示: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标记在书上(5分钟)
第一篇章
战火频仍的中东地区
中东处于欧、亚、非三洲交汇点,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他们却不是阿拉伯民族,他们是犹太人。
材料一:“英国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前结束,并撤出军队;阿拉伯国面积为11000平方公里(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包括北部加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带以及雅法市的阿拉伯区;犹太国面积为15850
平方公里(占57%),人口60多万(占1/3);158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市应建立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第181号决议》
材料二:“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
中东战争
起
因
时间
参战国
结
果
第一次
以色列建国
1948
埃及等VS以
以胜
第二次
争夺苏伊士运河
1956
埃及VS英法以
埃及胜
第三次
以色列袭击阿拉伯国家
1967
阿拉伯国家VS以
以胜
第四次
埃、叙为收复失地
1973
埃、叙VS以
埃、叙收复部分失地
四次中东战争简表
战争使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1982年6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武装力量,并与黎巴嫩境内的叙利亚军队交战,这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
战争给给巴以双方和人民带来了什么???
是流离失所……
是痛别亲人……
是声嘶力竭的呐喊……
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
再也没有甜蜜灿烂的笑容
再也没有幸福温馨的家庭
再也没有美丽的家乡
再也没有……
材料:长期的战争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通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却无法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而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也无法通过战争收得失地。
——岳麓版高中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东战争中就有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
更为严重的是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连年战争给巴以双方带来了伤害
第二篇章
错综复杂的中东形势
地理、战略位置重要
丰富的石油资源
材料: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名族之家,并为达成此目的而尽最大的努力。
——1917年11月2日
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的宣言
阅读材料,说说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一:
“中东地区的水比石油更重要。”
——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
材料二:“缺水的压力将影响谈判双方。归还戈兰高地是一个棘手问题,因为那里提供了以色列的40%饮用水。而让叙利亚放弃对戈兰高地水源的权利也是不可能的。”
——以巴情报研究中心主任杰逊·巴斯金
阅读材料,说说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巴以冲突争水源
中东的水源很少,气候干燥,这对中东各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关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了巴以,乃至整个中东问题的焦点。
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
做“阿拉伯国家”
犹太教的哭墙
穆罕默德的升天石
圣城之争,最棘手
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和平之城”。
第三篇章
艰难坎坷的和平之路
材料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0世纪70年代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材料二: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个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以色列一次演讲中的话。
材料三: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阅读材料,说说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渴望什么?
渴望和平
1993年,在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拉宾同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定”,中东和平出现了曙光。
阿拉法特、佩雷斯与拉宾同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以色列数万民众集会纪念拉宾遇刺,阿以和平再遭重挫。
以牙还牙,冲突加剧。
如果你将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
中东问题的未来(中东问题之我见)
合理分配水资源。
寻求文化认同。
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2、大国的中东政策,反对不公正的介入
(国际方面的最大障碍:大国的争夺,尤其是美国。)
1、要以和平的手段,政治谈判的方式,而不是使
用武力
3、更多的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协调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
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地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三、艰难坎坷的中东路
1、原由(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2、表现(四次中东战争)
1、地理、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2、阿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3、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
4、耶路撒冷——和平的关键
欣赏歌曲
《不要枪炮要玫瑰
》
1.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能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0世纪7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的讲演的结束语。
材料二:
根据上面材料请回答:
(1)
材料中的“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分别代表什么?
(2)
材料2中巴勒斯坦人民正在追悼阿拉法特,人们怀念阿拉法特的原因有哪些呢?
(3)
你认为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1)分别代表和平与战争;
(2)阿拉法特为争取巴勒斯坦地区的和平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斗争,并就巴勒斯坦的自治问题达成协议;
(3)巴以问题。课题: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一条线索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及为解决中东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收集中东地区的特点、为中东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等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特别是历史图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通过探究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初步培养综合学科知识,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感受中东动荡带给人类的创伤,认识到在尊重、理解、包容基础上的平等对话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根本途径,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初步养成热爱和平、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共存发展的价值判断。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反战歌曲视频《Tell
me
why》,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及字幕,思考歌曲反映了什么主题?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Tell
me
why》这首歌曲诘问战争、贫穷、饥饿,祈求人类和平、友爱、富足,扣人心弦。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有一块人类文明的圣地——巴勒斯坦地区。几千年来,这块狭长的土地,在创造人类灿烂文明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以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里屡屡燃起战火,众多国家卷入了战火与纷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及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带着兴趣与疑问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教师: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的学习。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局势
展示:《中东地图》及简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地图及简介,了解中东的范围,及包含的国家。)
教师:中东为什么战火频仍,动荡不安呢?让我们一起来探源中东问题的由来。
展示:
材料一:历史上犹太人(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大批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请根据材料归纳中东战火频仍的历史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中东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学生: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前往巴勒斯坦。
教师: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展示:巴以分治地图及联大181号决议。
教师: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阿拉伯人,面对着这决议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五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展示:“五次中东战争简表”
战争
时间
情况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学生:结合表格,阅读课本76页小字部分,了解前四次中东战争的基本史实。
教师:简单补充第五次中东战争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对五次中东战争的了解,认识中东战火频仍的局势特点。)
教师:历次中东战争争夺的目标有哪些?
学生:土地、珍贵的水资源、圣城。
教师:战争给中东地区带来什么呢?
展示:一组图片
学生:看图说话。
教师:图片让我们看到的是流离失所、是痛别亲人、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再让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展示: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东战争中就有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教师: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了哪些伤害
学生:战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约了经济发展;威胁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材料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
教师:可见,战争只会导致两败俱伤,他们为什么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呢?
