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课件(31张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课件(31张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9 16:40:44

文档简介

课题: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了这一探索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等问题。
二、课程标准
1.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2.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的表现;利用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图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误,党和人民能及时总结经验纠正失误,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三大改造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三大改造。
教师: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建设社会主义。
教师:党是如何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
教师: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特别是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乘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东风,已然成为工业强国。另一方面当时我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济文化水平很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教师: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这就是中共八大。
1.中共八大的召开——良好的开端
播放视频:中共八大
思考: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和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1956年,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教师: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国情,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中共八大的召开对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影响?
学生:中共八大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教师: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没有坚持下来?
学生:没有。
2.三面红旗的提出——严重的失误
教师: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于是,在1958年提出了“三面红旗”的施政口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找出“三面红旗”指的是哪些严重失误?
学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一:总路线
教师: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分析:“鼓足干劲”说明当时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特别高;“力争上游”说明当时人民希望早日实现国家工业化,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却是“多快好省”,同学们觉得这样可能吗?
学生:不可能。
教师:总路线片面强调
“快”,这就跟同学们的学习一样,不能只图“快”,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时人民急切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不对。
教师:总路线提出后,党又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二:“大跃进”
展示: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展示:
思考:
1.从这两张宣传画中可以看出“大跃进”时期在工业上提出了什么目标?2.为实现这一目标,当时的做法是什么?
学生1: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赶英超美。
学生2:全国大炼钢铁。
教师:当时用什么方式炼钢呢?
学生:全国各地建小高炉炼铁、炼钢。
教师:这种方式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会怎么样?
学生:质量差,不能用。
教师: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
思考:这样的做法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毁掉山林,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展示: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思考:这些宣传画反映出大跃进时期,农业方面的什么现象?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粮食产量竞相放卫星,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
教师:宣传画中“全社杀一口”,这里的“社”指的是什么?
学生:人民公社。
失误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展示: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思考:1.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突出标志是什么?
2.这一运动带来了什么后果?
师生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一大二公,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超越了当时客观实际的错误,就是“左”的错误,主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教师:这种“左”倾错误的结果,造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相关宣传画及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索时期的严重失误及造成的影响。)
议一议: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总结:1.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2.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3.急于求成;
4.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总结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
教师: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为此,党和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过渡: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出现了失误,但当时人民建设热情高涨,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
3.模范人物的涌现——时代的楷模
建设成就展
展示: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
学生介绍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起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力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教师: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有很多建设成就。
展示:十年建设成就一览表
类别
建设成就
建设项目
500多个
工农业
增长60%
钢铁
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
建成大庆、胜利、大港;实现自给。
电力
农村用电增长70倍
铁路
兰新、包兰等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结晶牛胰岛素等
教师:在这些成就背后有大批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
模范人物汇报会
展示: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你来讲:学生讲述
邓稼先
放弃外国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报效国家的爱国事迹
听我说:教师介绍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艰苦创业的事迹
展示:铁人精神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请你听:播放视频《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展示: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大家唱: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教师:这些人身上表现出了那些精神?
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时代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设计意图:模范人物汇报会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第二篇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智思考
教师: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一方面模范人物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也值得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进行理智思考。
历史之痛:
展示:
材料一:由于1958年以来重工业的过急发展,尤其是片面实行“以钢为纲”方针,严重挤压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中国历史》张岂之
材料二:据有的统计,1958——1963年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2158万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所造成的最沉重的后果和最惨痛的代价。
——《中国历史》张岂之
展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人民生活
思考: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惨剧?
历史之因:
展示:
材料一:尽最大的努力把建设搞得快一点,以争取更多的主动,是全党和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来进行经济建设,就能够取得我们所希望的、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度。
材料二:我们全党还缺乏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又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
材料三:(党的许多同志)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做法,夸大的、虚假的、给生产带来破坏的“跃进成果”,终将真正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以上选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学生:1.急于求成;2.缺乏经验;3.违背客观规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之思:
思考:结合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总结: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2.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
教师:火热的时代,严重的失误,热情代替不了理智。今天我们在这理智思考这段历史,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有没有停下来沉思,下面的路又将何去何从呢?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一、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

A.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3.“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二、材料题
据图回答问题:
河南信阳土高炉群
河北徐水公共食堂
写出与上面两幅图片有关的运动名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以上两次运动?
测验题目二:
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
1.中共八大的召开——良好的开端
2.三面红旗的提出——严重的失误
3.模范人物的涌现——时代的楷模
第二篇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智思考
历史之痛
历史之因
历史之思(共32张PPT)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6——1966年
第一篇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
1.
中共八大的召开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6年)
1.
中共八大的召开
——良好的开端
2.三面红旗的提出
——严重的失误
失误一:总路线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失误二:大跃进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
失误二:大跃进
失误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左”的错误主要标志:
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1.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2.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3.急于求成;
4.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3.模范人物的涌现
建设成就展
大庆油田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十年建设成就一览表
类别
建设成就
建设项目
500多个
工农业
增长60%
钢铁
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
建成大庆、胜利、大港;实现自给。
电力
农村用电增长70倍
铁路
兰新、包兰等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结晶牛胰岛素等
模范人物汇报会
邓稼先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3.模范人物的涌现
你来讲
学生时代的邓稼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氢弹爆炸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听我说
请你看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大家唱
邓稼先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两弹元勋
铁人
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战士
3.模范人物的涌现
——时代的楷模
第二篇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智思考
历史之痛:
材料一:由于1958年以来重工业的过急发展,尤其是片面实行“以钢为纲”方针,严重挤压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中国历史》张岂之
材料二:据有的统计,1958——1963年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2158万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所造成的最沉重的后果和最惨痛的代价。
——《中国历史》张岂之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人民生活
历史之因:
材料一:尽最大的努力把建设搞得快一点,以争取更多的主动,是全党和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来进行经济建设,就能够取得我们所希望的、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度。
材料二:我们全党还缺乏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又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
材料三:(党的许多同志)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做法,夸大的、虚假的、给生产带来破坏的“跃进成果”,终将真正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以上选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急于求成
缺少经验
违背客观规律
历史之思:结合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2.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

A.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二、材料题:据图回答问题
河南信阳土高炉群
写出与上面两幅图片有关的运动名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以上两次运动?
河北徐水公共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