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课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可提供录像课)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0课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苏军攻克柏林 《大国改革》第一篇章(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斯大林逝世(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
(1894-1971)材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材料二:“鲁莽的改革家”: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往往随意发挥,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 ;先脑子发热,信口开河,面对西方说要“埋葬资本主义”,后来又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 (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做法:全盘否定斯大林
后果: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巨幅雕像被推倒(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失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改革结果(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
毁誉参半的一生
黑白相间的墓碑(二)“改僵了”——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内容:
重点改革重工业
结果:
但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三)“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三)“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国家15-20年。”改革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改革重点:经济改革结果:……没有取得成果(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三)“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利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三)“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大国陨落》第二篇章(一)“雪上加霜”——八一九事件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八一九事件”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叶利钦VS 戈尔巴乔夫权力高端的博弈,
谁是最后的赢家?(一)“无可奈何”——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从苏联到独联体 《大国之思》第三篇章1、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2、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全面失败?有哪些影响?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这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合作探究1、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等方式,从而不动声色的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2、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全面失败?有哪些影响?合作探究不是;
影响: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宣告了苏联模式的失败,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蒙上了一层阴影。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这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合作探究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根据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并最终解体。启示:1、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4、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是亡于
政而非亡于制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
B、国际形式的影响
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
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疆域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生活的变化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巩
固
检
测《助学.达标训练》1-4 DDCD 5-8 DBBC
9. ⑴1991年底
⑵戈尔巴乔夫
⑶1922-1991
⑷叶利钦
⑸不会。“八一九事件”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0. ⑴斯大林模式;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⑵没有
改革并没有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