二、错综复杂的中东矛盾
教师:中东地区战火频仍,是由哪些矛盾错综复杂的矛盾造成的呢?
展示:
材料一:中东位置图及石油运输线路图
材料二: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纷。除此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有突出影响的是阿以冲突。
——《当代世界知识200题》
材料三:犹太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伊斯兰教徒则认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见过先知和天堂)。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
学生:(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3)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关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能力。)
教师:由于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中东和平之路艰难漫长,中东和平任重而道远。
三、任重道远的中东和平
教师: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的努力。
展示:
材料一:“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个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
——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前往以色列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句话
材料二:“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材料三:“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教师:经过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的努力,到了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了转机。
展示:
教师:阿拉法特和拉宾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了和解,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设计意图:补充介绍为中东问题和平解决做出贡献的人物,旨在培养学生学习他们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
教师: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巴以人民还没有来得及感受和平的幸福,冲突又再一次到来,双方再次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展示:
教师:拉宾遇刺之后,中东和平之路更加坎坷。21世纪以后,巴以冲突仍时有升级和加剧。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采用自杀性爆炸报复以色列人,而以色列展开“定点清除”,以牙还牙,同时加快犹太定居点的建设,更激起了巴勒斯坦人的不满。
教师:中东局势的任何微澜都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国际社会为解决巴以冲突也在做不懈的努力。
展示:
材料:俄罗斯总统普京:我十分希望巴以恢复直接接触,希望这一接触能开启对长期解决办法的探索。
中国长期致力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
201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重返谈判桌,目的是在不超过一年时间内制定和平协议。目前,经美国斡旋中断三年后恢复的对话正在完全保密的环境下进行,美国承诺将加强外交斡旋并增强自身的参与。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
教师:如果你将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
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也许动荡与战乱还要再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也许巴以双方还要再签署几十个协议或许更多,和平才能真正到来;也许和平命若悬丝,但只要有一口气,就会代代传下去,就像拉宾倒下之前唱过的《和平之歌》。
展示:播放《和平之歌》。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
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局势
二、错综复杂的中东矛盾
三、任重道远的中东和平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中东”地区的国家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英国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前结束,并撤出军队;阿拉伯国面积为一万一千平方公里,包括北部加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带以及雅法市的阿拉伯区,犹太国面积为15850
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市应建立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的第181号决议》
“阿拉法特、佩雷斯与拉宾同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阿拉法特、佩雷斯与拉宾同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3年,在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拉宾同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定”。
1995年以色列数万民众集会纪念拉宾遇刺。
拉宾身上所带的被鲜血染红的《和平之歌》歌词。(共21张PPT)
29岁的Safa
Fayez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正手脚并用的攀爬楼梯。她在2014年7月24日的一起学校爆炸中被子弹残片击中,这次袭击中有15个巴勒斯坦人丧命。
摄影师Heidi
Levine用照片纪录了巴以冲突带给巴勒斯坦民众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伤害,震撼心灵的照片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
19岁的Mustafa
Majedah在一家康复中心学着使用假肢。
摄影师Heidi
Levine用照片纪录了巴以冲突带给巴勒斯坦民众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伤害,震撼心灵的照片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
Nabil
Siyam,34岁,在2014年7月21日失去了他的胳膊。他身边的儿子Badruddin在同一天,失去了他的肾,他的母亲,他的四个兄弟姐妹,他的两个叔叔两个婶婶,以及三个堂兄弟。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材料一
中东名称的来源据说是在16-17世纪欧洲唯心主义时期产生,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
——好搜百科
一般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等国家。
——好搜百科
中东战争
起因
时间
参战国
结果
第一次
以色列建国
1948
埃及等VS以
以胜
第二次
争夺苏伊士运河
1956
埃及VS英法以
埃及胜
第三次
以色列袭击阿拉伯国家
1967
阿拉伯国家VS以
以胜
第四次
埃、叙为收复失地
1973
埃、叙VS以
埃、叙收复部分失地
材料二
近期战争
2003年3月20日至2011年12月15日
伊拉克战争
2011年3月19日至2011年10月31日
利比亚战事
——《北京晚报》
中国联合新闻网消息,在过去两天里,美国和联军部队继续对伊斯兰国家(IS)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目标发起空袭,周六联盟公布的消息显示。
——中国联合新闻网
上述材料说明中东地区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其中依那两个国家的冲突最为关键?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好搜百科
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经过三次大起义后,犹太人几乎全部离开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好搜百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
——好搜百科
以上材料说明,巴以冲突是因为什么样的历史原因?
材料一
“英国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前结束,并撤出军队;阿拉伯国面积为一万一千平方公里,包括北部加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带以及雅法市的阿拉伯区,犹太国面积为15850
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市应建立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的第181号决议》
犹太人口只占当地人口的1/3,却拥有57%的土地,且大部分处于沿海,土地肥沃,阿拉伯国家占当地人口的2/3,却只能拥有43%的土地,且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的地区。
——百度文库
以上材料说明,巴以冲突是因为什么样的历史原因?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控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百度文库
石油资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而中东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谁掌握了中东的石油,就是掌握了世界的经济。
——百度文库
以上材料说明,中东地区战乱原因?
材料二
几十年来陆续形成领土争端、水资源问题及巴勒斯坦难民是阿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以及造成了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
——百度文库
以上材料说明,中东地区战乱原因?
以上材料说明,中东地区战乱原因?
材料三
巴以冲突之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百度文库
材料四
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提醒学生世界三大宗教的差异)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和平之城”。
——百度文库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思考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