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湘教版二年级下册同步课件:28古诗二首寻隐者不遇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湘教版二年级下册同步课件:28古诗二首寻隐者不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2 12:5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课件PPT28 古诗二首 寻隐者不遇课件PPT 贾岛,范阳(今河北涿州 )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还俗后,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未被录取,便作诗讽刺挖苦科举考试,被当时人称为举场的“十恶”。贾岛作诗,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推敲诗中的字眼而茶饭不思,是中唐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所写的诗歌缺乏社会内容,情调凄苦,间有清新之作,著有《长江集》。贾岛简介 隐者:古代多指品格高洁,不肯做官,隐居山野的贤士。这些人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做此努力,大都离群索居,遁迹山林,如晋代陶渊明。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 古 诗
知 诗 人
解 诗 题
明 诗 意
悟 诗 情
xún fǎng zuò zhě xiāng yù 寻 访 作 者 相 遇
cǎi yào cóng cǐ yǐn jū
采 药 从 此 隐 居 课件PPT预习检查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 古诗的千古名句是哪句?看一看,认一认
寻 隐 遇
药 者 此课件PPT字词乐园
加减法识字
止+匕=此
艹+约=药
遇—辶=禺
寻—山=寸课件PPT课文详解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思考: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题目是什么意思?寻隐者不遇寻:访问,寻访。
隐者:学问很深,隐居在山中的人。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白如话,简洁易懂。但这首诗的特点不止这些,贾岛还有一个巧妙的谋篇构思,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寻隐者不遇这件事的过程写出来的呢?同学们再读,看看能发现诗中什么奥妙。诗人:
童子: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诗人:
童子:就在这座山中。
诗人:
童子:山中云雾迷蒙,我也
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朗诵体会感情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满怀希望)(感到失望)
(萌生了希望)
(彻底失望)
思考: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思考: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中想象出隐者的形象,然后,用语言描绘出来。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2.“采药”为谁,怎样采?拓展提高1.你能为这首诗也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吗?
2.请问小朋友,你们会背这首诗了吗?比一比谁背得快。


课件PPT图解结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敬慕之情惆怅之情课件PPT概括主题 《寻隐者不遇》这首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
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
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颇具神韵。课件PPT写法点拨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可知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何处的问题。课件PPT拓展提升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 过桥分野色,
草径入荒园。 移石动云根。
鸟宿池边树, 暂去还来此,
僧敲月下门。 幽期不负言。课件PPT心灵感悟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课件PPT随堂练习1.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2.背诵这首诗。
   3.练习。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唉!”诗人叹了口气,彻底?????????? 了。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