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录像)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标准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主要罪行,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认识帝国主义凶恶的本质。
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还没有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一场新的灾难再次降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示:漫画列强瓜分中国
教师: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快争夺中国的步伐,争先恐后掠夺在华权益,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示:时局图
教师: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一场反帝斗争风暴在中国爆发,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播放:视频《义和团运动》
展示: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民谣)
材料二:“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教师: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
学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教师: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教师:义和团斗争的对象是谁?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如何?
学生:对象:初期反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后来被收买,扶清灭洋,只反对帝国主义。
态度:清政府招抚义和团。
教师: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这一口号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评价这一口号?
学生:口号:扶清灭洋。
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评价:“扶清”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又表现出义和团盲目排外的一面。
教师:同学们现在知道对于外国文化应该有所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当时的义和团只知道破坏一切跟洋人有关的东西,他们杀洋人,烧洋货,攻打教堂,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华民族完全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
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展示:
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教师简介:西摩尔(1840—1929),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他任联军统帅。
教师: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这就是著名的廊坊战役,俄军死伤三百人。另一方面,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清政府被迫宣战。
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北京正阳门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
教师:说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的目的、时间、参与国家、战争的性质以及路线?
学生: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时间:1900年6月初。
参与国家:英、法、美、俄、德、意、日、奥(奥匈帝国)。
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实现瓜中国的侵略计划,而发动的一场野蛮的侵略战争。
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教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洗劫了北京城,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欠下了中国人民的又一笔血债。
展示: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法军抢来的耕牛 美军抢劫的白银
教师:中国的损失是无以计数的,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
展示:
教师过度:虽然八国联军所犯的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很大,罄竹难书,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师: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对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9月,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 11国公使在商讨同清政府议和事宜
《辛丑条约》的签字仪式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辛丑条约》文本
教师: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大口大口地吐血,他在病榻上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挑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二个月之后,李鸿章去世。
使李鸿章如此悲恸欲绝的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辛丑条约》的内容。
教师: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内容
危害
影响
经济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交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政治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列强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军事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有利于控制清政府。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填写,帮助学生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出示: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教师:20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有的只是屈辱,是悲愤。我们不能忘记1900年的国耻,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师: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进入21世纪后,我们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们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仍需努力。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辛丑条约》签定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冯某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开商埠 B.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建教堂
C.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办工厂 D.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设使馆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一传统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邓世昌壮烈殉国 D. 义和团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
3.“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 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 元。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课件29张PPT。课题: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八国联军侵华视频八国联军侵华视频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漫画:列强瓜分中国一、瓜分中国的狂潮 《时局图》是1898年谢缵泰先生创制的一副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图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肠(一说蛇)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原图上有黄遵宪的题诗,现在原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视频《义和团运动》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
——(民谣)
材料二:“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1、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2、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3、义和团斗争的对象是谁?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如何?
对象:初期反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后来被收买,扶清灭 洋,只反对帝国主义。
态度:清政府招抚义和团。4、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这一口号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评价这一口号?
口号:扶清灭洋。
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评价:
“扶清”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灭洋”又表现出义和团盲目排外的一面。
八国联军统帅西摩尔
1852年加入英国海军。1857年,他作为中尉见习生,参加英法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2年在上海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回英国。后升为中将。1897-1901年任英国东亚舰队司令。1900年6月10日,各国以保护北京使馆为名,由他率领一支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军队组成的侵略联军2000余人,从天津出发,进犯北京。在杨村、廊坊等地受到义和团和清军的狙击,被迫后撤,退回大津。1901年归国。著有《我的海军生涯和旅行游记》。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北京正阳门(前门)。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二、八国联军侵华1.性质帝国主义的瓜分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风暴。2.目的 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4.组成英、俄、德、法、意、奥、日、美。5.路线大沽天津北京阻击3.时间 1900年6月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廊坊1900.6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形势图1900年6月罗荣光在大沽炮台为国捐驱聂士成在天津
抵抗八国联军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使馆和教堂1900年6月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顽强阻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法军抢来的耕牛 美军抢劫的白银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瓦德西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承认慈禧的统治权,图为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辛丑条约》的签字仪式清政府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文本奏章: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挑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11国公使在商讨同清政府议和事宜。 《辛丑条约》的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列强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有利于控制清政府。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结: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课堂检测1.《辛丑条约》签定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冯某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开商埠
B.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建教堂
C.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办工厂
D.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设使馆D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一传统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邓世昌壮烈殉国
D. 义和团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D3.“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 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 元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