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叮咯咙咚呛》主题曲MV的明星阵容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热情,从而主动学习京剧,体验其唱腔。
2.通过学唱、听辨、聆听的教学手段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并能积极跟随伴奏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3.认识京剧的场面,并能听辨京剧的文、武场。
4.学习简单的京剧亮相动作。
2学情分析
戏曲在我们农村音乐教学中是一难点,因为学生接触少,所以教学中要注意情境创设。用明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动作模仿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戏曲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3重点难点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并能积极跟随伴奏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创设:课前播放《叮咯咙咚呛》主题曲MV
1.请边听边思考回答MV中各路明星揭示了我们这课的主题是什么?(生:戏曲)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
2.请注意观察,明星们还提示了我们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是什么?(生:唱、念、做、打)
[设计意图]
(从视觉听觉)用明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简单的京剧亮相动作(背景音乐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1.展示京剧亮相图片,简介京剧艺术
京剧是四大徽班在北京通过戏曲不断的交流、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最具代表性的有生、旦、净、丑。
2.模仿图片中的动作(学生分组比赛)
[设计意图]
通过动作模仿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戏曲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三、歌曲体验与实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设计意图]
初步掌握简单的京剧演唱方法,并在学习中了解京剧这门艺术。
1.学生看图片学习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最后两句中人物的动作。背景音乐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2.完整欣赏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进行剧情以及人物简介。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个唱段,秦琼是唐初开国名将,该唱段是秦琼因和人起冲突被押路上,投店前想念母亲和朋友而唱的,又名“男起解”。这是一段“西皮流水”唱段,唱段不仅节奏鲜明,唱词写得也富有人情味,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尤其是“舍不得老娘白了头,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想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通俗易懂,容易学唱。
3.片段辨听,唱段咬字有什么异样,找出特色吐间的唱句,并标注拼音。
师:京剧的唱腔特色:字正腔圆。念准字是基础,京剧中的特色吐字叫“上口字”,京剧的“上口字”和普通话发音咬字是不一样的,所以学唱京剧需先将这些字读准。
[设计意图]
通过发现并练习“上口字”的发音咬字,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
3.展示图片,师生一起练习“上口字”。
4.再次聆听全曲,并尝试用yi轻声感受京剧的唱腔特色。
5.学生跟随老师手势,用yi
、ya
再次练习波浪音和螺旋音,感受唱腔特色。
6.轻声跟唱,师生共同探究最具难点的唱句,并跟老师学唱。
7.分组跟原唱一起演唱。
8.聆听并辨别音乐片断的不同处:(了解京剧的场面)
生回答(A段为弦乐B段为打击乐),师展示图片学生分文武两组,将文场和武场的乐器名称说出来。
师进行总结,介绍京剧的场面:京剧的伴奏和我们歌唱时候的伴奏是不一样的,京剧的伴奏叫“场面”,分文场和武场,其中打击乐中的锣鼓经是骨骼,起渲染、烘托的作用。
四、反馈与小结
1.跟伴奏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最后一个乐句加表演动作。
2.结束语:京剧的唱腔丰富多彩,流派众多,我们今天是抛砖引玉,请同学们回家后和长辈或传媒了解京剧的相关流派唱段,有兴趣的同学学唱些名段,下节课展示展示。我们下节课将一起欣赏探讨各名家的脍炙人口的唱段。
一、导入情境创设:课前播放《叮咯咙咚呛》主题曲MV
1.请边听边思考回答MV中各路明星揭示了我们这课的主题是什么?(生:戏曲)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
2.请注意观察,明星们还提示了我们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是什么?(生:唱、念、做、打)
[设计意图]
(从视觉听觉)用明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简单的京剧亮相动作(背景音乐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1.展示京剧亮相图片,简介京剧艺术
京剧是四大徽班在北京通过戏曲不断的交流、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最具代表性的有生、旦、净、丑。
2.模仿图片中的动作(学生分组比赛)
[设计意图]
通过动作模仿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戏曲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三、歌曲体验与实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设计意图]
初步掌握简单的京剧演唱方法,并在学习中了解京剧这门艺术。
1.学生看图片学习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最后两句中人物的动作。背景音乐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2.完整欣赏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进行剧情以及人物简介。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个唱段,秦琼是唐初开国名将,该唱段是秦琼因和人起冲突被押路上,投店前想念母亲和朋友而唱的,又名“男起解”。这是一段“西皮流水”唱段,唱段不仅节奏鲜明,唱词写得也富有人情味,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尤其是“舍不得老娘白了头,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想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通俗易懂,容易学唱。
3.片段辨听,唱段咬字有什么异样,找出特色吐间的唱句,并标注拼音。
师:京剧的唱腔特色:字正腔圆。念准字是基础,京剧中的特色吐字叫“上口字”,京剧的“上口字”和普通话发音咬字是不一样的,所以学唱京剧需先将这些字读准。
[设计意图]
通过发现并练习“上口字”的发音咬字,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
3.展示图片,师生一起练习“上口字”。
4.再次聆听全曲,并尝试用yi轻声感受京剧的唱腔特色。
5.学生跟随老师手势,用yi、ya再次练习波浪音和螺旋音,感受唱腔特色。
6.轻声跟唱,师生共同探究最具难点的唱句,并跟老师学唱。
7.分组跟原唱一起演唱。
8.聆听并辨别音乐片断的不同处:(了解京剧的场面)
生回答(A段为弦乐B段为打击乐),师展示图片学生分文武两组,将文场和武场的乐器名称说出来。
师进行总结,介绍京剧的场面:京剧的伴奏和我们歌唱时候的伴奏是不一样的,京剧的伴奏叫“场面”,分文场和武场,其中打击乐中的锣鼓经是骨骼,起渲染、烘托的作用。
四、反馈与小结
1.跟伴奏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最后一个乐句加表演动作。
2.结束语:京剧的唱腔丰富多彩,流派众多,我们今天是抛砖引玉,请同学们回家后和长辈或传媒了解京剧的相关流派唱段,有兴趣的同学学唱些名段,下节课展示展示。我们下节课将一起欣赏探讨各名家的脍炙人口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