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2-09 19:0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 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音乐体裁的一种。协奏曲是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套曲。在协奏曲中,有时由独奏乐器主奏,有时则由乐队独当一面,两者好象是在互相竞争,所以协奏曲又称竞奏曲。 作 者 简 介 陈钢 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其它作品有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他的作品以浓郁的民族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
何占豪 1933年生于浙江诸暨。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梁祝》的音乐叙事手法,也是极好的借鉴了越剧的叙事手法。《梁祝》几乎完全用音乐旋律,将梁祝所有的故事一一展现。聆听《梁祝》,就像在看一部电影,或在听一个故事,这就要归功于戏剧化的音乐叙事手法。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曲作家都用旋律表现出来,且用叙事的手法将她们串联起来,这一幕一幕的音乐形象,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凄美的故事,使整部音乐作品一气和成、生动完整、极富感染力。 引子 春景
主部 爱情主题 草桥结拜 再现爱情主题
连接部 自由华彩
副部 三载同窗 共读共玩
结束部 十八相送
展开部 抗婚 楼台会 哭灵、控诉、投坟
再现部 化蝶呈 示 部作 品 结 构 图鸟语花香爱情主题草桥结拜同窗共读长亭惜别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控诉化蝶双飞引子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那种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为大家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引子
音乐一开始的引子,用竖琴 的拨奏
和长笛 富有民族乐器竹笛神韵的旋律和演奏技巧,很容易把人带到一幅小桥流水的江南画卷当中。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
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
着,双簧管 以柔和抒情的引子
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一)呈示部 优美的主题音乐,在竖琴淡雅清澈的音型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诗意般的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中音区)重复爱情主题。 这段主题也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乐曲吸取了戏曲音乐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由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呼应,以描绘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及他们真挚、纯洁的友情: 最后由乐队全奏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在此主题的基础上将情绪进一步引向深化。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副部:首先是独奏小提琴 的自由华彩。
乐曲进入副部。这个主题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 也无言,清中有味 合一卷书简,点一盏青灯 吟一阕伤词,思一段情事 纸墨间,都是你的幽香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结束部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它的速度、力度、音区有什么特点?主奏乐器是什么?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乐曲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大提琴和小提琴),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二)展开部 展开部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 音乐开始由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沉重的大锣、大提琴、大管的音响一 ,出现凶暴的新主题:接着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节奏奏出反抗主题。它刻画了祝英台誓死不屈服于封建礼教压迫束缚的反抗精神与痛苦不安的心情。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进入“楼台会”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
锣 与定音鼓 ,惊惶不安
的小提琴, 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抗婚

运用只有中国戏曲中才会出现的“紧拉慢唱”的形式——也就是快板强烈急促的节奏加上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慢板和散板凄凉、悲愤且十分有力的主旋律,这样的效果极强的表现出英台抗婚的悲壮形象,人们仿佛看到了英台在强硬的封建势力下孤立无助,苦苦挣扎!整个音乐形象生动、感人。
铜管乐器小号、 长号、 短号、 圆号、 大号铜管乐器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铜管乐器小号、 长号、 短号、 圆号、 大号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乐器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楼台会 ,这一段是全曲唯一一段基本照搬越剧旋律作为主题旋律的段落。虽然照搬了主旋律,但经过小提琴升华的演绎和第二段与大提琴的对应,不禁使人潸然泪下。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楼台会”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泣如诉,表现了梁、祝相见时的情景。小提琴先奏出哀伤、倾诉的旋律:
接着,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它们时分时合,那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互表衷肠及其悲伤、怨恨、愤懑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 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哭灵投坟:哭灵、控诉、投坟这段音乐,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嚣板(即:紧拉慢唱)的手法,再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形象地渲染了祝英台呼天喊地、悲恸欲绝的情绪。后面的散板曲调是用引子的素材发展而成的。它是对祝英台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讴歌。
在乐曲最后。独奏小提琴单独奏出一句极为高亢的旋律。它犹如祝英台撕心裂肺般地哭喊,她在控诉封建礼教所酿成的人间悲剧。祝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 接着锣鼓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高潮这里,小提琴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三)再现部 再现部 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它是否
完全再现了引子和呈示部‘爱情’主题?
它是如何刻画梁祝‘化蝶’的美丽情景?化蝶
长笛 以美妙 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
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般的境界。
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
色彩性的钢片琴
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化 蝶   便随了你去 便穿了这红色嫁衣随了你去
生不同衾,死同穴 化作一对翩翩的蝶
魂兮相依,魂兮相守 练衣洞府,香雨人间 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