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9 19:4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南昌起义。
2.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3.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三、重、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视频。
教师:这面鲜艳的八一军旗诞生在南昌起义的炮火之中,走过了井冈山的硝烟,铸就了今天强大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的辉煌。高高飘扬的八一军旗是怎样诞生的呢?让我们重温历史,共同走进南昌起义!
(设计意图:以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的八一军旗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学本课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南昌起义:武装斗争的开始
展示: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情境,概括南昌起义发生的背景。)
过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对反动派赶尽杀绝的恐怖政策,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到,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决定以俄为师,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于是发动了南昌起义。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提炼的“南昌起义”要点。
学生:回答问题。
展示:南昌起义进军路线。
思考: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
展示:
材料一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学生:讨论回答。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学生: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如若学生没弄清,教师再进一步去讲解。)
教师:南昌起义被迫转移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学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教师:⑴南昌起义是中共认识到武装起义的重要性后发动的第一次起义,因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⑵北伐战争时期的军队主要出身于黄埔军校,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直到南昌起义爆发,中共才拥有自己的军队以及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因此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为纪念南昌起义开辟的新时期,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江泽民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过渡:南昌起义的硝烟尚未散去,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这是一间不起眼的会议室,普通的桌子,简单的几把椅子,却向我们讲述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学生:⑴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⑵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二、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教师: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积极发动农民和工人、革命士兵,组织武装起义,包围并占领大城市,进而夺取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出路之二。秋收起义就是发动农民参加的城市武装起义。
思考:阅读课本55页,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解读一下秋收起义的概况?
学生:时间:1927年9月
领导人:毛泽东
地点:湘赣边界
影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让学生结合教材,教师指着地图以谈话法解读秋收起义)
教师:这次起义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目标是哪里?——长沙
教师:为什么夺取大城市长沙的目的没有实现?
学生:城市里敌人势力比较强大。
教师:在这危急关头,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你认为部队应如何行动?继续攻打大城市长沙,后果会怎样?
学生:全军覆没。
教师:还是进军农村?为什么?
学生: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可以保存革命力量。
教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
(设计意图:层层设问的谈话方式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毛泽东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风格。)
思考:毛泽东为什么把根据地的地点选在井冈山呢?
展示:
材料一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
材料二
(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教师:慢慢地,中国革命摸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学生: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道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资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回首近代中国人的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都在学习西方,走别人的。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一条引导中国最终走向胜利的道路。它就是井冈山道路。
过渡: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摇篮,不仅因为它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还是红军的诞生地。红军是如何诞生的?让我们一起领悟井冈山会师
三、井冈山会师: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教师:阅读课本56页,哪位同学交流一下井冈山会师的情景?
学生:会师时间:1928年4月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从此朱毛两个人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就紧密的走在了一起)
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影响: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思考:为什么第一支红军部队称第“四”军而不称第“一”军?
教师:大家不知道,美国记者斯诺也很困惑,为此他后来到延安采访了朱德,“第四军不是序列号,而是一个荣誉称号。它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叶挺所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的光荣传统。”井冈山会师成立了红四军,红军的称谓从此就叫开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红军嘹亮的歌声。从歌声中能体现出红军什么精神?
播放:《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视频
教师:农村条件虽艰苦,红军战士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朱德同志和大家同甘共苦,哪位同学能讲述“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过渡:革命的歌声响彻云霄,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朱毛红军”创立的消息乘着歌声的翅膀传遍全国。中国革命的形势如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展示:《星火燎原形势图》。
教师:第一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共产党员纷纷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开辟了大大小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遍及十多个省,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地图上火种点燃的地方地图上火种点燃的地方就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这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
学生: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回首中国革命艰辛的历程,周恩来领导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朱德同志在井冈山和战士同甘共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探索救国的道路,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
教师: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让我们继续弘扬宝贵的井冈山精神,努力学习,开创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红色旅游是今天的旅游路线。江西省以“江西风景独好”宣传语展示了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胜地特色。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为江西设计一条“红色摇篮”的旅游路线吗 重点应推荐哪几个景点?
测验题目二:完成《历史助学》
六、板书设计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武装斗争的开始
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会师: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七、教学反思
八年级的学生充满着好奇,想多了解世界,可以借助他们的好奇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以让学生成为当时的一名记者让他们走进历史。同时辅助大量的视频、歌曲和地图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官全面调动,全方位的感知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及时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历史课的功能。
不足:史料较多,学生的阅读史料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还有待培养。语言还不够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