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9 19: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本科教材地位分析
最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此后清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也开始分化,因此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设计意图:以圆明园今昔对比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引导学生勿忘国耻,是学生快速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战争、罪恶
教师: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去150多年后,国际法院打算对战争罪犯进行一次缺席审判。假如你是法官,请根据课本第7页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陈述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件。(本案罪犯、作案时间、作案动机、犯罪事实)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本案罪犯:主犯——英法、从犯——俄美;
作案时间:1856-1860;
作案动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犯罪事实: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
割大片领土;
教师:法律讲究的是用证据说话,本案有大量的物证和人证。
展示:
证据一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了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10月18日英骑兵3500人手持火把在园内到处纵火······”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北京报道
证据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夺,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维多克·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证据三:流落到世界各地的原圆明园珍贵文物
播放:《佳士得拍卖中国兽首》视频剪辑
教师:中国该不该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如果不,用什么方式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视实况引导点评,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教师: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对中国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展示:
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分别指出哪些时间哪个条约被割占的是哪些地方。
教师:俄国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对这个数字同学们可能没有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这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法国是最大的西欧国家,其国土面积为55万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图片展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二、反抗、斗争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的伤害,各地抗争此起彼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太国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信息)
时间:1851——1864
领导者:洪秀全
都城:天京(1853年)
过程: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青浦大捷、慈溪战斗、天京陷落
教师:“洋枪队”其实是美国人华尔领导的一支中国军队,西方列强为什么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代言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双方勾结起来。
播放:《太平天国》视频剪辑
教师: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其反抗精神鼓舞后人在救国救民的探索路上继续前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增强对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信息的认识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展示: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土地,一百五十万。
南有太平军,反清抗洋兵。
骑兵杀华尔,千古留美名。
教师: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反抗,其中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太国运动经过十三年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它的失败告诉我们,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那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又是谁呢?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将会慢慢了解。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战争、罪恶:英法、美俄侵华罪行
反抗、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也不多,主要让学生掌握英法俄的侵略罪行以及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相关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在对本课的讲授中,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从本课的教学立意到课堂设计,再到教师的语言表述,都紧紧地围绕着“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这一主题。这也是在讲中国近代史中一直要注意的问题。
圆明园西洋楼
西洋楼今遗址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
兔首
鼠首
大英博物馆
从大葡萄叶到大公鸡